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所高校负债超2600亿 业内解密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7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金靖报导)日前,大陆高校负债超过2600亿,接近破产边缘的新闻引发大陆民众关注。广东一所环境学院的黄女士对大纪元记者感叹:“学校成为行政加商业的一个混合体,负债有政府买单,创收却中饱私囊。”

审计署科研所副所长刘力云日前透露,根据审计结果,到2010年底,中国大陆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大概的金额是2634.98亿元。

高校负债原因探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分析高校负债累累的原因时指出:一个方面是盲目扩张,就是增地盖楼,有大量的花费;其次是学校或者国家的拨款过少,按理讲大学的发展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政府都有补贴和投入的责任;第三是学校其他的资金渠道比较少,除了政府拨款和学费输入之外,社会募捐和社会合作所获得的办学经费极其有限,就导致学校的整体财务状况比较差。

有业内人士指出,高校负债不能从现象和表面的原因去寻求答案,回顾近10年高校的发展模式,不难发现一些问题的端倪。

中山大学毕业的洪先生对大纪元记者透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共官方为了搞“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的‘211工程’”,各地为了争排名,为了能享受官方的重点扶持,不是搞合并就是大兴土木,购买昂贵设备,为了上规模、上档次,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大举借债。

洪先生分析道,广东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都是广东很有名的大学,校方为了迎合官方的思路而进行了合并。规模上去了,全国排名也就上去了,但实际上1+1小于2,一所很有特色的医科大学消失了,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潮流。规模上去了,官方认为教学质量也就上去了,这是当时的一个普遍认识。

广东一所环境学院教务科的黄女士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学院为了上一个台阶,比如普通高校升级成重点高校,老师的职称、收费标准都上去了,同时相应的向上面申请教学经费的档次也会上一个台阶。为了能吃上政策饭,在硬件方面,为了装点门面,它有很多标准需要提高:如图书馆藏书量有多少,实验室配置达到什么级别,总资产达到一个什么水平,那么也就要大兴土木,购买相应的设备,因此就会大举贷款。“欠债再多,学院领导不怕被问责,反正固定资产在那里,大不了干完这届调走。”黄女士深知领导的心态。

黄女士透露,国家在实行分税制后,把以前学院自己支配的学费收入全部上缴国库,然后学院再去申请办学经费,而学院为了申请更多的教学经费,就会去造假、装穷。“那么多要的经费会用到什么地方呢?领导出国考察啊、每个月的以调研活动名义出去吃喝玩乐啊。”

教育产业化侵蚀教育根本 教育质量堪忧

黄女士表示,特别是前几年陈至立任教育部长时提出教育产业化,整个体制把教师变异成赚钱的工具。学院为了扩招生源,学校的专业也要扩展,虽然这些专业并不是学院的专长,学生也不会学到什么东西,但一切都是为了创收。

教委的经费也不是白给的,它会要求高校的课程设置符合它的标准,如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每周政治课程要占到4至6课时,因为这些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在社会上是毫无用处的,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个挫伤。

同时环境监测专业的老师们会利用学院的资质和试验设备找外快,黄女士透露:“为社会上的一些项目做环境评价是很赚钱的差事,本来这个创收是可以为学院还债的。”但他们不这样认为,“学院是国家的,赚钱是自己的”。公立学院都有一个借口:“我们是事业单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欠的钱自会有政府买单”,“ 学校老师的心思在怎样找钱上,教学能用心吗?”

洪先生也感叹道:“教育本来是教书育人的,现在变成了通过教育来养老师,学校也不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了,变样了。学校招不到学生,那么降低要求也无论如何要把学生招满,这样老师才有工资可发。这样的高校会有吸引力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认为,目前高校的发展重心应由扩大规模转向提升教育质量。

相关新闻
中国高校无序扩张 巨额债务政府买单
中国72所高校负债高达360亿元
中国高校负债逾两千亿人民币
中国内地大学负债逾二千亿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