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

【京剧欣赏】刺虎

费贞娥不屈服于流氓强权之下
袁荣易
font print 人气: 332
【字号】    
   标签: tags:

《刺虎》即《费贞娥刺虎》,出自昆曲“铁冠图”,但它是过去京剧旦角在学戏过程必学的一出,表现女性大义凛然的崇高美,从前四大名旦都会这个戏。犹如“铁冠图”中的《宁武关》是京剧老生学戏不可或缺的典范,表现男性明知其不可为而为的悲壮美。

古人学戏重视意涵的传承,戏的形式也许变了,如昆曲变为京剧,好的内涵则继续传承下来。“铁冠图”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它是讲明末闯贼李自成的农民军,攻下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煤山,这是段不幸的历史。之前周遇吉在山西力阻李自成,也就是《宁武关》;之后费宫人向李自成报仇,就是这出《刺虎》。京剧鼎盛期,梅兰芳擅演《刺虎》,谭鑫培擅演《别母乱箭》(即《宁武关》),此二折是京剧界直接向昆曲拿来搬演的。


1. 《刺虎》费贞娥(王学兰饰演)戴凤冠、穿红蟒扮作公主模样。

清末海派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林树勋、七盏灯等人,不满清廷腐败,列强侵入,根据“铁冠图”,曾在上海新舞台排演《明末遗恨》。抗战前,周信芳(麒麟童)听信共产党宣传,误以为政府不抗日,他将潘月樵的《明末遗恨》又进行改编,剧中讽刺国民党不抗日将导致亡国,周信芳自饰崇祯皇帝。潘本原无《撞钟》,周从“铁冠图”再取出《撞钟》加入--李自成围城,崇祯数次“撞钟”召集大臣,几乎无人理会(暗讽国民党大官自私自保,不肯为国家出钱出力),最后只能在煤山上吊,周信芳在戏中增添大段〔反二黄〕唱腔,显示亡国之哀。《明末遗恨》编成在新舞台演出,戏院为均衡男女角色的比例,往往又带演《刺虎》。

周信芳因为爱国心太切,被利用成工具,帮助中共丑化国民党(其实抗战是国民党打的,共产党只是趁机坐大)。等中共夺下政权,周越来越发现共产党脸色不对。“铁冠图”因思想内容问题,遭到批判--共产党榨干官员及富户的财产与李自成流氓式的掠夺明代官员与富户如出一辙,所以谁说李自成不好,就像在说共产党不好,就给戴上“思想内容有问题”的帽子。周信芳版的《明末遗恨》来自“铁冠图”,渐渐也无人闻问。

一直到九十年代,说要恢复传统戏了,可就把“铁冠图”改名为拗口的《甲申祭》,保留《撞钟》、《分宫》、《刺虎》三折,精彩的《宁武关》却删除永不见天日,另外加入《围京》、《入主》二场夸赞李自成,诬蔑明末官员,讲求阶级斗争的戏。这岂是恢复传统?这个怪模怪样的《甲申祭》暗藏魔性,简直是扭曲、毁损原戏。看后让人精神耗弱,心神不宁。中共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从没放松,说是恢复传统,却偷鸡摸狗的耍手段,混淆污浊使你丧失判断真理的能力。

最近的一个小动作,是有关知名艺术家艾未未在台北的展出。中共不准他展2008年以后(主要是维权)的作品,艺术家只得将展览定名为“缺席”,意思是这样等于作品缺席。等要展出时,中共故意扣下艾未未将他关进监牢,让台北的观众“猜想”,以为艾未未早就畏罪,预估自己来不了台北,取名“缺席”是艺术家自己将会缺席的意思,全然非也。中共一方面让艾未未来台北展作品,一方面又严禁维权作品展出,这就是个典型的“小动作”手法,非常能唬人、混淆是非。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中共是在鼓励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其实能来台的多是宣传政治的艺术品。

即如《刺虎》,与费贞娥(假冒公主)配婚的“一只虎”李固,手臂原受重伤,用三角巾吊挂着。这个形象非常重要,给予费贞娥较有利的机会刺杀敌人。没想到“恢复传统”后,故意玩小动作,删去吊挂臂膀的“细节”,只见李固两只手都很健康,忙着吃酒,催促费贞娥就寝,表现其欲逐逐,甚为丑恶。

《刺虎》的戏词里,在唱【脱布衫】后,明明有这一段对话,点明这个状况:
(李固作臂痛介)阿哟!
(费)将军尊臂,为何如此?
(李固)不瞒公主说:前日在宁武关被周遇吉打了一鞭,至今未曾痊愈。
(费)原来如此。


2. 费贞娥(王学兰饰演)为报君父之仇具有崇高美德。师大昆曲研究社演出。

现在演出不绑三角巾,为什么会这样排演,这是有意在小地方窜改,造成情境全异。李固变成可用两手反击费贞娥的刺杀,费贞娥非用更大的劲不可,不然怎么杀死一只大老虎。结果刺虎成了三本铁公鸡,二人凶狠毕露的拼斗,如果按照原来李固手臂受伤,刺死他的说服性就很高,用不着演成像现在女特务暗杀人的模样。

《刺虎》的重点也不在此处,费贞娥要表现的是大义凛然的崇高美,不是武打戏表现她怎么杀人。有人说费贞娥的表演不是“两副脸”,也很有道理:她一面用虚伪应酬李固,一面表白真情给观众知道。两副脸的演法是演员故意在炫耀自己的演技,《刺虎》的表演并不需要如此。


3. 《刺虎》费贞娥(王学兰饰演)表演感情内敛,感动观众。

《刺虎》有统一的基调,费贞娥的基调是崇高的悲怆贯串始终。一上场,她穿红蟒,戴凤冠,内心压着国破家亡的仇恨,心力交瘁,握袖端带,步履缓缓走到九龙口,立定,武场起“多多”两声,她全身提气,一扫柔态迸出复仇怒火唱【端正好】。费贞娥以一个宫女,假扮公主,在举止眉宇上,还要故作矜持,使闯王营中之人,对她冒充的高贵身份不生怀疑。她一展苦笑,笑中有坚定的气氛,续唱【滚绣球】,是本剧主要曲牌,表现她对生死全然不畏惧。

第二场李固上场,费贞娥将他灌醉,又松懈了他的戒备,顺利刺死李固。李固的醉态,传统演法具有草莽本色.昆曲有《醉诀》云:‘目瞪无神,鼻塞舌硬。武以强走,文用软劲;女宜笑容漫涎,男要咽食咽津’。此诀可以参照李固的表演,对比之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贞娥刺虎,早有定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 大幕拉开,雄浑的圆号响起,气氛凝重。只见江水滔滔,雾气弥漫,一艘艘战船正在行进。诸葛亮一袭白衣,羽扇轻摇。面对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们奋力摇桨,向曹营进发。接近对方水寨时,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鼓声引来曹军箭如飞蝗,射中船上绑扎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万余支,满载而归。
  • 皑皑白雪,连绵青山,芳草萋萋,悠扬的笛声缓缓而出。随之,乐曲节奏转而明快昂扬,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这是神韵作品的早期节目《为神欢歌》的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