1949年最艰难困苦的时刻,有人争一时,有人对千秋。

李净明:抗日拒共 “小诸葛”白崇禧的睿智

李净明

人气 645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1月25日讯】近年来,在海内外的华人圈子内出现了一股民国热。人们无意中发现:民国时代的大师才是真正的大师;民国时代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甚至连民国时代的小学国语教材也是真正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教材。而中共建政60余年来所推崇的大师、英雄,例如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人都是糊弄人民的假货,而真正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蒋介石等人却被诬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在中共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造假活动中,中共的党办媒体大量造谣抹黑反共爱国人士,对叛变投共的投机取巧之辈如李宗仁、张治中、程潜、陈明仁、郭汝槐、刘斐、韩练成等人却大加褒扬。古人云:“忠臣不侍二主”,国难时期英勇抗日、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大势之下,面对中共统战的诱惑而坚决不投共的人们才是真正的智者、民族的英雄。本文所要呈现给读者的人物就是被中共诬为“不智”、“无远见”的真正智者 —— “小诸葛”、国军一级上将白崇禧。

共赴国难 抗日功高

白崇禧将军(1893~1966),是中华民国时期新桂系首领之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家,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字健生,广西临桂人。

他天资聪慧,18岁就参加学生敢死队,到武汉去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广西陆军第一师任连长、营长等职。1923年在梧州组织广西讨逆军,任参谋长。随后与李宗仁的定桂军合作,于1924年6月打败旧桂系,占领南宁。同年加入国民党并任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桂军第二军参谋长。1926年3月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他任参谋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应蒋介石邀请出任国民革命军副参谋总长,代理参谋总长职务。1927年初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从江西攻取浙江,3月进抵上海郊区。当中共策动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叛乱占据上海时,白崇禧时任淞沪卫戍司令,是极力劝说并积极支持蒋介石“四‧一二”清党的核心人物,给武装叛乱的中共沉重一击,中共为此恨蒋介石和白崇禧入骨。

1931年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妥协,11月白崇禧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2年李宗仁任广西绥靖主任,他为副主任兼民团总司令,合力控制和经营广西。1935年,白崇禧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二级上将。


抗战期间,国军上将,军事家,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将军。(网络图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讲话,号召全民族坚决抗日到底。8月2日蒋介石电邀白崇禧“共赴国难”,随后委任他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等要职。接获蒋中正电邀,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的幕僚和许多亲属均认为早年蒋桂战争旧怨尤在,唯恐南京此行不利。除了夫人马佩璋让白崇禧自己决定,其余众人皆反对他入京。有人劝白崇禧在西南自保,让蒋介石好看。然而一贯坚决主张抗日的白崇禧却深明大义,他说:于今抗日时机成熟,正是吾人报效国家之时;蒋中正领导中国抗日,我们理应听他的话。蒋中正特别派出自己的水陆两用座机及驾驶员前来广西接“小诸葛”。白崇禧义无反顾,8月4日从桂林坐上水上飞机就飞往南京水上机场,与蒋中正共赴国难。第二天,日本报纸就以醒目大标题宣布:“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

白崇禧抵达南京未足10日,8月13日淞沪大战爆发,蒋介石亲任战场最高指挥官,白崇禧也多次亲临各战场督战指导。淞沪会战,近70万国军将士筑血肉长城,英勇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达三个月之久,至少28位团长以上指挥官壮烈殉国,粉碎了日军企图“三月亡华”的美梦。


(点击观看历史记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14) ——徐州会战(下)之台儿庄战役。(视频截图))

1937年至1938年3月,白崇禧参与制订徐州会战对日作战计划。蒋介石率高级军事幕僚亲临视察战火纷飞的第五战区台儿庄战场后,特意留下白崇禧为李宗仁出谋划策,将万余日军诱入重围之后聚歼。在台儿庄危急关头,白崇禧冒着浓烈的硝烟,亲临台儿庄调动布置中央炮兵团和强力火炮抗击日军围攻。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国军中央军和各派系地方军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血战三路日军,终于取得聚歼一万多凶残日军的大捷。台儿庄大捷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遭受的首次大败,粉碎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因上海南京等地沦陷而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情绪,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

深谋远虑 率先提出持久战战略方针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1938年初,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迁移武汉办公之后不久,鉴于武器装备敌强我弱相差悬殊,以正规战与拥有陆海空强大优势的日军硬拼难以持久致胜,白崇禧在全中国率先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指导思想,旨在把日军拖入中国广大内陆的泥淖里面,拖长日军的补给线,削弱消耗敌军优势,最终战胜日军。此一战略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成为国民政府和国军的最高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对赢得整个抗战胜利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1939年10月,日军连番猛烈轰炸中国各主要城市,市集成墟,灾民遍野,连蒋介石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镇都被炸得片瓦无存。白崇禧在衡山军事会议上,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形势,提出了“以稳定制敌之快速,以坚韧对敌之强硬,以伏兵破敌之锐利,以严明对敌之机密”的克敌制胜之道,为蒋介石采纳,成为国军对日作战的指导思想。

白崇禧还提出全面战、总体战的战略思想,指出战争之关键不全在武器,而仍在人为因素,“今日之战争乃全面战、总体战,军事必须与政治、经济、文化相配合,始能获得最终胜利。”

中共日后凭借投共的李宗仁机要秘书程思远的回忆错误,称白崇禧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是因为受到毛泽东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的启发。而大陆学者杨天石经过多方考证,得出结论认为中共此说实为谬论,毛《论持久战》全文完全没有谈到空间、时间、小胜、大胜之间的关系。而且早在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就已采用白崇禧提出的战略思想在武昌发表演讲说:“我们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本来战争的胜负,就是决定于空间与时间。我们有了敌人一时无法全部占领的广大土地,就此空间的条件,已足以制胜侵略的敌人。”“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15,《演讲》,第122-123页。)

杨天石认为,白崇禧提出的抗战持久战战略方针先于毛泽东,国民党的“持久战”思想有自己的独立来源,跟中共毛泽东周恩来毫无关系。

昆仑关攻坚战 桂林保卫战 日军甘拜下风

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并参与策划指挥多场大型会战的白崇禧将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小诸葛”之称,就连日军也尊称他为“战神”。

1938年7月,白崇禧代生病的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代司令长官,指挥了抗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汉保卫战,从此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末期,李宗仁病愈复职,蒋介石为了加强重庆外围实力,增设桂林行营,委任白崇禧为桂林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三、第四、第七、第九共四个战区、范围横跨大半个中国的对日作战。

1939年底至翌年初,白崇禧指挥桂南会战,在其中著名的昆仑关战役中统帅指挥徐庭瑶、杜聿明等国军反攻,两度重挫消灭日军精锐部队,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攻坚战的胜利。

1944年,日军倾举国之力发动“一号作战”,大举入侵中国。10月豫湘桂会战中的桂柳战役是整个抗战期间最残酷的战役之一。为了攻占战略要地桂林,日军共集结了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多架飞机,大量重炮。白崇禧主动请缨,紧急自重庆赶赴桂林做战役部署,指挥不足2万名桂军及广西民团在无坦克飞机并缺乏火炮重兵器支援的苦境下,单凭轻兵器击毙1万6千名来犯日军,创造了日军侵华作战平均单日最高战亡兵员数,漓江之水被中日两军之血染为红色。

在日本人的战史中,桂林保卫战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两次认为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则为白崇禧任总指挥的昆仑关战役。

此后,白崇禧主持编写《游击战纲要》一书,认为游击战是长期抗战,消耗敌人,争取主动地位之战法。其后又编著了《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认为科技日新,战术日异,军事训练内容由战场需要而决定,应融讲堂、操场、战场三者于一体。

抗战八年,白崇禧以军委会副参谋总长身份先后兼任军训部长、校阅部主任委员、桂林行营主任、海军整建委员会主任等要职,不仅参与制定了国军各阶段对日作战计划,参与策划指挥多场大型会战,还为国军训练了20万军事指挥人员,为赢得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表彰白崇禧将军的杰出抗日功绩,1944年1月1日,国民政府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1945年10月又晋升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视频:1945年10月10日,日军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中华民国国防部长、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代表中国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北平十万余民众和美、英、苏、法等国代表观礼。)

白崇禧将军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回忆说,白崇禧在抗战期间,从战场回到家里,带着孩子们去看他们的奶奶。在路上,白崇禧就教孩子们唱岳飞的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白先勇说岳飞的《满江红》是白崇禧一生唯一会唱的歌曲,经常唱:“那首歌是应着我父亲的心境,面对外族入侵,战火连天,抗日艰难。教自己的孩子唱《满江红》,那是一种悲壮啊。”

用兵机智 两败林彪

白崇禧将军于1946年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1948年改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总司令、华中军政长官。由于他出身于桂系,所以尽管蒋介石知道他足智多谋,在内战中却一直没有放手让他与共军决战。

林彪是共军将领中最能战的“常胜将军”,号称东北“黑土地之狐”,其四野是共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然而,林彪确实系白崇禧将军的手下败将。

1946年4月,国共双方在东北重镇四平开始了第一次主力决战。原先蒋介石曾下令限东北行营4月2日前攻下四平,可是国军北上进展迟缓,前后拖延几近两月,中间尚有挫败,蒋介石为此十分焦急。当战事持久拉锯不下,双方攻守最激烈的时刻,5月17日,蒋介石派首任国防部长白崇禧飞赴东北督战。“小诸葛”一到东北,即召开军事作战会议,国军士气大振。18日,白崇禧偕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赴前线指挥所督战,指挥杜聿明部下孙立人新一军、廖耀湘新六军、陈明仁七十一军分三路向占领四平的林彪共军进逼包抄。国军只用三天时间,于19日彻底攻克收复四平,将林彪及其四野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数万,狼狈逃窜到哈尔滨。此时林彪共军奄奄一息,正是彻底歼灭东北共军的千载难逢时机。白崇禧及时向蒋介石提出穷追猛打,一举拿下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满洲里等重要城市,彻底剿灭东北共军、并乘机挥师歼灭华北聂荣臻共军的全盘计划。若非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逼迫蒋介石停战,让林彪共军得到了喘息修整的机会,当时国军锐气正盛,定能一鼓作气荡平东北数省,一战尽灭共军残存部队。

1949年8月发生在湖南的青树坪战役,林彪的四野再遭败绩,白崇禧将军设伏把林彪的49军146师围困在包围圈之内,以桂系第7军和46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全歼共军146师。

李宗仁代总统评价青树坪战斗是“徐蚌会战以来,国军所打的唯一胜仗”。青树坪一战也是共军在49年内战中头一次遭受此等重创,令毛泽东十分震怒。1949年9月9日,毛在致林彪、邓子恢的电报中称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林彪也曾对苏共《真理报》记者说:“我认为在国民党军将领中,白崇禧是最有才干的。”

1947年11月,国防部长白崇禧还曾率桂军主力“钢七军”等精锐部队在大别山围剿刘邓共军,被白崇禧称为“共军第一悍将”的刘伯承军队由12万人锐减为7万人,且蕺重尽失。1948年,因李宗仁不听白崇禧劝告,非要竞选副总统,白崇禧只得自华中返回助李竞选,否则刘邓共军很可能全军覆没。

白崇禧胆识超人,用兵机巧百变,谋略深远 ,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在国军中享有“小诸葛”、“今诸葛”、“当代张良”、“近代第一龙韬虎略将军”、“常胜将军”等美誉,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国共双方均看重,甚至日军也尊称他为“战神”。当年如若白崇禧能在重大决战中出掌兵符,统帅指挥国军全力剿共,中共就不可能那么轻易地夺得大陆的江山了。

忠肝义胆 拒绝中共的高价诱惑

古人推崇武圣关公,不是因为他的武艺绝伦,而在于他在各种诱惑面前,仍能心如铁石,效忠故主。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黄金美女外加锦袍赤兔千里马,关羽仍然不为所动,并说:若知皇叔下落,虽滔水火,必往从之!

然而1949年的白崇禧比关公更为卓越伟大,因为关羽跟刘备是结义兄弟,本该共生死;但是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却由于历史上的复杂原因多次发生矛盾冲突。而且关公离曹投刘的时候,并无像白崇禧这样陷入敌军四面围困走头无路之绝境,周围也没有将军蜂拥叛变。

在共军攻击华中、华南前后,毛泽东、周恩来曾多次派密使策反白崇禧将军,甚至派人一直追到了广州、广西进行策反诱降。毛泽东甚至还表示:“只要白健生愿意倒戈起义,一切好商量,此公好带兵,如愿起义,可继续带兵,建国后可让他带五十万国防军!”

五十万兵权!超过共军一个野战军的兵力啊!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围歼八十万蒋介石精锐国军,中共陈毅粟裕和刘伯承邓小平两个野战军总兵力也只是六十万。毛泽东对白崇禧诱降的这个许诺可谓空前绝后。如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等也不过当上共军一军或一兵团之首,傅作义、高树勋、张治中等却连兵权都丢了,而且陈明仁的兵权还是降共前向毛泽东伸手要的,董、陶二人的兵权是因为毛泽东要他们镇守绥远、新疆,所以不敢夺其兵权。可是,白崇禧却是毛泽东主动自愿以五十万兵权为条件要他叛蒋降共,可见白崇禧在毛泽东心中之地位。但是白崇禧不为所动,仍然效忠于国民党和蒋介石,拒绝投共!他对劝降者说:“自古歌颂的只有断头将军,绝无降将军。”

毛泽东许诺让白崇禧统帅50万共军,而且这种拉拢诱惑在淮海(徐蚌)战败,共军打过了长江,林彪百万强敌压至鄂湘,国民党大势已去,国军高级将领蜂拥投共的情况下,这简直是一般人做梦都得不到的待遇。当时白崇禧先后在湖北、湖南和广西苦战林彪共军,由于湖南国军高级将领程潜、陈明仁叛变投共,白崇禧精心策划布置的鄂湘联合防线溃决,国民党高层有人担心白崇禧也会投共,但是在四川策划与共军做最后决战的蒋介石非常肯定而且放心地对其高层幕僚说:我了解健生,他是绝不会投共的。

白崇禧将军北伐抗日剿共固然有大功,但是他一生最大的英明睿智就是不为毛泽东高价诱降所动。那时白崇禧先后在鄂湘桂苦战共军,林彪百万强敌压境,毛高价诱降,国民党大势已去,“小诸葛”自知无力回天,叛蒋投共成风潮,白蒋之间又因为复杂历史原因发生过多次矛盾冲突……… 如此艰难时刻,白崇禧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真乃英明大智者所为也!

追随蒋公 与中华民国共存亡

白崇禧将军一生中最难的决断莫过于他在国难之时决定去台湾。临行前,他的多年至交立法委员何遂劝其慎行,并劝其乘机投共。白崇禧回答说:“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历史第一,我必对历史有所交代,生死利害,在所不计,君勿为此喋喋也。”

在此之前,国民党大老程潜、抗战中的有功之臣傅作义、陈明仁、唐生智等人都已经公开投共,连白崇禧多年的老长官和密友李宗仁最终也没逃脱投共的命运。但是英明的白崇禧将军却早已洞察了中共之阴毒邪恶,正告劝降者“汉曹不两立”,义无反顾,以与党国共存亡的决心从海南岛飞赴台湾。

白先勇日后说:“我父亲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去台湾的境遇不会很好,但他觉得他这一辈子就是追随着国民党,他决定有种愿意‘与国民党共存亡’的悲壮。他真的是与中共的军队打到‘最后一兵一卒’还在为党国坚持。那时他在海南岛就是等着广西的军队撤出来会合。他去台湾时没有带一兵一卒。我体味他当时的心境,他的选择就是为了向历史交代。”

在1949年最艰难困苦的时刻,有人争一时,有人对千秋,而白崇禧将军做出了无愧于历史千秋、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抉择。

白先勇说:“在我心中父亲是英雄人物。我要讲他非常爱国。他以国家为前提,有时候他能为这个事情得罪蒋介石。他是以国家大业为重,从北伐、抗战、一直到国共内战,他的主张,都看得出来。他一生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这就是说,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我想他一生大节不亏。他的一生,处境都是特别艰难,夹在许多派系、团体之间,能够到最后保持他的晚节,这个不容易。”

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将军乘机抵达台湾。当时台湾一片混乱,经济落后,物质生活贫乏,很多人到台后又悄悄去了美国、日本、泰国或香港等地,而他到了台湾后,又把20多位亲属从香港全部带到台湾。尽管很多朋友对此举甚为不解,但白崇禧知道,蒋公定会看明白他此时效忠的决心。

1966年12月1日,73岁的白崇禧将军在台北猝逝,中共和海外亲共媒体又诬为蒋公派特工下毒所致。实质上下毒害人乃是中共的伎俩,以蒋公的为人断不会出此下策。即使是绑架过蒋公本人的张学良,蒋公都让他善终,何况德高望重之人?中共抹黑他人,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白先勇也向港台媒体澄清说其父是因为心脏病突发而逝,跟蒋公中正毫无关系,所谓蒋派特工下毒谋害的谣传不成立。白先勇说,闻讯白崇禧去世,蒋公中正是第一个到家中吊唁之人,蒋公的表情甚为悲哀。

白崇禧去世后,蒋介石宣布由国防部负责以军礼治丧,由何应钦、孙科、陈立夫、顾祝同等200余人组成治丧委员会,于12月9日举行隆重公祭国军一级上将白崇禧。蒋介石并亲笔题词颁发“轸念勋猷”挽额及“旌忠状”,并亲到景行厅向白崇禧遗体告别,三鞠躬致敬,并献花致祭。

白崇禧将军“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当永为世人所赞颂。


位于台北的白榕荫堂墓园,白崇禧将军和夫人葬于此。(网络图片)


位于台北的白榕荫堂墓园,蒋中正为白崇禧亲笔题词颁发的“轸念勋猷”挽额,还为白崇禧夫人马佩璋亲笔题词“淑行流馨”。(网络图片)


由于常年战争,白家跟中国许多家庭一样,全家人难得聚全。这是白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拍摄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照片正中白崇禧亲笔题字:“七七抗战第九周年纪念日全家在南京团聚摄影”,左侧有“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九日北伐誓师二十周年纪念日白崇禧题”两行小字。白崇禧夫妇端坐正中,其七男三女共10个孩子左右前后环绕站立。白崇禧将军抵达台湾后,又把在香港的20多位亲属全部带到了台湾。(网络图片)


白崇禧书法作品(网络图片)


(视频:“小诸葛”、战神白崇禧照片回顾)

相关新闻
命运的迷雾﹕蒋介石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下)
大陆著名学者痛说民族英雄蒋介石
抗日名将孙元良:“说国军消极抗战天理何在!”
给国民党平反------谁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