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荟粹】

开元以来数八分

论唐玄宗的书法艺术与成就
刘小铃
font print 人气: 324
【字号】    
   标签: tags: ,

一、前言

  唐玄宗开元时期创造了辉煌盛世,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人们对于唐玄宗的书法艺术只知道他锐意提倡八分书,对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及对当时书坛的影响,往往是轻描淡写略带过去,本文拟从唐玄宗的书法艺术,探讨他在八分书上的贡献与成就。

二、唐玄宗的书法艺术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崩于肃宗宝应元年(762)。睿宗第三子,延和元年(712)受禅为玄宗皇帝世称唐明皇。玄宗开元年间励精图治重振太宗遗风,开元之治是继贞观之后唐代的另一个盛世。相对地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也开创一个光辉灿烂的高峰,这时期无论楷、行、草都有划时代的创造,尤以八分书经过玄宗大力的提倡蔚为时代的风气。

  唐玄宗的书法艺术在《旧唐书》本纪就提到:“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在唐代的书论中对明皇也有极高的评价,如张怀瓘的《书断》就评论他“神武聪明,制同造化,笔精墨妙,思极天人”。窦臮《述书赋》也形容“开元应干,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窦蒙注:“开元天宝皇帝,仁孝慈和,兼负英断,好图书,少工八分书及章草,殊异英特”。由上列的评论得知,玄宗在唐代的书坛上以八分书享有盛名。

  至于他现存的书迹也以八分书体为多,例如下列作品:

  1.《鹡鸰颂》行书,约开元七年(719)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鹡鸰颂》,录自:神田喜一郎等着,戴兰村译,《书道全集》,第八卷,唐II,台北:大陆书店,民国89年12月,页92(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2.《凉国长公主碑》,苏颋撰,八分书,开元十二年(724)今存陕西省蒲城县桥陵陵园内。
  3.《赐益州刺史张敬忠敕书》行书,碑在四川青州,撰于开元十二年(724)。


《赐益州刺史张敬忠敕书》,录自:神田喜一郎等着,戴兰村译,《书道全集》,第八卷,唐II,台北:大陆书店,民国89年12月,页90(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4.《鄎国长公主神道碑》,八分书,张说撰文,开元十三年(725),立碑于陕西蒲城县桥陵陵园内。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录自:苏士澍编,文物出版社出版,《书法丛刊》,2007年1月第95期,页61(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5.《禅地祇玉册》,开元十三年(725),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禅地祇玉册》,录自:何传馨,〈略谈唐玄宗禅地祇玉册德书法〉,《故宫文物月刊》,第九卷第10期,民国81年1月,页26(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6.《纪泰山铭》,八分书,开元十四年(726),碑在山东泰安。


《纪泰山铭》,录自:沈维进编,《中华瑰宝泰山碑刻经典─唐隶书纪泰山铭》,江苏;美术出版,2005年10月,页4(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7.《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玄宗书八分碑额,开元十六年(728)立碑。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录自:黄明兰、朱亮编,《洛阳名碑集释》,北京;朝华出版,2003,页164(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8.《龙角山纪圣铭》,八分书,开元十七年(729),着录首见《金石录》。


《龙角山纪圣铭》,录自:黄全信编,《历代帝王墨宝‧唐朝皇帝墨宝》,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页109-111(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9.《阙特勤碑》,八分书,开元廿年(732)十月建,碑在蒙古国,林赛音诺颜部哲里。


《阙特勤碑》,录自:王靖宪编,《随唐五代》,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1月,页166(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10.《大唐代国长公主碑》,玄宗书八分碑额,开元二十二年(734)立碑。


《大唐代国长公主碑》,录自:苏士澍编,文物出版社出版,《书法丛刊》,2007年1月第95期,页69(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11.《灵坛祥应记》,玄宗书八分碑额,萧诚正书,天宝二年(743)立碑。


《灵坛祥应记》,录自: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北京:中州古籍出版,1989,唐25,页51(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12.《石台孝经》,八分书,书于天宝四载(745),碑在陕西西安。


《石台孝经》,录自:李域铮编,《西安碑林名碑》第五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1998年9月,页11(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13.《杨珣墓碑》,八分书,书于天宝十二载(753),碑在陕西扶风法门寺。


《杨珣墓碑》,录自: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北京:中州古籍出版,1989,唐26,页88(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从上列传世书迹、碑刻作品来探讨唐玄宗的书法艺术,其中以《纪泰山铭》、《石台孝经》是他的精心作品,历来给予很高的评价。《纪泰山铭》属于摩崖刻石,字体浑厚,笔画的提按和运动的轨迹非常平稳,它的结构安排得十分紧密,整幅呈现出盛唐豪迈之气。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提到:“余尝登太山,转天门则见东二里穹崖造天,铭书若鸾凤翔舞于云烟之表,为之色飞。”清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也赞扬此碑 :“唐初诸人隶古犹略存汉法,如孔庙诸碑是也。至玄宗而始一变,力趋丰艳,汉法荡然矣,所书泰山铭字大七八寸雄伟可观,绝胜他书是其最得意笔。”  唐玄宗的另一旷世巨作为《石台孝经》,此碑为明皇李隆基亲自撰序、注并书。由皇太子亨书额篆“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共十六字。历代对于《石台孝经》也有极高的评价如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形容此碑:“书法丰妍匀适,与《泰山铭》同,行押亦雄俊可喜。”明赵崡《石墨镌华》形容此碑:“老劲丰妍,如泉吐凤,为海吞鲸,非虚语也。”《石台孝经》通篇端庄典雅,豪爽飞劲有雄逸之气,表现出盛唐淳整艳丽的气息是盛唐八分书的典型风格。

  由唐玄宗的作品可以探讨当时八分书的特色,例如书于天宝四载(745)的《石台孝经》虽然受汉隶书法的影响,但是在风格上则表现出另一种不同的风貌,呈现出飘逸而夸张的特色。《石台孝经》用笔多藏锋圆笔,含蓄厚重,左规右矩,笔画写法均承自汉隶又有其变化,如有些笔法婉转蕴含篆书笔意,例如“其”字为篆式写隶书笔法,其他如“澄”、“昔”、“错”、“礼”等,这些笔画结构均为篆式,却用隶法来书写。


〈其、澄、昔、错、礼〉带有篆式结构(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另外从作品上的书法也可以看出唐代分书极尽夸张波磔,使字形左舒右展具有分张外拓之势。正如《宣和书谱》上所写的:“至唐则八分始盛,其典型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所谓广作波势就是对波挑笔画形态所作的华饰,增强字的美观,使之妍丽多姿。例如:“义”、“必”、“殊”、“不”等字多数波磔往往尽量向外张扬显现出飘逸的韵味,并且对钩画、左撇、右捺等笔画的给予强调夸张,如“男”、“扬”、“于”、“君”字的“钩”笔画,将钩画以夸张笔画形成浑厚的特色,这些都是形成当时八分书的时代特征。


〈义、必、殊、不〉波磔尽量夸张(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男、扬、于、君〉强调笔画(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石台孝经》上如“公”“分”等字也呈现另外的笔法,让人联想到汉代“击石波”又叫“缺波”的古法用笔,这种笔法是属于一种八分隶书的雁尾,简率急就笔未到位的时候,就会因为缺少转笔前的环节形成缺损或径直上扬的“击石波”(缺波)笔画,这种用笔是因为书写者的用笔习惯和书写的随机性而造成的“击石波”。“击石波”这种简率的写法,曾见于汉安帝元初二年(115)的《子游残碑》,这种用笔后来被书家采纳应用在章草书中,但是后来渐渐退出南北朝的书法碑刻上以致渐渐消失。到了开元时期,又重现书法的艺坛上流行于盛唐八分书中,尤其唐玄宗和徐浩所书的碑刻上往往运用自如蔚为风气,从唐玄宗的作品上可以探知唐代八分书受汉代隶书的传统古法影响下,又有自己的时代风貌。


《石台孝经》,〈公、分〉(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子游残碑》,(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在《石台孝经》中,我们也不时看到它受时代的影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唐楷的影响“以楷入隶”八分中带有楷书笔法,楷书笔法的融入在唐代八分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例如《石台孝经》有些笔势遒劲、点画结构则隐约露出楷书笔法,例如“四”字口部的转折使用楷法,“别”字的“刂”部笔与楷书相似,“经”的“糸”部,如“之”的捺笔出锋,其他如“会”,“则”,“贯”等皆有楷书的笔画,在在显露出唐楷的典范法则。


〈四、别、经、之、会、则、贯〉带有楷书笔法(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由唐玄宗的书法,得知唐代八分与汉代隶书最大的差异在于汉隶以先秦古朴厚拙的篆书为基础,风格意味甚至用笔,章法等都接近于篆书,祇是形体宽扁增加蚕头雁尾的波磔用笔。唐代的八分书是以楷书的结体和章法来写隶书,在点画用笔上以隶书为主或掺以汉隶中的篆法和蚕头雁尾,同时对每字的主要笔画和波磔给予夸张,成为承自传统而又有创意的唐代八分书新特色。

三、唐玄宗在八分书的成就:

  李隆基是盛唐时期一位成就显着艺术性非常突出的书法家,他热爱八分书并积极提倡造就开元天宝时期八分书的繁荣景象,综观李隆基在艺术上的成就尤其是在八分书的发展史上,自汉代之后到清代碑学之前,很少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确立盛唐审美的新风貌,唐玄宗的书法偏好丰腴肥厚,这种丰腴的书风在当时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时尚。初唐的八分书从欧阳询的《房彦谦碑》来看,它的特色为继承北方书法朴茂严整的风尚,以险峭取胜表现出骨力洞达的风格与盛唐的丰腴端庄,博大雄浑的气势全然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初唐到盛唐书风的变化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初唐书法强调瘦硬刚健为美,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推崇骨力他在<论书>中说:“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这种以骨力论书就是指书法结字要写得遒劲、刚健,也代表初唐书法的审美标准;从欧阳询的八分书《房彦谦碑》就可以看出这种“雄健挺拔”的阳刚之气。正如梁巘在《评书帖》所指出的:“开宝(开元天宝)前,欧、褚诸家提空笔作书,体皆瘦硬”。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也是持同样的看法:“唐初欧、虞、褚、薛、王、陆、并辔叠轨,皆尚爽健”,“爽健”所指的正是这种瘦硬的书法风貌。


《房彦谦碑》,录自:施存编著,沈建中编图,《唐碑百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页16(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到了盛唐时期书风一变,瘦硬被丰腴所替代,究其原因是受了唐玄宗的影响。李隆基的书法呈现丰腴雄壮之态,臣下仿效便蔚为风气。北宋魏泰是这样评论,他指出:“唐初,字书得晋、宋之风,故以劲健相尚,至褚、薛则尤极瘦硬矣。开元、天宝以后,变为肥厚,至苏灵芝辈,几于重浊。”米芾在《海岳名言》中也提到“开元已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 时 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这种新的审美观从唐玄宗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如《鹡鸰颂》、《纪泰山铭》、《石台孝经》等,这些作品虽然字体不同,但是所表现的特点大都相似,即是点画带有丰腴浑厚的气息,这种以丰腴为特点的新书风在张怀瓘<评书药石论>也认为:“惟题署及八分则肥密可也”。这种丰厚饱满之书风在开元、天宝时期的书坛上呈现出明显的艺术风格,尤其在盛唐名家徐浩、史惟则等人的作品中展露无遗,他们的作品与初唐书法清秀刚健之气渐渐拉远距离。

  唐玄宗在书法艺术上的另一贡献是提倡唐代八分书的新风格。叶昌炽的《语石》就认为:“明皇宸翰,变方整为宽博,当时八分书体一新。”又说:“唐人分书,明皇以前,石经旧法也,盖其体方而势峻。明皇以后,帝之新法也,其体博而势逸。韩蔡诸人,承用新法,各自名家”明皇以前唐代初期的八分书以欧阳询为代表,这种分书承自汉代《熹平石经》的旧法,它的特色是结体方整、字形变长,圭角显露,波势锐利,楷书的意味浓厚。到了玄宗的时候书法风格已变化而成为另一种新特色,唐玄宗八分书的特色大都结体趋于汉隶的扁势,相较于汉隶又增加了几分方扁的韵味,同时笔画丰腴圆润典雅高贵,正如杨守敬所评:“书法丰腴,力矫当时枯槁之病,自此以后唐人分法又一大变。”除了上述的特色之外又强调波挑,使字形左舒右展具有分张外拓之势,形成既典雅又雍容华贵的盛唐新书风。

  唐玄宗热爱这种新书风,并积极提倡形成宫廷的八分书潮,他的书艺影响盛唐八分书家,例如书于开元十七年(729)的《龙角山纪圣铭》和韩择木书于天宝元年(742)的《告 华岳府 君文碑》有一脉相承之气息。从笔法上看皆是汉隶中锋用笔,笔法浑劲体势上多取横势,横画修长波磔飘逸,充分表现儒家的中和之美,不激不厉既端庄而又高雅之风韵。


《龙角山纪圣铭》(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告 华岳府 君文碑》(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唐玄宗的八分书对当时影响很大例如史惟则的书法,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就评论:“《述书赋》称史书古今折衷,大小应变,声价极不落莫也,其行笔绝类泰山铭,而缜密过之,知开元帝润泽所自耳。”史惟则自开元二十四年(736)以伊阙县尉入集贤院任待制兼校理始,历直学士,至学士先后凡三十余年。他的书法艺术应是如窦臮所言,其风格大体皆“出自圣心”,亦即来自玄宗的旨意。玄宗书于开元十六年(728)《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与史惟则书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大智禅师碑》的八分题额气息相通,书写遒劲有力字体丰厚端庄,都是属于妍丽匀适波磔灵动,正如清‧吴其贞《书画记》评论玄宗:“书法雄秀,结构丰丽,绝无山野气,自有龙姿丰彩,信书法之宝,名著古今。”


《大智禅师碑》(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录自:黄明兰、朱亮编,《洛阳名碑集释》,北京;朝华出版,2003,页164(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徐浩的书法也有来自宗玄笔力丰茂的特色,他自开元十七年(729)以校书郎充任集贤院校理以来,历待诏、修撰,至肃宗朝又以中书舍人充任学士,于集贤院任职二十余年。从他书于天宝三载(744)的《嵩阳观碑》与《石台孝经》书法特征相仿,线条遒劲俊美、笔法灵逸飞动颇具盛唐丰茂恢宏之势,如同王世贞所形容“徐浩古隶与帝隶法绝相类,虽以肉胜亦自有态可宝也。”循着这些脉络,在唐窦臮的《述书赋》解释此一现象:“开元皇帝,仁孝慈和…开元中,八分书北京义堂《西岳华山》、《东岳封禅》碑,虽有当时院中学士,共相摹勒,然其风格大体皆出自圣心”。由此可以知晓盛唐时期因为皇帝李隆基热爱八分书弘扬八分书的传统,在朝廷中产生了广大的影响,正如《宣和书谱》所说的:“于是间得人以应其求,如韩择木之徒是矣”不仅影响了韩择木,还有其他盛唐八分名家如史惟则、蔡有邻、李潮、顾诫奢等人,形成宫廷内的书家趋从皇帝的书法,热心于八分书的实践。我们不难想像到盛唐八分书固然得力于韩、史、蔡、李、顾等人的努力,但却应归功于李隆基的提倡。正如窦臮在《述书赋》中所形容:“开元应干,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对当时的书法社会繁荣的景象确实作了一番深刻的描述。


《嵩阳观碑》(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唐代宫廷的书法家,他们活动于帝王身边,形成一个御用书法阶层。皇帝和他们之间的书法活动,影响着时代的书法风气;毫无疑问,唐代帝王重视书法是他们得以发挥才干的最基本的前提,集贤院与翰林院的书法人才济济,是唐代书法兴盛的一个原因,同时也因为他们为御用书法家书法艺术受帝王的影响,唐玄宗好八分书,这些御用书家大都擅八分书以八分书写碑志,并使这种风气延及天下,与社会上的八分书潮共筑一股时代潮流而繁荣于当时。

  从上列的探讨,唐玄宗在八分书的成就体现于他开启盛唐新的审美观点和提倡唐代八分书新风貌并擢拔不少八分书家进入集贤院与翰林院行成一个“宫廷的书家集团”进而带动社会上的八分书潮。他个人不仅是一位擅长八分的书家,也是唐代八分书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书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的书法一变初唐格局影响盛唐书法深远,是唐代书风嬗变的关键人物。@

文章图片提供:艺文荟粹杂志第四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1年2月12日下午,神韵纽约艺术团在美国波士顿的演出进入第二天。富丽堂皇的王安剧院内汇聚了波士顿商界、艺术界名流及各界精英,他们被神韵所呈现的五千年璀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折服。北美华人艺术界领袖周文熙与黄镜明表示,观看神韵受益匪浅,从神韵的舞蹈与音乐中,看到了光明与希望。
  • 玉龙子,是唐太宗在晋阳宫中无意得到的,文德皇后常常将其放置在衣箱之中,等到大帝满月后三日......
  • “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书法与文章一样,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纵观中华历史,书法无论历经兵火战乱还是朝代更迭,都以强大的生命力演绎着历史和生命的传奇。
  • 黄振鹏和杜振华中国书法联展在本拿比的丽晶广场二楼中信中心展出,周六(9日)进行了剪彩仪式。
  • 由纽英崙中华公所﹑波士顿华侨文教服务中心﹑波士顿中华书法会﹑纽英崙艺术学会﹑波士顿中华表演艺术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汉字文化节”﹐于7月31日下午假中华公所会议厅隆重揭幕﹐近六十人参加了会议。
  • 朱熹的这“二十四字”阅读法,实质上谈的是一种精读方法...
  • (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说话中气十足的80岁台中市资深美术家郑文礼,从事书法教学40余年,能轻易舞动重逾两台斤的大笔,却如行云流水。曾参加中部美展、大墩美展,及国际名家邀请展等各种联展及个展,担任佛寺的书法指导,出版过行书、草书、篆书3种古字文。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