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恐袭威胁危患 印尼焉得安宁日

人气 5

【大纪元2011年04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余琇臻综合报道) 印尼近日频繁发生的炸弹案和恐怖袭击,是恐怖分子掀起的又一轮恐吓效应新阶段。当人们感受到恐惧的阴影越来越笼罩着生活,很自然地,人们会对宁静产生渴望与向往。到底人们应该如何遏制恐惧感?

炸弹恐袭威胁增加
今年3月15日以来,雅加达接连发现四起邮包炸弹。4月15日中午,西爪哇井里汶市中心警署内一座清真寺发生自杀式爆炸案,身藏炸弹的凶手在做祷告的人群中引爆炸药,炸死自己,造成29人受伤,受伤人员八成是警察,其中包括井里汶警察局长,袭击者就位于井里汶警察局长身后。这是印尼首次发生针对清真寺的自杀式爆炸袭击。

4月21日印尼88反恐部队逮捕了邮包炸弹案的19名嫌犯,在进行盘诘时,从中获悉他们已经在雅加达郊区一座教堂附近埋下总重量达150公斤的巨型炸弹。他们意图在22日耶稣受难节(公假),通过手机引爆炸弹。炸弹被埋在距离教堂只有100米的一道煤气输送管底下的草丛。

Christ Cathedral基督教堂,位于万丹省丹格朗县万豪新村(Gading Serpong),教堂附近有当地最大的全宝商场,一家生产聚乙烯及合成纤维之化学工业中心,和一家多媒体大学。据悉炸弹的威力可以炸毁整座教堂,造成无数人命伤亡和财物损失。

政务法律与安全统筹部长佐科·苏炎多因此宣布,从21日到24日全国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全国军警必须24小时全天候随传随到。这是为消除在万豪新村基督教堂附近的炸弹爆炸威胁的临时措施。国家总警局加强在雅加达的保安工作。

炸弹恐袭现象原因说法各异
炸弹恐袭问题如今再度成为议论焦点。新的嫌犯层出不穷,其中涉嫌的很多是年轻人,甚至中学生。这边反恐,那边又已诞生,这个恶的循环现象如何遏制。为什么在法律逐步健全,科学越是进步的今天,人却变得愈不怕犯罪?为何人们对善恶的划分能力也越来越无力?

自从努尔汀(Noordin M Top)、阿沙哈里(Azahari)等头号恐怖分子一个个伏诛,很多人以为恐怖分子集团中已没有能够制作安装巨型炸弹的专家了。可是最近事件却发现,这些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书籍学习制造炸弹技术,自己设计各种类型的炸弹。

美国西点军校社会福利研究部副主任辛迪·杰卜(Cindy Jebb)在一次国防部举办的讨论会上说,消灭恐怖主义要改善民生。她还指出,恐怖主义除了意识型态上的分歧,贫穷和落后也是根源。可是,4月21日88反恐部队逮捕总共逮捕了19名恐嫌,那些落网恐嫌都是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有获得学士学位,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也好,属于中上阶层人士。克服恐怖主义机构(BNPT)主任安夏德·恩拜说,涉嫌邮包炸弹案的P是位导演,他曾经导演过亚齐地震海啸,题名为《在我怀抱中》的新闻记录片。看来,贫穷也不是根本原因。

伊斯兰祈祷团创立人阿布·巴卡尔(Abu Bakar Ba’asyir)3月17日表示,他怀疑连环爆炸案的背后指示者是88反恐特遣队,目的是制造恐怖袭击氛围,以接受外国对反恐的资金支援。此一论调当时已被警察总局驳斥为站不住脚的说法,但也使事件更为复杂化。

恐袭背景愈趋复杂
4月8日保安在本哲镇发现一名失踪一天后就忘了自己身份的女人。4月21日在东爪哇玛琅市发现10名被灌输的大学生,使他们对“印尼伊斯兰国”与印尼一统国家(NKRI)意识混淆。

玛琅穆哈马迪亚大学(UMM)公关主任纳斯鲁洛证实,嫌犯对受害者灌输伊斯兰极端教条,令其缴付一笔效忠宣誓的款项。他们被蒙住双眼,带去和其他同样去效忠宣誓者关在一起。

知情人士指出,已有半世纪以上历史的印尼回教国(NII)运动组织,最近积极透过催眠和洗脑等方式吸收支持者,至少已有1,000人上当。

恐怖分子心里探析
美国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沃尔什外交学院(Edmund A. 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教授及美国西点军校(West Point)打击恐怖主义中心(Combating Terrorism Center)高级研究员布鲁斯·霍夫曼博士(Bruce Hoffman)在他的著作《恐怖主义内幕》表示:

恐怖袭击产生的舆论效果以及对肇事者的关注正是恐怖分子藉以扬威的途经,他们由此制造一种恐怖环境,从中渔利。

恐怖分子认为只有通过野蛮的屠杀和破坏他们的事业才会获胜,他们的长期政治目标才得以实现。因此他们的行动计划是震撼、威慑和恐吓——确保其疯狂和血腥程度足以吸引媒体乃至公众及政府的注意。因此,恐怖主义者并不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任意而为,或毫无理性,实际上他们是非常有预谋、有计划地使用暴力。恐怖分子都想通过其行动获得最大的关注,从而通过恐吓和强制来实现其目标。

愈昂贵的精神上宁静
4月24日媒体报导,越来越多人感到心中宁静的亟需迫切感,因此想方设法追寻心灵上的安宁。对于很多名人和娱乐界人士,舒缓精神上的压力,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很多名人不惜到处寻求名师指导。

针对此现象,对雅加达国营大学社会学家的罗波杜斯·罗勃(Robertus Robert)表示,这种现象正好证明大城市的竞争越剧烈。基本上,每个人都向往心灵的寄托。不过,他所看到的是,人们并不了解其真正的内涵,例如对瑜伽或打坐等例子。对于大城市人来说,意识上的了解并不重要,因此很快这些就变成商业化了。不过,虽然得到的只是皮表的东西,很多人也觉得很满足,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来自中上阶层。

罗勃表示,这群人不像西方“花年代”来到东方寻觅心灵的根。对他们来说,最主要的是能攀登时尚社会阶层,以致为了达到这样的生活环境而不惜付出昂贵的代价。

相关新闻
西方强国合力协助印尼打击恐怖主义
鲍尔称印尼不能再对恐怖主义视若无睹
印尼穆斯林教士因涉嫌恐怖主义受审
印尼采取措施加强打击恐怖主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