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然:“四知先生”与“二十大棒”

郑欣然

人气 4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01月31日讯】过新年了,免不了亲朋好友间的人情走动、礼尚往来,这也无可厚非,但大陆时尚利用节假日给上级或关系人士送礼与花样繁多的“红包”,却早已是蔚然成风了。听到亲朋见面细述着单位与个人为过年送出的“礼包”、“红包”、“人际消费”,表情是苦不堪言。借过节大肆拉关系,无外乎想在新的一年里“多多照顾,继续互惠双赢”。唉,中国传统正统的为官做人的“风骨”这些年怎么就被消失、不正之风就大行其道了呢?

感怀东汉名臣“四知先生”杨震,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在做官之前,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在五十多岁时杨震被聘为官。他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后来杨震屡次升迁,升到东莱太守。在赴东莱郡太守的途中,路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他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王密准备了十斤金子,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深夜之机,将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认为王密并不了解他的为人。王密以为,深更半夜,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杨震严词拒绝,“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这番话,惭愧地走了。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享誉千古,这个今天恐怕会被人讥笑“白给的谁不要,不要白不要”了,这都是中国神传文化与传统道德理念被长期割裂后社会导向下看重物质利益的人的说辞了。

古人非常注重修身,注意谨言慎行,因为古人深知“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理,即使在暗室之中也不敢轻忽随意。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思想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做事情就像时刻都有神明在旁鉴察一般不会造次。杨震知晓“天知、神知”,故浩然正行“暮夜却金”。中国文化中儒、释、道都告诫人们:信神敬天,择善惜福,身体力行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所以在古代,人们敬天敬神,安分知命,积德行善,都相信善恶有报的天理:人积善,天降吉祥,积不善,天降灾殃。所以人们不断修正自身,秉承正行,成就了那些道德高尚的圣贤君子,为后世效仿。

而南北朝的顾协的“二十大棒”是否能穿越时空打在现代官员身上令其自惭形秽呢?顾协为官廉洁,“安贫守静、奉公抗直”,被梁武帝拜为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给皇帝起草诏书命令,参与机密,位高权重,引起很多人的羡慕,有不少人想巴结逢迎于他,送些礼物,行些贿赂,这些都被顾协严辞拒绝了。有一次,顾协以前的一个学生来他这里做事,知道先生十分廉洁,没敢以厚礼相赠,只给他送去二千钱,但是这也将顾协激怒了,他命令家人将这个学生重打了二十大棒。顾协重打送礼者的消息迅速传开,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给顾协送礼行贿了。顾协的“二十大棒”使其廉风流芳百世。

为官廉政,德高才能望众。“祸莫大于贪”,贪权则附贵,贪利则忘义。大凡贪者都有共性,一是私心太重,二是取财无道,三是贪利而丧失理智,不辨是非,不思后果。那么贪取来的“不义之财”能享用得了吗?

被破坏了传统后的人生价值多是“人生在世,吃穿玩乐,别亏了自己一辈子”。人岂不知,人生福祸哪受自己的掌控,常听周边人愤愤不平,慨叹人生无常。据史书上的记载:唐朝时,新平县官吏裴璞死了之后,他的外兄华元到陇右做客,路上遇到了一位武官,后面跟着很多随从。华元仔细一看,武官原来正是裴璞,于是惊喜的问:“您不是已过世了吗?怎么又任武官了?”裴璞说:“我现在的职务是西川刷掠使,专门负责管理世间财务的盈缩增减。要晓得世人的一饮一啄,都是命里注定的,何况钱财呢!阴司都有登记,所以一个人获得的钱财,也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是超过了限制,就会被刷掠掉。或是被自己消耗浪费掉,或是遭遇横祸,或是做生意投资亏掉,或是疾病消散,都是由我这个刷掠使来掌管。人们经过勤劳付出所得,也只是得到了本分中应有的,没有一丝额外的;若是不勤劳,则连本分中所有的都会失去;如若贪私妄为,性命也要搭上去。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唯有行善可以增加福报,你应该多做善事啊!”裴璞说完之后就不见了。今天的人已经很难体会古人所说的“取之有道,得之有命”的道理,都是中共“无神论”带给人险恶、阴霾的人生际遇啊。

中共的“不正之风”兴盛于官场,却殃及百姓,为给“官老爷”送满意“红包”叫苦不迭。如果中国能回归神传文化,重建传统道德,当官的勤政爱民,百姓各尽其责,人人恪守天道,尽享传统敬天文化所带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安宁,这会多美好啊。

相关新闻
郑欣然:逼百姓签“承诺”的居心太歹毒
郑欣然:微子的今世情结
郑欣然:史话魏文侯选相
郑欣然:圣诞节的思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