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敬老爱幼 强盗卖剑买牛

秦如初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汉宣帝刘询(前91-前49年),在未被拥立为皇帝之前,整整在民间流落了十八年。这十八年,使刘询饱尝了老百姓的辛酸苦辣,所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心目中总也忘不了百姓的疾苦。

宣帝一再对丞相和御史大夫强调说:“老百姓的愿望很容易满足,只要政令简明,地方官吏听断诉讼案件认真,不积压,办事公平,他们就会心满意足的耕种庄稼,完成国家的赋税钱粮。”

汉宣帝基于这种考虑,进一步对丞相叮嘱说:“地方官如太守、州刺刺史,直接管理民间事务,他们的称职与否,是天下治乱的关键。所以要求你们在选派地方官时,一定要慎重,而且必须由我亲自考核。”

汉宣帝还颁布有关律令,规定首先不得频繁调动地方官,理由是:地方官的稳定,有利于百姓对他们的信任,也有利于他们对地方事务的了解。

另外还规定:地方官政绩出色,皇帝可以用玺书(圣旨)褒奖,并增加工资、奖金(增秩、赐金);朝廷重要职务空缺,在地方官中择优选拔。这几项用人政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地方官。汉朝在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中兴景象。

有一年,渤海一带荒旱,百姓衣食无着,不少善良的农民,不惜铤而走险,沦为强盗。 宣帝决定派一名廉明能干的官员,去担任渤海太守,挑来选去,选上了已经年过古稀的龚遂。

赴任前,宣帝问龚遂,准备如何治理渤海?龚遂反问说:“老百姓一定活不了,才铤而走险,当了盗贼。对这些人,陛下的意见是派兵征剿?还是感化教育?”

宣帝笑笑说:“我之所以派你去,当然是让你用道德感化他们。如果用兵,我会另派别人的。”

龚遂说:“这也是为臣的想法,我一定遵照陛下的旨意去办。不过,治理混乱的地方,肯定需要一段时间,不能期望短时间内大见成效。我希望丞相和御史,不要干涉我的地方政务,允许我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治理的办法。”

汉宣帝说:“这个容易,我来向丞相和御史交待,告诉他们,渤海事务由你全权办理,不许他们过问。你放心前去就是,万事由我作主。”

龚遂带着书僮,刚刚来到渤海边界,早有大队士兵,前来迎接保护。龚遂拒绝了,只带一个书僮,到职视事。

他上任后,立即布告百姓:“凡是勤恳本分在地里侍弄庄嫁的,都是好百姓。而私藏刀剑武器者,必须立即卖给官府,官府出钱合理收购。今后查出私藏刀剑武器者,一律按强盗论处。”

在颁发布告后,龚遂下令开仓赈济灾民;并提倡敬老爱幼。很快,社会治安状况好转,风气崇尚淳厚。

那些不得已沦为盗贼、私藏兵器的人,都将武器卖给了官府,官府都按原价收购。人们将卖刀剑的钱,纷纷买了耕牛,安心本分的从事农业生产。(这是“卖剑买牛”的成语来源,后人用这个成语形容社会风气改善)

从此,渤海大治!

正是:

官员敬老爱幼,
社会崇尚淳厚。
强盗受到感化,
自动卖剑买牛。

(事据《汉书》等)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晋孝武帝将要宣讲《孝经》。谢公兄弟(指晋孝武帝时,官至宰相的谢安及其弟谢石)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们与其他一些人,也在私下里,准备开庭讲习《孝经》。
  • 宋代的昙秀,到惠州去见苏东坡,几天以后,将要回去时,苏东坡问他说:“山中人见你回去,必定向你求给土特产,你拿什么去应酬呢?”昙秀说:“鹅城的清风,鹤岭的明月,我将这些,送给他们每一个人。只怕他们没有存放的地方。”
  • 文天祥面白如玉,眉清目秀,眼大而有神,顾盼生辉。
  • 明代文学家屠隆,字长卿。他对亲友感悟的说:“人们一想到生病时,则贪婪之念,便会逐渐减少;人们一想到死亡时,则求道之念,便自然而生。”
  • 明朝的都御史,名字叫高明,他奉旨讨贼,迅速的把贼乱平定之后,他便上奏朝廷,请求回家休息。
  • 许衡少年时,曾在一个夏天的中午,挥汗如雨的赶路,口中干渴难忍。
  • 一个月前的某天,刚回国没多久的我,念叨着“越快越好”,抢了张最早出发的航班票,迫不及待地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Fotolia)
    有一天,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很想讨伐齐国,你认为怎么样?”柳下惠讲:“现在哪有这个必要呢?”
  • 苏琼回答说:“是设立官位的政府机关,去求贤良的人,来担任官职;而不可由个人,去求上官给自己一个官做。”
  • 张霸担任会稽太守时,有一次带领士兵,下海去追捕盗贼。突然天气晦暗,狂风大作,波浪汹涌,士兵们个个吓得面色灰白。
  • 庾亮在担任护军的职务时,嘱托廷尉桓彝,为他物色一位好的官吏。过了一年,桓彝遇到了徐宁,并且了解了他,便将徐宁推荐给庾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