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虎妈 绵羊台妈教出音乐神童

人气 55
标签:

【大纪元7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颜伶如洛杉矶24日专电)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倡议严厉管教的“虎妈”理念,今年初美国舆论热烈讨论。有华裔妈妈认为,虎妈方式对自家儿女行不通,亲子沟通才能给孩子最大成长发展空间。

今年1月,“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蔡美儿所写“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摘录片段之后,马上引来全美各界高度关注。蔡美儿描述自己如何以高压手段强迫女儿练钢琴、小提琴,更是引来不少崇尚独立自由精神、尊重儿童自主权的网友批评。

从1993年上映的电影“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一直到蔡美儿的“虎妈的战歌”,同样都看得到描绘华裔母亲逼迫女儿苦炼钢琴的“桥段”,反映出的社会现象缩影就是,对许多华裔儿童来说,除了学校课业之外,要弹得一手好钢琴,甚至靠着弹琴在各项比赛当中过关斩将,进而光耀门楣,俨然成了肩负众人殷殷期盼的重责大任。

在学音乐的艰辛过程中,承受庞大压力的女儿与抱着“望女成凤”心愿的母亲呕气翻脸,母女双方僵持不下,关系紧张,同样的剧情也在“喜福会”与“虎妈的战歌”中可以看到。华裔家庭如果想要子女在音乐方面有高人一等的表现,是否一定要采行高压政策才能达成目标,随着“虎妈的战歌”出版,成了不少华裔母亲私下讨论的焦点话题。

美国艺术节今年的选拔大赛中,来自加州尔湾(Irvine)、父母都是台湾移民的11岁华裔女孩郑宇婷,演奏佛朗西斯‧普兰克(Francis Poulenc)的钢琴名曲Trois Pieces- Toccata,在激烈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勇夺金牌。这也让小小年纪的她,因此获得应邀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演奏的难得机会。

年仅11岁就登上卡内基表演,小女孩是不是被母亲用虎妈管教方式塑造出来的?

郑宇婷的妈妈蔡怡乐说,平常教育小孩,完全不是用虎妈的方式,“虎妈的教育在我们家比较行不通,每个小孩的个性都不一样。”

相对于虎妈不允许女儿看电视、打电动或自由选择课外活动,蔡怡乐说:“我们反而比较鼓励她参与课外活动,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她,配合她,然后也主动参与她的活动。”

曾被友人开玩笑比喻为“绵羊妈”的她表示,如果孩子碰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又碰到好的老师带领,孩子就比较愿意花时间学习。

大约6岁从团体班开始接触钢琴的郑宇婷,最初学琴是出于兴趣,后来她对于这项喜好更加认真,便转为一对一老师授课。现在平常每天练琴大约2小时。

被问到为什么喜欢弹钢琴,她笑着回答:“因为就是很好玩啊。”除了钢琴之外,她也喜欢自己动手做手工艺,“还有看电视”。

与其他同年龄的小女孩一样,郑宇婷平常会跟家人玩电视游乐器wii游戏,彼此挑战,还会跟哥哥一起溜直排轮。她喜欢跟家里的黄金猎犬玩,也会帮妈妈切柳丁招呼客人。

参加过大大小小约20项比赛的郑宇婷,奖牌、奖杯就放在家中钢琴上,旁边还有许多布偶与手工艺作品,充分显示童真的一面。

回忆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她说,并不会紧张,心里只一直想着要把曲子弹好。长大之后要不要当钢琴家呢?她天真地说:“不知道。”

小朋友学钢琴想要有杰出的表现,到底靠努力,还是靠天才?从事音乐教育已有20年历史的音乐老师董奕指出,常被许多家长问到这个问题,但首先家长要清楚小朋友为何要学钢琴?学钢琴的目的究竟为何?是不是想培养孩子获得1种技术或爱好?还是像学数学是为了得诺贝尔奖、学游泳是要参加奥运比赛一样?

董奕表示,不管有没有天分,其实都要努力,至于孩子会不会承受过多的压力,“要看家长自己”。

他说,每个家长都了解自己的小孩可以承受多少压力,有些人受到压力会做得更好,有人则反而后退,“因此家长必须好好问问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人。”

相关新闻
读好报内化道德助师正向管教
儿童之家使用警力协助管教儿童引关注
华社:家长管教子女须避免犯法
【时事金扫描】台湾小天才 一年半推出地震速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