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避瘟 古代的芳香疗法

作者:胡乃文(台北上海同德堂中医师)
font print 人气: 232
【字号】    
   标签: tags:

流行性感冒种类越来越多,感冒病毒的变种情况越来越普遍,流行时间也拉长……面对这种情形,有无预防之道呢?

现代西医抵抗疾病的方式,是透过两种管道让人“感染”那个疾病的病源,以诱发选择性抗体的能力。一是故意感染,引发本身的抗病能力,例如水痘、腮腺炎等,只要感染一次,就终生免疫;二是注射弱化了的病源(疫苗),引发本身的抗病能力,现代医学影响下的许多小孩,刚出生就接种无数的疫苗。

而中国传统的民间方法,藉由食补或药补让疾病远离。另外,适度的运动、适度的作息、适度的饮食、适度的情绪管理、适度的穿着不令寒温太过,都使人们免于染疾,这种“防病于未然”的方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高境界。

中国强调药食同源,利用天然的中草药,配合正确的饮食方式,可以增强免病能力。(AFP)

中国古人对待疾病的智慧表现在多方面,普遍运用的防治方法有:

一、传统中国式的食补、药补:药食同源,利用天然的中草药,配合正确的饮食方式,可以增强免病能力。

二、传统中国的生活方式:缓、慢、圆、不急,生活起居都是舒缓有规律的,于是情绪稳定;近代西方医学的实验数据,也证明这种稳定的情绪,可以令免疫功能正常。

三、传统中国式的针灸、按摩:通过针灸或按摩某些穴道,例如三里穴、曲池穴、尺泽穴等,能改善免疫、抗病能力,每个人都可以试试的。

四、适度的寒温:上古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其中有“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之论;说明人能根据“昼夜之阴阳”、“四季之阴阳”的规律而生活,就能长寿且少生病不生病。

佩挂香包可防止流感肆虐

(新纪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简单的方式可以防病。例如古时瘟疫流行的时候,有智慧的传统医师,开出了很多有效隔离流行传染的处方,其中包括了“避瘟香包”的随身佩挂物。

我在二零零八年四川的汶川地震之后,为了预防大灾难之后的流行疫病,在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上都发表了可以佩戴“避瘟香包”防病,期望有识之士都能照方制作香包,以隔离病情的流行。

智慧的中医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们没有给我们讲啥理论,可确实有效。但讲究科学论证的现今,不把理讲透了,现代人都不相信、不肯承认。

现在,我把这个避瘟香包防病的理再讲透些,希望现在的“新流感”和以后还可能出现的“更新的、更更新的”流感,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

利用药物香味,以智慧抵挡流行病

(新纪元)

古时候,曾经有过多次大的瘟疫流行。

以前的医生,研究了使用几种药物做成“避瘟香”,以燃烧生烟的方式,将瘟疫的病毒屏挡于人体之外;也发展了使用几种药物做成“避瘟香包”,让人佩挂在胸前,随时嗅到它的香味,以至于可以将瘟疫的病毒屏挡于人体之外。

“避瘟香”和“避瘟香包”都是利用植物的香气,因为嗅觉引起脑与免疫系统的综合作用、呼吸道内部结构对香味分子的反应而达到抗病作用的。这怎么讲呢?

现代坊间流行一种“芳香疗法”,使用一些以化学物从植物中萃取出的“香精”,利用低温挥发之法,让香精分子挥发在空气中。当人们在室内嗅到了它们,依据“芳香疗法”的说明,那就可能发挥了降低血压、强化体能、抵抗压力、放松肌肉、增强记忆、增加自信、改善脾气等效能。以神经学和内分泌学的理论来说,也可能行得通。

植物之化学萃取的香精有疗病能力,想想萃取使用的那些化学物对人身体,可能也具有一些别的作用。可是,“避瘟香包”是直接从植物研成的粉末,它含有的只是天然挥发性物质,而没有化学物的作用,一样具有好的效果,却另外也含有一些很微量的“粗糙物质”,可能具有更细微之生理作用。它们都可能通过以下的路径,而达到效果。

香气的挥发性分子通过刺激鼻黏膜上的嗅觉接受器,起了神经冲动,经过嗅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边缘系统,以致影响自主神经的管控器官──下视丘,再影响了脑下垂体,而产生不同的各种荷尔蒙,这些荷尔蒙再去影响身体各部内分泌系统,而起到免疫能力之增强。

古时人们,就是和自然接近的,他们没有现代的分析仪器,也没有现代的萃取技术,可是古人的生活却只有自然,与自然同化。于是,自然的疾病,也就只使用自然的方式,不必注射、不必疫苗,各种疾病在自然中就免除了。现代的人类,如果从先民们的智慧中撷取一些经验,就少受很多的苦,何乐不为?

本文转自第141期【新纪元周刊】“封面故事”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88/11065.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古到今负责管家理财的人都免不了要担起监工之责。大到重新起造新房屋,小到屋瓦的修缮,要维持一个窗明几净的家庭,还要具备符合家人习惯的使用功能,处处都得用心。因为有很多工作要委请他人完成,如何指挥工人便成了一门必修课。
  • 紫色是由红色与蓝色合成的颜色,它热烈但不外露,高贵中透着神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色则是尊贵的颜色,如古代有“紫气东来”的说法;云霞映成紫红色的高空叫“紫虚”或“紫冥”;北京的故宫原称为“紫禁城”等等。
  • 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庭训、家教,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德和品质教育。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等。
  •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虽然没有发展出全异绣法,但其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却是四大名绣中之翘楚。
  • 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大意是说:“三十根幅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