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香港观察:人非人的香港政治与社会

人气 1

【大纪元2012年02月29日讯】2月28日,BBC刊载署名邹颂华题为《人非人的香港政治与社会》的文章。文章表示,不能否认的是,港英时代,社会有歧视和矛盾,但“华人与狗”和“反英抗暴”的时代早已远去,过去社会上大致容许不同的人物、角色和目的,不同利益集团可共生,左中右算是互不干涉侵犯,而不是今天的权斗。那时候,人还尊重彼此是人。英女皇是人,港督是人,小市民是人,“阿星阿差”(对印巴族裔的俗称)是人,“阿灿”和“大叔”(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也是人。现在呢?我们被称为狗,新移民是蝗虫,议员是老鼠,未来特首是狼或是猪,现任的只是奴!我们距动物农庄愈来愈近。

文章说,不久前,《华尔街日报》编辑Hugo Restall发表了一篇名为Hong Kong Was Better Under the British的文章,引起不少回响。

单看标题,再比照今天的香港,不难理解为何此文一出,触动了多人的神经。尤其是他的结论:“在英国管治下,香港兼享双方(指中英双方)的好处,既有民主的保护,又有伦敦输入的高效率而心存忧虑的行政人员。现在的香港却兼具两极的坏处:既有日益严重的贪污,又有专制政权加持的软脚蟹本地管治班子。唯一的好消息,是传媒还能自由揭发丑闻,不过这种自由也不知能再维持多久。”

有人批评,作者是洋人,自然认为香港在英国管治下比现在好,然后搬出华人曾经不能与洋人平起平坐住进山顶等民初时代的例子,以及港府警界之贪风也曾非常猖獗,力证香港在殖民地时代有多不济。

但亦有很多人和应作者引述回归前《远东经济评论》编辑Derek Davies的感慨:“‘我只期盼并相信,在未来,不会有香港人对英国访客说,香港还是在外国恶魔管治时比较好。’十五年后,越来越多人如此感触。”

香港城邦论

文章说,由2003年五十万人七一大游行开始,不时可看到示威场合中有游行队伍拿出昔日的殖民地旗帜,也有不少人在网上发起群组,缅怀殖民岁月,再发展至近日由学者陈云,一石激起千重浪的香港城邦论。(根据城邦论,香港不等于中国,香港要推行自治运动,最终走上城邦自治却非独立之路,而政府之间当然井水河水互不侵犯。作者主张香港的民主运动与中国民运分家,以摆脱这种消灭港人尊严的中国情结,而香港也没有人心回归的必要)。

由此可见,十五年间,中共和特区政府在香港把去殖成为当务之急,甚至有中国官员动辄指责港人亲英恋殖、港英余孽,但人心未回归是事实,社会愈想和谐却愈分化也是事实,如今特首选举上各党派和利益集团的斗争害了香港的福祉也是事实。难道真的是洋人管治下,香港才有太平日子?

《华尔街日报》所指的──如香港有民主的保护,诚然有偏颇之处(香港却从来没有真正意义的民主,出现过的直选也只是昙花一现),但文中有几个重点──相对廉洁、尊重法律、防止滥权的政府,确是英国人留下来的好东西。这是由麦理浩时代至回归前的二十多年间,香港努力建立起来的,不管背后宗主国有什么动机,那仍是香港之福。

动物农庄的局面

文章还说,香港回归的蜜月期已经过去,香港人也看清楚“五十年不变”的理念消失,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这十五年间,香港既无任何深得民心的政策出现,也无力帮助中国迈向廉洁民主之道,反而见证着我们在殖民时代最后二十多年建立、曾经紧抱不放的价值,有逐渐崩溃之势。特首曾荫权的贪污丑闻,虽至今未有定案,但已暴露出香港的廉洁社会有自身难保之势。

昔日廉政公署乃总督特派,而总督又代表英王,押上的是英国王室的尊严和权威,不敢造次。廉政公署无私的形象,也可在多宗大案中反映出来,远有葛柏案,近有冼锦华案,无分国籍种族阶级,一视同仁。回归后廉署能否保着这个贞节牌坊,实在令人担忧。回归以后,廉署向特首负责,但特首并非民选,他听命的中央十之八九也离不开贪腐,维基解密就指出中共高层和高官在瑞士银行拥有多达5000个账户,三分之二属中央官员。而未来的特首,不论是哪位候选人出线,他们与中央和商界的关系千丝万缕,代表了中港两地不同派系的利益,比曾荫权的公务员背景更为复杂。香港面对涉及宗主国的贪污舞弊,根本就束手无策。

莫说曾荫权贪污指控是否成立,但权贵之间的往来所造成的瓜田李下,其实是越演越烈的仇富表现。这次特首选举,票不在市民手里,候选双方背后都是大资本家,一方代表传统左派势力,另一方明显有地产利益集团为后台,资本家刀光剑影,不论谁胜谁负,我们都只是蚁民,香港也将继续成为中国的利益输送带和提款机。面对这个困局,即使不缅怀殖民的旧日好风光,现在真的难以令人说一声“我爱香港”。

相关新闻
3名大陆生在港代考被判入狱10个月
中共高层内讧波及香港 亲共候选人互揭丑
时评家程翔:特选涉中共高层利益交换
港媒再传“江泽民病危” 重返301医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