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重头戏 除夕庆团圆

陈惟真
font print 人气: 756
【字号】    
   标签: tags:

自古以来,在除夕夜之前,华人每家每户无不忙碌于大扫除、布置以及置办年货。这一切的辛苦,就是为了在除夕夜这天,家族大伙聚在一块,一同迎接新年的到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您的家里现在还“过年”吗?为了不让老祖宗的传统失传,且跟我们一起回顾除夕夜当天的重要礼俗,条件许可的话,不妨在今年与您的家人,一同度过一个温暖、传统的除夕。

勿忘本︰祭拜祖先


祭祖是华人重要的文化特色,象征中国人敬天追远的精神。(Getty Images)


一年将尽,在除夕这天,首先要登场的就是祭拜祖先。且让我们看看《红楼梦》中,荣宁二府是如何进行他们的祭祖一事,“里边香烛辉煌,锦幛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祭祖的习惯并不完全一样,在古代,如荣宁二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多半设有宗祠,在除夕这天召集家中亲众进行祭祖仪式。有些地区的人家则是习惯于除夕当天,到坟墓前祭拜。也有的就在家中的祖先牌位前进行祭拜。

祭祖最早可推至黄帝时期,相传黄帝得道后,由黄龙接引上天,后人便开始祭拜黄帝。而祭祖除了意涵着中国人敬天追远的精神,在祭拜过程中,也体现出中国人重视长幼次序的文化内涵。一般在祭拜时,多会由家中最年长的长辈主导,后辈则依长幼次序祭拜,如《红楼梦》中所描述的,长幼次序也会决定个人在祭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庆团圆︰围炉吃年夜饭


除夕夜时,旅居在外的亲友都要一同回家围炉吃年夜饭。(Getty Images)


在除夕夜这天,远在他乡的亲友儿女,不管是在外求学还是工作,一定都要赶回家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做“团年饭”、“团圆饭”、“辞岁酒”等,而“围炉”这个说法,则是来源于古代的生活方式,古时人们都是围着炉子吃饭,因此除夕夜的这顿饭又称作围炉

年夜饭的每道菜一定是精心准备,根据菜肴的样式,也有其象征的意涵,例如用芥菜烹煮的“长年菜”有长寿的意涵,吃的时候要一口吞下,不能咬断。如果有不能回家的家人,也要摆上碗筷,表示全家团圆。 

关于年夜饭,也有一则有趣的传说。相传玉皇大帝为了解民间疾苦,派铁拐李在除夕时下凡查看。铁拐李于是提着篮子沿街乞讨,玉皇大帝就根据他讨来的东西,看哪家穷、哪家富,富的就让他一年遭几次灾;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没想到这事儿被一户人家知道了,于是他们故意在吃年饭时,把大门紧闭,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年饭已经吃过,铁拐李一看,还以为这家穷的连年饭都吃不起。很快的,这种做法就传开了,铁拐李发现了人们的计策,也就不再下凡查看了,但这闭门吃年饭的做法却流传了下来。

辞旧年︰守岁迎新

除夕守岁的年俗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到唐代时,唐太宗还曾赋诗“守岁”:“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守岁”意即在除夕夜当晚,家人聚在一起不睡觉,守夜迎春。守岁对年长和年轻的人有不同的意涵,对年长者来说,象征珍惜光阴,对年轻人而言,则有替父母祈求长寿之意。

讨吉利︰领压岁钱


(图片︰Fotolia)


因为“岁”与“祟”同音,因此在除夕当天12点一过,长辈要分发压岁钱给晚辈,这样就可以压住邪祟。据说压岁钱始于汉代,当时称作“压盛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有些印有吉祥文字,如“福山寿海”、“长命富贵”,有些也有祥瑞图案,如“老虎”、“八卦”。而在明清时期,长者会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

压岁钱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长辈拿印有吉祥话或者生肖等图案的红色纸袋,里头放进数字吉利的纸钞(如:六的倍数或千的倍数)。晚辈收到红包之后,可以把它放在枕头底下,据说可为新的一年招来财运。

贺新年︰爆竹声响


(图片︰Fotolia)


燃放爆竹在现今已不是过年独有的景象,举凡元宵、端午、中秋,或者是商店开业、婚礼迎娶,燃放爆竹一直都是华人社会共同的习惯。但其实,爆竹最早的确是来源于过年,守岁的家人们会在子时,以猛烈的爆竹声来驱逐鬼怪,迎接新年。

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所谓“山臊”,是一种山中野兽,既不怕人,也不怕火,在人们点燃篝火露宿时偷食食物。后来,人们将竹子放入篝火中,竹子燃烧时发出的“辟啪”时会吓跑“山臊”。这可能是最早的“爆竹”了。

除了《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之外,关于燃放爆竹,也有一个流传许久的传说故事。相传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十分残暴,总是会在除夕夜当天出来伤害人或牲畜。因为惧怕“年”,村里面的人们总是会在除夕时逃往深山避难。有一天,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子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浑身颤栗,再也不敢造次了。原来“年”兽最怕这“劈劈啪啪”的爆炸声。这时年兽又看到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害怕红色的它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其中一件就是燃放爆竹。自此以后,这个风俗越传越广,“过年”时要燃放爆竹也成为重要习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司掌天河的玉龙听到民间百姓的哭声,看到受灾挨饿死人的情景,实在不忍,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 中国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人日”、“人口日”、“人七日”、“人胜节”、“人庆节”、“人生节”、“人气” “七元”或“七元日”、“七元节”。此节是中国古代比较重大的节日,但是今天在中国已经消亡,在日本还在流行。
  •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
  • 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是与天像有关.................
  • 情人节,也译作瓦伦丁节,同很多其他西方著名节日一样,都与宗教及信仰有着很深的文化历史渊源。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遥远的传说,这些被当代人视为传说的故事,也许就是真实的历史显现。
  • (大纪元静娴综合报导)今年是兔年,中国传统上的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直到过完正月十五花灯节才算结束。主题基本上围绕着感恩过去一年来神明的保佑、为来年祈福以及祭祀祖先、追溯传统等 等,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
  • 客家传统节日“天穿日”即2月22日将订为“全国客家日”,彰化县政府16日召开记者会,由副县长杨仲指出,为庆祝“全国客家日”,将于竹塘乡醒灵宫及二林地区即所谓的“源成七界”办理庆主祝活动,邀请县民体验传统客家文化之美,以发扬客家传统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