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难题 避重就轻 奥巴马尝到苦头

【大纪元2012年10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唐玉综合报导)奥巴马和罗姆尼在周三(10月3日)美国大选首场辩论会交锋后,罗姆尼声势飙涨,67%美国人认为他赢得了辩论会,评价他在辩论会上对话题专注、表现自然流畅、放松而不懈怠。此后罗姆尼本人也表示他一直在期待这一天,一个使他有机会让更多美国人了解他的真实心声以及他对美国和美国经济的愿景和期许。

相比之下,奥巴马在辩论会上表现冷漠、不够专注、反应迟缓。多数人认为这与他往日在演说中的表现形成天壤之别,他失去了首场辩论会。

《华盛顿邮报》4日发表评论说,周三大选辩论会的结果对奥巴马是个宝贵教训,他该明白他做的是总统,而不是皇帝。

奥巴马四年中长期逃避回答难题

文章说,罗姆尼在辩论会上对自己的论点陈述清晰、前后一致、态度友好又谦虚沉稳,他是当晚的明星。相比之下,奥巴马陷入被动难堪,这让奥巴马的支持者颇感迷惑,是一个他们完全没有料想到的结局。对此奥巴马首先应该抱怨的只有他自己,是他让自己在3日晚上成了那位没穿衣服的皇帝。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他在过去四年执政期间,总是竭力回避难题,以君主自居,长期回避记者提出的不好回答的问题以及回避异见和对他的质疑声。

在现代美国总统中,奥巴马在拒绝回答记者提问和回避严肃采访节目的次数创历史最高。与里根、大小布什和克林顿总统相比,奥巴马接受和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最少。他在国会为推动两党就双方持不同观点的议题展开共同讨论方面表现也不积极,采取回避态度。特别当奥巴马身边的财政顾问Rahm Emanuel在今年7月主动请辞离开后,奥巴马身边再没有了给他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而是一群围着他说“是”的人。

这种狭窄的政治胸怀让奥巴马终于在丹佛的大选辩论会上尝到苦头:他对辩论会和来自对手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有准备。奥巴马的白宫团队一直支持他利用现代社交媒体——Youtube、推特和脸书等拉拢选民,却从未提醒他这些新潮的手段无法替代传统方式的交流方式。由于长期依靠电子社交方式而非面对面的交流,奥巴马在最近4年中失去了与人辩论的技巧。

幸好周三的辩论会只是美国大选3场辩论会中的一场,奥巴马还有做出改变的机会。但如果他能最终赢得大选,他也该记住这次的教训:回避难题对自己没有好处。

陶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政治学家Martha Kumer在历数了奥巴马以往召开的媒体记者会后说,自从2009年接管白宫以来,奥巴马单独召开的记者会只有19次。而里根在第一个4年任期中召开了26个记者见面会、小布什有59次、克林顿有31次。奥巴马召开的正式记者招待会比小布什总统多13个,但小布什为记者举行的非正式、问答式见面会有340次,奥巴马只有105次。(同比,克林顿召开过585次,老布什309次,里根135次)。

在今年3月之后,奥巴马至今未再举行全面的白宫记者招待会(full-fledged news conference)。7月他在白宫举行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被问及面对科州影院枪击案,美国是否需要修改枪支法时,奥巴马竟随便地用一个笑话滤掉了这个问题。

在回避记者不好回答的问题和严肃采访节目的同时,奥巴马更乐于接受在娱乐节目或涉及软性话题的采访,例如“今晚娱乐”节目,而且还经常携第一夫人共同出席,这让记者更无从就严肃的话题给予提问。即便奥巴马接受了1对1采访,尖刻的问题也很少被问到,因为多数情况下奥巴马会控制记者的问题,同时采访者为了今后在约访时不被拒绝,也不坚持提出尖刻和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联合记者招待会中 奥巴马依然避重就轻 回避难题

9月份一部反映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的记录片《自由中国》在美国国会首映时,美国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人权小组委员会主席史密斯(Chris Smith)在接受现场记者提问时,措辞强烈地批评奥巴马总统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对美国坚持和捍卫民主自由的根本价值,发出错误信息,让很多议员感到愤怒。

史密斯议员说,当2009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与奥巴马总统出席联合记者招待会时,一位西方记者近乎三次向胡锦涛提问关于中国恶劣的人权状况时,奥巴马居然替胡锦涛回答说,中国的情况复杂,历史长久,人权和民主问题要区别对待。史密斯回忆起这段话时,气愤地说:“难道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情况复杂,中国人就不懂得什么是人权和民主及这些对他们的意义吗?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奥巴马给中国和世界发出了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非常糟糕。”

(责任编辑:童宇)

相关新闻
民调:罗姆尼辩论表现胜奥巴马
大选辩论 华邮:罗姆尼准备充分容光焕发
CNN:美国首场大选辩论会5点心得
美各大智库赞罗姆尼首场辩论表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