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寻找“快乐”的答案(下篇)

精神科专科医生:返璞归真才是快乐之道

人气: 20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1年12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王莉莉香港报道)你可曾想过,“不快乐”可能不是来自于真正的自己,而是许多外在因素、后天观念在左右我们,因为“快乐”才是生命应有的状态。

笔者日前走访了香港的催眠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希望能为读者解答心理健康问题,寻找“快乐”的答案。

据近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香港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受到情绪病的困扰,而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两亿人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在中环的一间私人诊所里,我采访了精神科专科梁伟正医生,希望听听专科医生的建议,了解如何治疗和预防这两种最常见的情绪病。

负面思维 容易掉入陷阱

来找梁医生看病的病人大多数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小孩子方面最常见的是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年纪大的很多都是老人痴呆症(也叫脑退化)。梁医生介绍说,“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是自己意识到有问题,有的是家人替他们担心,才来看医生的。”

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从生物化学上的解释是患者体内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不平衡,但实际的患病原因却很复杂,甚至是不可见的。梁医生认为,除了遗传因素、外在压力外,个人性格问题也很主要,“有的人总是往坏处想,想不快乐的、负面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掉入思维扭曲的陷阱。”

情绪病患者往往会求助于心理专家或是精神科医生,希望改善不良的情绪,但是,二者的治疗方法却不尽相同。“精神科医生的(英文)称呼为Psychiatrist,他们可以通过药物、心理与行为方面的导正来治疗,而心理专家叫Psychologist,他们不是医生,不可以用药物,他们只能从心理、行为方面帮助病人。”梁医生一边说着,一边很耐心地在纸上写给我看。

患者多数不需终生服药

目前有很多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抑郁、焦虑、失眠、过度活跃、老人痴呆症等。梁医生认为,精神科医生并不是一味地鼓励患者吃药,而是看严重程度,“有些病情轻微的(患者)你跟他讲,分析不快乐的原因,是可以导正;如果是严重的、长期受困的病人,药物是必须的。”

抗抑郁的药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可以使病人快乐,但是需要有耐心、持久吃药,效果才会在3个星期后显现。“有些病人要求(吃了药)立即快乐,这是不可能的,那只有K仔才可以这样子的。”

根据很多临床证据及经验,抑郁症要持久服药6至9个月才可以慢慢减药,如果不吃药复发的可能性是高的,因此“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持续服药以避免复发”。

也有病人担心会终生服药,梁医生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大部分病人不需要终生服药,除非抑郁症很严重,“比如长期极度忧伤,不断地有自杀的念头,不断地复发,才需要长期服药;大部分情况不需要长期服药。”

理辅导和成功案例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心理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每一个环节,他的背景、家庭、性格,他自己对问题的了解……之后才针对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开始治疗,而处理的方法都是不同的。

心理辅导主要是从思维、行为上导正病人,“如果他有思维上的扭曲情况,比如以偏盖全、非黑即白、责怪自己。我们跟病人一起分析,使病人明白。有些时候叫病人自己做功课,记录心情、影响(情绪)的因素,然后再和他们讨论。”梁医生补充说,“(医生)要明白病人,支持他们,给他们希望。”

说起成功的案例,他沉思片刻,回答说:“有一个20岁的男孩子,他来到我这里时非常焦虑、惊慌、害怕,还有失眠(的征状)。我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一些药物,给他讲一些松弛的方法,教导他正确处理压力的方法。结果他慢慢地进步,9个月后可以减药,他有信心得多了,不惊恐了。这不是单一治疗可以做得到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治疗。给他希望,让他知道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你,让他有一个安心,这都是很重要的。”

结语

在梁医生的办公室我看到许多奖牌、奖品,其中不少是梁医生热心参加社区教育和健康讲座所获赠的。

采访结束时,梁医生送给我一本他的新书,书名很有意思,叫《释放心中的艾味未?》。梁医生告诉我,艾草是一种药材,而艾叶所带的艾味是一种苦味。梁医生看到报章中一张中国艺术家艾未未飞腾半空的图片,获得灵感,希望通过此书能帮助读者释放心中的艾味(苦涩味),达到自由飞腾的快乐境界。

书中不乏令人感动的案例分析和窝心话语,如:“‘仁慈’、‘行善’、‘为别人付出’都是良好的感觉而会增强自己的快乐。”“我们评价人不应看他的‘胜负’、‘得失’和‘金钱’,而是看他的‘善良’、‘诚恳’和‘爱心’”等等。

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寻找快乐〉一节,翻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醒目的字:“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方式去寻找快乐之道。”读后深有同感。

寻找心灵快乐的答案在于“返璞归真”,而那一定是心灵宁静、自在轻松的境界。◇

梁伟正医生简介

梁伟正医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取得内外全科学士资格,现为精神科专科医生。他在公立医院工作多年,曾服务于青山医院、玛丽医院及葵涌医院。现为私人执业专科医生。

刊于香港《优尚生活》第六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