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日:“水门事件”见证美国司法独立

人气 1298

【大纪元2011年08月08日讯】因“水门事件”,历史上的今天,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水门”已经成为政治丑闻的代名词,“水门事件”却见证了美国的新闻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成为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美国联邦地区法官兰伯斯(Royce Lamberth)认为“把水门事件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说得多重要,都不为过”,并于7月29日下令,将30多年前尼克松就“水门事件”向大陪审团提供的秘密证词公布。

美联邦法官下令 解密尼克逊“水门事件”证词

据路透社报导,美国联邦地区法官兰伯斯(Royce Lamberth)7月29日下令,将30多年前尼克松就“水门事件”向大陪审团提供的秘密证词公布。

兰伯斯的这道命令是应历史学家库特勒等人的请求而做出的。库特勒曾写过数本尼克松与“水门事件”的书。他们要求将尼克松在1975年6月23和24日所作的证词解密。库特勒等人的首席律师希弗说:“尼克松对此事件的了解以及他在掩盖真相方面起的作用,仍然是历史学家、记者和其他人存在疑虑的问题。”

大陪审团的诉讼记录通常都需保密,但是兰伯斯裁决,由于此案情况特殊,特别是史学界对这些证词的关注,因此,没有必要保密。兰伯斯说:“把水门事件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说得多重要,都不为过……证词的解密,可能有助于完善现有的历史记录,鼓励学界对此研究讨论,提高民众对这一重要事件的了解。”

“水门事件” 经过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团队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年10月20日尼克松为了要罢免要求他交出证据的特别检察官,迫使拒绝解任特别检察官的司法部长辞职,司法次长继任司法部长后,又因为拒绝罢免这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最后第三任司法部长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尼克松更动员FBI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招来国民严重指责。

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水门事件”:司法独立的关键作用

随着“水门事件”进展,国会要求总统交出白宫录音带以接受调查,尼克松却以事关国家安全和总统享有行政特权为由予以拒绝。于是国会与总统之争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随即审理此案。1974年7月8日,联邦最高法院以8:0表决裁定:只有联邦最高法院才能解释宪法;在任何情况下,总统都不享有绝对的不受限制的行政特权;为了保证司法系统的完整性,尼克松必须交出录音带。结果,上交的录音带证明尼克松曾参与了掩盖水门事件活动。为了避免国会已经启动的弹劾追究,尼克松被迫引咎辞职。“水门事件”显示出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独特的平衡和监控能力。

在世界法制史上,最先将司法独立确立为宪法基本原则始于英国,但赋予司法独立原则以完整内涵并真正予以实施的却是美国。美国是西方最早实行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原则的国家。宪法对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工与制约做了原则上的规定。但该原则的最终实现是以联邦最高法院获得违宪审查权为标志的。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由于获得了司法审查权真正登上了“与立法和行政机关平等”的独立之位。美国独创的司法审查制在西方司法独立的宪政实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美国,司法审查制指的是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或执法活动进行审查,宣告违宪的立法和行政行为无效的一种制度。

联邦最高法院依靠终身制、高薪制、独立审判制和违宪审查制与人多势广的国会和帝王般的总统进行抗衡,有力地约束了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法治轨道内行使权力。在制约立法权力方面,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事后审查方式,即对其受理案件所适用的由联邦国会或州议会制定的法律进行审查,如发现违宪,将裁定其违宪而使其失效。在制约行政权力方面,美国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司法审查制。在1946年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章中,对司法审查的原因、方式、适用范围、临时救济及行政法官均做了详细的规定。自1803年以来,司法审查制一直是深受公众依赖,具有传统权威性、最主要监督行政权力的方式。在美国历史上,一些有作为并强硬的总统在扩张行政权力时,无一不受到联邦最高法院的严格审查和限制。

“水门事件”: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达到巅峰

1972年6月17日凌晨,五个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的人被值勤警察逮捕。这便是水门事件的萌发,常被称为“水门盗窃案”。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早晨,《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头条以“企图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驻地安装窃听器的五名罪犯”为题刊登了一篇报导,并在报导中指出窃贼中有前联邦调查局人员。6月20日,该报又以“白宫顾问与窃听嫌疑犯有直接联系”为标题,指出夜贼与一位前中央情报局探员有直接联系。不久,又有两名政府官员因涉案被捕。

1972年下半年,多数媒体并未过多关注“水门盗窃案”的进展,有关水门事件的报导越来越少,有被淡忘的危险。但是,《华盛顿邮报》专门派出两名年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此事进行调查。二人本着极其负责的态度对事件进行了全面、琐细的调查、采访工作,不断地将事件的真相一步步揭露。7月下旬,两人以一张支票为突破口调查证实窃贼的薪水由“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CREEP)支付。在以后的调查中,两位记者根据白宫内部线人“深喉”提供的情报逐步将调查的矛头指向了白宫高级人员,包括尼克松的高级助理霍尔德曼。1973年1月,《华盛顿邮报》记者证实了水门闯入者与白宫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将水门事件的调查进一步深入。水门事件成为1973年最大的新闻。后来窃贼们的供词证明,《华盛顿邮报》的报导是有道理的,并不是“缺乏根据的指控和道听途说”,两位记者的劳动也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华盛顿邮报》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勇敢地坚持了这场真实与谎言的斗争。它的最终胜利,牢固地树立了其在美国新闻界中的地位。

在邮报记者将水门事件与白宫的联系公诸于报端后,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媒体对水门事件的报导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不仅传统媒体继续关注事件进展,而且广播媒体、电视网络也参与进来。

其实,各大电视网——包括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水门事件的报导很早就开始了,但因播出时间短而且缺乏深度,很少引起注意。直到1972年10月27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主持人克朗凯特在黄金时段抽出14分钟报导水门事件,该事件才为更广范围的美国人所知。1973年初,法庭对窃贼的审讯开始,媒体分别予以报导。1973年2月7日,参议院一致通过决议成立埃文任主席的埃文委员会就此事进行专门调查。3月份水门犯之一麦科德首先供出事实真相,此后多人陆续讲出自己所知道事实。随着时间的一步步被揭露,白宫内多名高级官员于4月份辞职。鉴于事件的复杂性,埃文委员会于5月17日至8月7日连续举行了公开的听证会,在有听证会举行的37天里,33个证人作了近200万字的证供,几乎每个字都被国家商业和公共电视台、电台通过直播或重播呈现在美国公众面前。长达7573页的政府文件被刊登在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上,水门事件成为公众关切的热点。

美国媒体在监督政府方面拥有很强的自主性。究其原因,在于媒体享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然而,这种权利的获得绝非易事,其间充满着激烈的斗争。

确保自由言论的发表需要有法律的保障。倘若简单地认为,宪法第一修正案的通过即意味着新闻言论可以随意的抨击政府,则是错误的。事实上,新闻界享有对政府批判监督的权利是在与其斗争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在此期间,美国政府曾多次受到新闻自由的威胁,并试图对其进行限制: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明显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煽动法》便是其中一例,另外还有1918年的间谍活动法案、1940年的史密斯法案等,直到1964年的“《纽约时报》与沙利文案”才开创了一个先例,确立了一个意义重大的裁判原则,即“确有恶意”原则。至此,新闻传媒批评政府和官员的自由得到了宪法更大的保护,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媒体对水门事件的揭露,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使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达到巅峰。

“水门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有学者认为,“水门”已经成为政治丑闻的代名词,水门事件则成为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是一个符号。在这个符号上寄托着人类对于新闻自由,民主制度以及法治社会的理解和向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门事件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包含着普世的社会人文价值,永远值得人们认真对待,认真研究,认真纪念。

附录:水门事件主要人物大事表

人物表(按人物姓氏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艾尔文:参议员,国会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主席

巴德文:“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保安,在水门案件中负责望风

巴克:迈阿密商人,被抓获的水门“窃贼“之一

本.布莱德利:《华盛顿邮报》总编之一

波特:“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计划主管,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助手

查平:总统秘书,负责安排总统日程

约翰.迪恩:总统特别助理,总统特别任命的负责调查白宫人员是否涉案的调查组负责人

厄利希曼:总统国内事务助理

格雷:联邦调查局代局长

凯瑟琳.格雷汉姆:《华盛顿邮报》发行人

亨特:前任白宫助理,在水门案件中负责指挥

霍尔德曼:白宫办公厅主任

卡姆巴齐:总统私人律师

利迪:“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助理,曾任总统国内事务助理厄利希曼的助手,在水门案件中负责指挥。

科尔松:总统特别助理

克莱迪恩斯特:于1972年接替辞职的米切尔担任联邦司法部部长

克劳森:白宫通讯部副主任

麦科德:“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保安主管,被抓获的水门“窃贼”之一

麦克格雷格:“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

麦克戈文:民主党1972年总统候选人

马尔迪安:“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政治联络员,曾任联邦政府助理司法部长

马格鲁德:“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竞选事务副主管

穆斯基:民主党1972年总统候选人

米切尔:“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曾任联邦政府司法部部长

齐格勒:总统新闻秘书

唐纳德.塞格里蒂:律师

施坦斯:“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主管,曾任联邦政府商务部部长

斯隆:“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出纳,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助手

斯特拉岑: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政治助理兼“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驻白宫联络员

西尔伯特:司法部检察官兼水门案件公诉人

约翰.西里卡: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法院的首席法官,负责审理水门案件

大事表

1972年5月30日,“管道工”首次闯入水门旅馆。

1972年6月17日凌晨,水门“窃贼”被警方抓获。

1972年6月20日,《华盛顿邮报》揭发亨特涉案。

1972年8月1日,《华盛顿邮报》发现了资助水门“窃贼”作案的秘密资金的线索。

1972年8月25日,《华盛顿邮报》发现“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主管施坦斯与竞选秘密资金有牵连。

1972年8月29日,尼克松总统任命总统特别助理约翰.迪恩对白宫人员是否牵涉入水门案件进行“彻查”。

1972年9月15日,七名直接卷入水门案件的嫌疑人在华盛顿特区法院被起诉。

1972年9月29日,《华盛顿邮报》揭发“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前任主席米切尔涉案。

1972年10月4日,《洛杉矶时报》援引水门直接涉案人巴德文的消息,揭露水门案件只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破坏和间谍行动当中的一部分。

1972年10月10日,《华盛顿邮报》揭露了塞格里蒂组织和参与的针对民主党的政治间谍和破坏行动。总统秘书查平被指有涉案嫌疑。

1972年10月15日,《华盛顿邮报》揭发总统私人律师卡姆巴齐涉案。

1972年10月17日,参议院政府作风小组开始审查尼克松手下人员与水门案件的牵连。

1972年10月25日,《华盛顿邮报》引用不实信息受到广泛指责。

1972年10月27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黄金时段播出水门事件综合报导。新闻媒体开始全面参与水门事件的报导。

1972年11月7日,美国总统选举。

1973年1月10日,华盛顿特区法庭开庭审理水门案。

1973年1月14日,《纽约时报》报导,因水门案受到起诉的七人仍旧得到秘密资金的支持。

1973年1月15日,《时代周刊》证实了《纽约时报》14日报导的内容并公布了具体细节

1973年1月20日,尼克松宣誓连任美国总统。

1973年1月30日,水门案第一阶段庭审结束,七名被告被判有罪。

1973年2月7日,负责审查水门事件的埃文委员会在参议院获得批准成立。

1973年2月28日,联邦调查局代局长格雷在参议院作证时透露,他曾经将水门案件调查档案交给迪恩过目。

1973年3月6日,格雷公布的联邦调查局文件确认了“管道工”组织的存在。

1973年3月23日,华盛顿特区法院再次开庭,法官西里卡当众宣读了麦科德的忏悔信。

1973年3月26日,《洛杉矶时报》披露,马格鲁德和迪恩企图掩盖水门事件真相,妨碍水门事件的司法调查。

1973年4月8日,迪恩向司法部检察官主动坦白了他在水门事件中的作用。

1973年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

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于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责任编辑:肖笙)

相关新闻
重揭水门丑闻 索赔五百万
水门事件录音带在美上市 高层政治丑事暴光
美档案局﹕全力恢复水门事件录音带上被抹掉内容
【纪实报导】又一个“水门事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