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田:公务员升值状元贬值的门道

谢田(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12月13日讯】中国公务员的行情时下上涨,求职时人们趋之若鹜。官媒说,今年有近百万人参加考试,竞争不到两万个职位,平均五十多人一个,创下四年新高。今年七月,中国人力资源专家调查发现,公务员年工资收入平均比企业员工高出3700元。公务员地位升值,实在不能说是好的现象,因为它对应的必然是企业雇佣市场的萧条。不事生产的政府职员工资福利超过创造价值的企业员工,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诡异现状。

中国的公务员

公务员的定义,是履行公职、纳入行政编制、由政府财政负担工资和福利的工作人员;简单的说,就是政府雇员。在许多国家如美国,去应聘成为政府雇员的人,常是在企业求职不太顺利的,因为政府雇员的薪水,比同等学历和能力的人在企业中得到的要低一大截。除了假期多之外,在大部分福利如医疗保险和退休金方面,政府都不如企业。如果能在企业中谋到职位,人们一般也不会去政府部门工作。

公务员需求增加,意味着政府雇员人数增加,政府机构庞大。即使在真“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经济衰退之时,政府开支增加、冗员过多,都不是好的现象,因为人们钱包瘪了,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服务生了。而在假“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务员增加和政府雇员增多,意味着骑在人们头上的官僚增多,就更糟糕了。

中国的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这本身就非常滑稽,因为红朝说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本来就应该是“非领导职务的”。具有“领导职务”的公仆算什么呢?很不应该。中国领导职务层次的公务员有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到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等的划分,等级森严,待遇悬殊。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厅局级以下设置。从公务员考试网的职位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居多,那些大学生、硕士生争相谋取的,只是低等的政府职员的职位。

公务员应是政治中立的,他们不会因政权或政党的更替而更换,以保持执行公共政策的稳定。从对申请人政治面目的要求看,中国公务员考试就离正常社会相差极远,许多是公然的歧视。比方说许多位置要求申请人必须是中共党员,这项要求中国民众可能觉得没什么、很正常。但从文明社会的原则看,却是非法的。因为招聘的不是共产党内部机构的角色,而是国家职员,为什么要规定个人的政治取向呢?奥巴马是民主党人,但美国政府工作人员却是什么党派的都有。如果奥巴马要求申请美国政府工作的人必须申报自己的政党倾向,或只雇民主党人,美国社会早就反了天了。

公务员制度和科举

公务员源于英国的文官制度,而世上最早以考试录取公职的却是科举,一个产生了许多状元的制度。科举的要旨是不论门第,以公平考试产生士大夫,其公义性使它在日本、朝鲜、越南都普遍使用。中国恢复高考后,人们用了“高考状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某省状元”等名词;台湾把公务员高等考试、大学指定科目考试、或国中基测的第一名称为状元;香港也把九科优等或十科优等者被称为“九优状元”、“十优状元”。

传统的力量,的确非常深远。但历史上的状元,可是荣耀尊贵的多。从古到今,状元的份量一直在贬低,低到今天的斯文扫地、教授下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令人非常遗憾。

状元是科举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省试或殿试)中进士第一名的称呼,也称鼎元或殿元。状元的名词和第二、三名的榜眼、探花,是百姓的叫法,金榜上的正式名称是“一甲第一名”和“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文学作品中状元屡见不鲜,但状元其实是蛮稀罕的。从唐朝到清光绪一千三百年间,只产生了五百多个状元,两、三年出一人。如今各省每年至少两个,全国上百人,那是明显的贬值了。千年来的进士近十万人,举人、秀才数以百万计,说“高考状元”和进士、秀才相当,那还差不多。

唐朝科举考帖经、杂文、策论,用来检查考生的记诵、辞章和时务政见的能力。新科进士授予的官职比较低,都是八、九品,与今天的基层公务员招考差不多。宋朝科举体制完整,非常公平,许多“高干子弟”都考不上,“富贵不过三代”的俗语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宋代的进士马上就可以当官,状元也升值了。

清朝的院试由皇帝任命的官员到各地主持,通过的被称为“生员”,亦即俗称的“秀才”。乡试考中称为“举人”,中举才有做官的资格。举人可参加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通过成“贡士”,贡士参加皇帝主持、考对策的殿试。殿试三甲第一才是状元。如果乡试算高考,会试是考硕士,殿试是考博士的话,博士毕业才算进士及第。当代的“高考状元”,名义上接近“秀才”,离功名还远。

清朝废除科举时,制定了“留学生考试章程” ,留学生回国参加“洋科举”能考上“翰林编修”。当时的头衔如“格致科进士”、“工科进士”、“商科举人”、“牙科进士”,听起来也满有趣的。“翰林学士”社会地位优越,是知识分子的向往,集中了许多菁英,他们也常被升为宰相。

公民社会的铺垫

高考与科举离的挺远,但公务员考试如抛却政治的成分,颇有科举的内涵。考试关于行政职业能力的测验,其中语言理解和表达、数量关系及判断推理,与政府职员处理日常工作有关;而考试中的“申论”,是应试者文字阅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概括能力、及写作能力很好的测验。

前些日子与海外一中文媒体的主编聊天,谈及中国社会变天后会紧缺什么样的人才。他认为最缺的是法官,需要从港台海外招聘数以万计讲中文的法官,着手建立中国司法制度。我说还需要数以十万计的选举专家,分赴中国各地。公务员考试制度,不管中共的初衷为何,已经为后共时期的中国走向公民社会,做了些小的铺垫。 ◇

本文转自253期【新纪元周刊】“商管智慧”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55/10182.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中国公务员考试 千余人作弊被抓
危机改变择偶观 中国女性最想嫁公务员
法务部举例警告/赴中国遭色计 公务员成共谍
震惊中国的公务员嫖宿幼女案开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