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技法、东方底蕴的青年画家古雅仁

font print 人气: 357
【字号】    
   标签: tags: ,

当你的心到位、你又有企图,这时你去画,你的手会源源不断帮你作出来‧‧‧

自古‘真、善、美’一直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符合“真、善、美”的就被认为是好的艺术。但是今天,这个标准似乎有了改变。当我们问艺术家、艺术学校老师或学生﹕“艺术是不是要符合‘真、善、美’?”他们大多数会告诉你,那是过时的观念,当代的艺术就是要颠覆传统、要创新、要摆脱束缚,要表现自我的独特…

福禄吉祥(图片:画家提供)

确实,西方的历史观念通常是用“否定过去”来“前进”,所以艺术上不同流派不断更替,认为“变”了就是新的,革命性的,就是进步的。回顾一百多年前,法国绘画还是以兼具理想美感与精确描绘的学院绘画为主流的时候,印象绘画以粗略的笔触、跳跃的用色面世,成为观众嘲笑当对象。但是历史潮流似乎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向另一方。传统的美学秩序和理念,随着‘成、住、坏、灭’的历史规律逐渐崩塌、瓦解,印象派只不过是开了个头,此后是接连不断、此起彼落的艺术运动,它们变化万端,共同之处就是一概推翻传统美学价值,因此,像古雅仁这样坚持传统美学理念的艺术家少之又少。有时不免承受贬抑,就像当初印象派所面对的一样。只不过,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前卫-保守”的角色互换罢了。

要在当代艺术的环境中坚持古典理念而不动摇,并不容易。不只需要勇气,更重要的还是坚定的信念。老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忠于自己的内心,加上理性思考,确定真理在握,自然能够坚定不移。古雅仁认为﹕“创作必须要跟你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我必须忠于自己。

三阳开泰(图片:画家提供)

古雅仁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信心。而这些古人的哲理和他所坚持的绘画之路是相通的。他回忆起曾经在公园遇到的一个太极拳老师:

“我那时候刚退伍,体重七十几公斤,很壮。老师父七十几岁了,个子瘦小,讲话有湖南乡音,他跟我说:‘你来推我!’我不好意思去推一个瘦小老人,他却说‘没关系,尽管推。’他没有什么动作,只是站着,可是我用全身的力气推,他竟然丝纹不动!后来他干脆只用一只脚站立,我还是推不动!”

花冠群伦(图片:画家提供)

“当时很多外国人在跟他学,西方人观念认为要练得强壮,以力服人。可是老师每天教他们‘放松、放松,不要用力’。因为当你放松的时候,大地的力就跟你结合,所以看来手无搏鸡之力的七十岁老头,却推不倒。这些外国人觉得神奇。…我当时也学不起来,因为他那个叫作功夫啊,功夫就是时间,不是学了表面招式就会的。就像中医也不是你学了理论、医学院毕业,就可以当中医了。以前要跟在老师身边学一辈子,这样的传承才是很完整的。因为真正的东西是要下功夫去体验,去磨练。学艺术也一样,不是走捷径、忽略过程能就达到的;也是要用时间去换、去培养、去感受、和他人的交流,有所提升,才产生新的变化。

“一个东西总有‘起承转合’,如果没有这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就直接跳到结论,那其实它是很空虚的。有篇文章说艺术就像煮一锅东坡肉,如果大火去煮绝对不会成功,它就是要慢慢的煮,小火慢炖,才会入味。可是现代人要求有效率、有系统、要快速。现在有多少人愿意这样为艺术默默持久地付出?大多是急于求成,没有过程。我觉得从事艺术是长远的路,像是马拉松赛,而不是猛爆型短跑,用短跑去跑马拉松很快就会放弃了。

富贵盛开(图片:画家提供)

很多现代人对传统的好东西也没有深入了解。“我感觉,我们文化上抛弃了传统博大精深的智慧,很可惜。”虽然古雅仁擅长西方的古典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东方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有深刻体悟;作品自然地呈现出东方人特有的沉静文化底蕴。西方的技术和东方的内涵对他而言,两者不但不冲突,而能以一种内敛、包容的态度和谐互熔为一体。但这个也是画家经过一番内在的历炼和追寻的结果。

粉牡丹(图片:画家提供)

平安喜乐(图片:画家提供)

“像西画是在抓形,可是中国画家是在画神,我们要以形传神,又不能被形所困,这是很难、也很抽象的,必需自己去体悟,在体悟的过程中,表现手法就开始有变化。东方哲学有个概念叫“少即是多”,怎么个”“少”法却能是“多”?“空”其实不空,“空”是无限,这个理可能比较好理解,可当我们想把这个概念变成一个作品、变成一个视觉的效果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东西要去思考。”

就基于这个想法,今年的古雅仁的创作就出现了新的样貌。“在这之前的作画,为了画面看起来丰富精彩,有很多东西可以画、可以看,连那个背景的布我都特别去找适合的花色。今年我走了一个反方向,我想要尝试“少即是多”的奥秘。所以我在准备的时候,把颜色减到最少。我用了一个干净的白布,在一个干净的布里面去画出不一样的东西。于是我在观察的时候,变得要看的更细﹕你画白色,其实它不是白色,它有好多的颜色,而且那个颜色会跟着光线环境变化,时间空间变化,就觉得每天都有很多体悟。

宁静之美(图片:画家提供)

“也有人问我说,你为什么喜欢画静,我说,我只有画静态的静物,才能看到时间的变化。像我画的那些南瓜,有新鲜的、有开始枯黄的、有已经干掉的。如果一直在画动态的东西,对那个细微的部分反而不明。”

追求静,喜欢内省,这已经是古雅仁的生活态度。“我有时上课教画也像在吐纳一样。要求学生进来画室后就把其它一切放下,放空…进入这种节奏来上这堂课。我自己画画也是这样,所以我只能听钢琴或古琴,不能听那种太吵的,要让你的心真的很平…心平得像一个湖水的水面时,你才是敏锐的,风吹过来都会有涟漪,可是如果环境很吵或心不静,波涛汹涌,就什么都看不到。所以我现在碰到很多状况时,就先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技术的部分我觉得不是主要,只有当你的心到位、你又有企图,这时你去画,你的手会源源不断帮你作出来。”

古雅仁走了一条不同于当代艺术家有为的求新求变之路,他珍惜古人的智慧,并以真诚、谦逊的态度,聆听真实的自我,无欲无求于外,反观自省于内;却又能善意的理解世的不同。如此,他的因内修、体悟而提升的画境和个人特质,也就自然反映在创作之中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郭综合医院创办人郭国铨与院长郭宗正父子档,白天是拿手术刀的医生,晚上变成拿彩笔的艺术家,父唱子随,沈浸绘画,透过彩笔和画纸,纪录美丽人生。即日起至22日止,于华医艺文中心举办“郭国铨、郭宗正油画水彩联合创作展”,展出富含人文底蕴的30件作品。
  • 台中市港区艺术中心推出“第十一届全国百号油画大展”今天开幕,征选作品由复兴商工教师吴智勇“原始之美”获得首奖。港艺中心并向国内油画家邀展,联合展出近百幅百号油画。
  • 温馨动人的台湾电影《候鸟来的季节》以候鸟迁移对照家庭的故事,在台北电影节放映大获好评,8月10日于当代艺术馆举办正式预告首播,导演蔡银娟与监制李志蔷,带领主要演员温昇豪、庄凯勋与“越南林志玲”海伦清桃一同出席预告首播活动,真实而感人的剧情触动了现场人心。
  • 郑世璠是台湾美术艺术史中,极具个人创作特色的杰出艺术家之一,为纪念这位独特艺术家逝世6周年,新竹市文化局自8月15日起至9月2日止,于梅苑及琉璃画廊特别策划推出“追忆‧回顾——郑世璠油画纪念展”,共展出56件油画及水彩作品,期盼藉由展览,使民众对台湾美术史的蜕变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体会郑老师坚毅不朽之艺术精神。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