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中国教育制度 留学低龄化趋势显着

人气 67
标签:

【大纪元2012年10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婕综合报导)2012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也日益显着,直接出国读中学的人数也大幅增长。

虽然孩子太小出国留学有风险,但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因不满意国内教育环境,家长们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忍痛送幼龄子女出国读书。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新一轮留学高潮和低龄留学热,源于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

不愿浪费时间在无用知识

有家长表示,中国高中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应试化,孩子们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难以保障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拥有竞争力。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南加州大学大一新生卢哲凯在一部有关留学生生活的纪录片(导演贺嘉颖)中说:“高考对我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我不想花一整年时间去复习这些不断重复的知识,然后过两年又把它们忘掉。”

毛若青(音译)说:“在中国读书太难了。”他在女儿16岁时就送她到美国读书。毛若青的女儿楚云(音译)说,她倒不介意参加高考。但她父亲强烈反对:“我参加过高考,我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你要在一些没用的东西上浪费太多时间。”

今年中国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仅915万人,而2008年这个数字为1050万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同意这位父亲的观点。

同时,留学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家长留学意识的普及,使得部分家庭不局限于在国内给孩子寻找升学方式,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特别是高考生留学,目前海外大学越来越成为中国学生的第二条升学出路。

而国际经济持续低迷,部分国家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危机,将作为产业发展的教育行业转向中国投资,扩大向中国招生;而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为达到移民愿望,也考虑到先把孩子送出去,提前适应海外生活。这些因素也促进了低龄化留学的趋势形成。

不满中国教育制度选择出国

据统计,近年来,报名参加美国高考SAT的考生人数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其中中国考生更是翻番,占非美国本土考生的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2011年大陆参加SAT考生的人数约有2万人次。

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至2006学年间,中国仅有65名中学生持因私护照来美国读中学;到了2010至2011学年,中国有6,725人到美国去读中学,人数增长了100倍。 目前,虽然中国本科生申请出境学习仍是主体,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断增大。

中国成美国最大留学生源

根据每年由国际教育协会(IIE)与美国国务院教育及文化局合作发布的开放门户(Open Doors)报告,美国学院和大学中的国际学生数量在2010/11学年增长了5%,达到723,277人。而中国是赴美留学国际学生的主要群体,在所有赴美留学生人数中位居第一,占所有留学生的21.8%(157,558人;本科生为56,976人),同2009年比较增长了23.3%。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美国输送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有调查显示,高中生留学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美、加、澳、英等四国英语系国家,在这四个国家就读的留学高中生占到被调查高中生的85%以上。在这些高中生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和想去国外就业和长期居住成为主要留学理由。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09年统计,中国赴美本科生多年来维持在每年9,000人左右;中国2009年有2.6万名学生赴美读本科,比2008年多两倍。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左右递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国内应试教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之高等教育“空心化”严重使得很多有条件的家庭开始着手让孩子高中就留学,这是给孩子一个赢得创新人生的机会。

尤其是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约翰‧格登,读中学时成绩常常倒数排名,生物成绩更倒数第一,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中国教育学者反思,以中国的单一的标准评价、选拔学生方式,格登在中国早被逼去放牛了,也不会有今日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头衔。

但有专家建议送小留生出国的家长关注,如果语言不过关的孩子出国留学,学习跟不上,无法和同学、老师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身边没有家长或亲人给予帮助或学习上辅导,长期恶性循环​​下去,孩子自信心会受到极大挫败,最后可能自我放弃。这在国外留学生中并不少见。

另外,没有家长在旁督导,随着幼龄留生人数的增多,心智尚未成熟的小留学生们不好好读书,炫富比阔,男女关系混乱等负面的报导也不断出现,都是送幼龄子女独居海外的父母需关注的问题。

相关新闻
加拿大小留学生日增 语言挑战最大
大温哥华留学生杀母首提堂 父惊案情细节
BBC特写:台湾民主改造中国学生?
密歇根州大中国留学生捅伤3华人被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