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韵:月光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9月11日讯】又到中秋。记忆里的佳节,总是有清凉的风,清香的茶,清朗的月。

展开书卷,古老的诗句托出皎洁一片:“夜光”、“玉盘”、“冰轮”、“婵娟”。一串美丽的别称散发清幽,点缀神秘的光环。“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撩动“劳心”悄然。(《陈风•月出》) 对月的歌咏,如缤纷的花瓣飘散,千年后馨香犹在。

月是优雅灵动的。“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在诗仙笔下,那块神奇的“瑶台镜”辉映出旷世的飘逸和才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这经典的吟咏,是美的回环,激荡出对宇宙奥秘与人生的思考。太白又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在《月下独酌》里,月儿居然受邀与诗人欣然共舞,相伴交欢。如是,奇思妙想把深刻的寂寞冲淡。再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真挚的惦念,被摇曳之笔揉进了月色,一路相随,轻盈伸延。《玉阶怨》曰:“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窗前,无限柔情和些许凄凉都化在“玲珑”二字中,透出晶莹的韵致,朦胧纯洁。

月是自在安宁的。她点亮幽暗,俯视人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李白《独酌》写:“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游谢氏山亭》云:“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此二联里的“月”作为宾语出现,作者竟可舞之,弄之,充分展现了诗人与自然溶为一体时的潇洒与闲适。反观诗圣杜甫的旅途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则裹挟了苍茫与厚重。“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以首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铺洒开阔清丽,表现出自然的博大深邃。结尾则回归宁静:“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此时,月下,渺小的个体站立在广阔澄明的自然平台上,心中涌动的思绪应是如潮水般奔腾不息吧。

月是属于故乡和亲人的。千古绝唱往往伴着月色撩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在著名的咏月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超凡脱俗,把对兄弟的思念升华到了美好深沉的极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上片以设问起笔,转由新颖的想像联接天上和人间。音韵曼妙宛转,诗意层叠推进,深化、拓宽了意境。下片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由自然现象联想到人世的变幻无常,作出聊以自慰的解答。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超越个人亲情的范畴,表达心底炽热的期盼。雄浑的笔触饱含深情,绝妙的构思增添浪漫。于是,丙辰中秋的宋时明月激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回响近千年。

望月,问月,揽月,邀月。一样的月光,不同的看客,在故国,在异乡,或今朝,或久远。叩问永恒,把握暂短。

 

相关新闻
中秋玩月 花赏怡人
独居老人迎中秋 渔人码头舞开怀
七律:中秋抒怀
中秋寄明月
中秋寄明月 人气 1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