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味道:读〈秋登兰山寄张五〉有感

敬纸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唐诗经过唐太宗时期和武则天时期的发展,到了唐玄宗时期达到了顶峰。《唐诗三百首》的前四位诗人都是在唐玄宗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与唐玄宗之间的交往成就了不少的千秋佳话,唐玄宗也因为对人才的尊重和欣赏而被视为一位明君。《唐诗三百首》的前四位作者都是因为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做官,而这第五位作者孟浩然却是因为受到皇帝的放逐而闻名于世的。

孟浩然因为侍奉母亲的缘故,长期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游历京师,于太学之内赋诗,却无人能够与其应和,受到朝中宰相张九龄,官员王维的称赞。王维与孟浩然都擅长山水田园诗,被尊为“王孟”。一日,王维邀请浩然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地说:“我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后来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纵观孟浩然的一生,做官的时间不多,大部分都是处于隐居的状态,所以他的诗作也都是属于隐者山水田园诗,本诗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虽然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可是王维的诗平淡中蕴含禅机,透露出修佛者的心态,而孟浩然的诗则完全是离群索居的道家隐者的心态,乐想天真,陶醉自然。一佛一道,同趣异理。

本诗的开头两句引用的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陶弘景的诗〈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相传梁武帝多次邀陶弘景入朝为官,被其以诗拒绝:“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在修炼中的隐者看来,天上的白云,林间的松涛都是可以愉悦快乐的,可是却不能够作为礼物送给凡人,这样的高风亮节也是孟浩然的追求吧。而张五就是浩然心中这样的一位隐者。兰山在庆符县治南,与北山相对,诗人意欲登高相望故人,心绪也随着鸿雁的消失渐渐低落。远山的薄暮渐渐生起,让人惆怅,而秋季的云清气爽又让人兴致高昂。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像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看到如此的美景,不免更加思念朋友。秋天来了,重阳节也快到了,什么时候能够与朋友共醉呢!

在《唐诗三百首》的前五位作者中,涉及田园题材的诗,一定会用到陶渊明的典故、词语。由此可见,陶渊明作为山水田园诗的开山之祖对后世的影响之深。本诗以道教隐士陶弘景的典故开头,以陶渊明重阳载酒的典故结尾。首尾呼应,使全诗笼罩在一种道家清修的气氛之中。据《续晋阳秋》记载:“陶潜尝九日无酒,坐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菊盈把,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道家人物喜欢喝酒,由此可见一斑。

陶弘景虽然不愿做官,但受到梁武帝的敬重,经常向他询问国家大事,被称为“山中宰相”,最终成为茅山派的代表人物。而陶渊明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隐居田园,潜心修道。两位的经历恰恰反映了孟浩然的矛盾心态,一生之中都在为入世和隐居的生活而苦恼,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回归自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穿越时空,经过千年的历史,依然散发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诗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最为著名,广为流传。从五万首唐诗中凝练摘选出三百余首脍炙人口之作,没有宏大的心胸和气魄实难完成。
  • 所谓“感遇”,即有感于心而寓于言。遇人遇事,有感而发,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言志”是也。
  • 李白喜欢喝酒,举世闻名,“李白斗酒诗百篇。”越喝酒越能写出好诗来,一般人喝点酒头脑就不清醒了,李白却能够下笔如有神助,真是神奇啊。
  • 泰山历来被认为是群岳的首领,是与天沟通最近的地方,也是神明聚集最多的地方。所以历代帝王才会选择在泰山封禅,以示自己的功德于天上。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穿越时空,经过千年的历史,依然散发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诗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最为著名,广为流传。从五万首唐诗中凝练摘选出三百余首脍炙人口之作,没有宏大的心胸和气魄实难完成。
  • 诗经中的词句都能让人感受到古人思想的单纯,毫不虚伪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那种“真”让人羡慕,让人喜欢。读了杜甫的这首〈佳人〉也会有这种“思无邪”的感觉。
  •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送綦(qí)毋潜落第还乡〉就是这样一首诗中画。
  • 王维是一位佛法修炼者,在他的诗中经常会有修炼的体悟,人生的勘破之语,充满了智慧的禅机。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使他的作品令人玩味无穷,赞不绝口。
  • 当我们了解王维的历史,他的佛教信仰,以及对佛法修炼的深刻理解,就不难发现,王维的田园诗正是他修炼境界的表现…
  • 全诗的最后两句,引用了《庄子》中东施效颦的典故,指出“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东施只知道捧心皱眉看起来美丽,却不知道捧心皱眉之所以美的原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