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的贤后(三):唐长孙皇后

—— 传统女性的典范
font print 人气: 150
【字号】    
   标签: tags: ,

~续〈母仪天下的贤后(二):东汉马明德皇后〉~

三、唐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薨。谥号文德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在她年幼时,一位卜卦先生为她测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

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登基,长孙王妃成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坤载万物”的预言。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像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治理国家大事。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对她十分器重,常与她谈起一些国家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很有见地,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

大臣魏徵以敢于进谏闻名,常对太宗的不当行为和政策直接了当地指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一次,唐太宗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到郊外狩猎。正待出宫门时,迎面遇上了魏徵,魏徵问明了情况,当即对唐太宗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坚持出游,魏徵却不肯妥协,站在路中坚决拦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

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犹自气愤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徵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问明了原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由此可见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

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掌管宫中财物的人员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立下了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但因为他的皇后妹妹,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像,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徵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加倍。魏徵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长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回宫后随口把魏徵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徵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此后,长孙皇后还派中使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徵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为国。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徵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弥留之际长孙皇后仍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悲痛不已的太宗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他又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虽然在魏徵的规谏下毁弃了,但其之后对长孙皇后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令人唏嘘。

本文所述这三位皇后都能够严谨的遵循并实践天地神明传承于世人的道德规范,温柔敦厚,善良贤淑,通情达理,相夫教子,不仅赢得了丈夫的尊重,更赢得了后世敬仰,她们因此被尊为千古贤后,更是传统女性的典范。(全文完)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起初,母亲韩氏有妊娠,梦见天上旌旗蔽日、鹤雁成群的降于庭中,说是刚有“天赦”,醒来之后就生了富弼。
  •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
  • 隋朝初年,一个贵胄之家为女儿择良婿比神射的故事在朝野间广为流传。距今已历1000多年,却依然世代传颂、经久不衰,且愈发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 在婚姻上,李世民的幸福要比父亲李渊来的更为轻巧。父亲李渊要通过“雀屏中选”,一展身手,才打动母亲的芳心,成为窦家的乘龙快婿;而李世民早在幼年之时,就因奇母窦夫人而被人慧眼识得,并与李渊做了儿女婚姻之约。
  • 杨广以矫饰骗过了父母群臣,却难欺上天。杨广被立为太子的当夜,上天便降灾示警:狂风凛冽,暴雪纷飞,山崩地震,房倒屋塌,被压死者百余之众。
  • 中国从来不缺少伟大的女性,但是常常,她们隐在男人的背后,没有自己独立天地的色彩。然而,一个女人却在3000多年后破土而出,以无价的历史瑰宝向人掀开了一角曾经辉煌而被忘却的历史。她的名字叫“妇好”...
  •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向佛虔敬,智勇无敌;擅长诗书;精通音律;情接两世,百代传奇。这些词语用在韦皋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 公元603年,李元吉出生。穆皇后生下李元吉,一看李元吉的长相,吓了一跳——瘦小枯干,窄额尖颚,拱嘴嘬腮,鼠目鹰鼻。穆皇后心想:自己美貌惊人,夫君也气度不凡,哪来的这么个不伦不类的怪物?
  • 李世民在军事上的天才与成就,古今中外无人能及。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具天赋的军事统帅,也是最神勇善战的无敌将军。
  • 秦王世民心胸豁达,大公无私,不屑做那些阿谀奉承之事,与诸皇妃碍于男女有别、尊卑有序,从不奉迎她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