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苏姬 The Lady》爱、人格与信念

杨安娜
font print 人气: 327
【字号】    
   标签: tags: , , ,

1947年,阳光照耀的缅甸午后,幼小的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翁山素姬)头插着紫色兰花,坐在后院的椅子上与离家上班去的父亲招手道别。父亲转过身,微笑着向她挥手,阳光正好洒在他黝黑的脸颊上,折射出一道道慈爱的光辉。她万万没有想到,眼前那身着军装的高大背影渐行渐远,却成为了自己脑海中对父亲的最后记忆。当天下午,父亲昂山将军为争取缅甸独立而被枪杀于自己的办公室内……

多少年后,长大成人的昂山素姬从英国再次回到久别的缅甸,她在这片仍旧被军队、机枪和暴力所笼罩的国度里亲眼目睹了缅甸人民为争取自由所付出的血与泪。她血液中涌动的责任感渐渐苏醒,在丈夫和缅甸自由之士的帮助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那条家父为之付出生命而不惜的艰难民主之路。于是,随之而来的磨难像暴风雨般无情地袭向这个外表柔弱的娇小女子。面对杀人如麻的野蛮政府,她既没有军队也没有金钱,更没有像对手一样庞大的权势和家族,却凭借着那份高贵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所有缅甸民众的心……当影院的大银幕上声画闪烁,导演卢贝松运用精炼流畅的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入了一片由光影织就的真实故事之中:那是关于一朵美丽的钢兰花,在缅甸的铁窗中傲然绽放,娓娓唱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人性赞歌。

卢贝松说,他看了杨紫琼转来的《昂山素姬》剧本,过程中哭了多次,然后他把剧本合上,就此展开为期18个月的电影制作。

重映铁的事实

我从来觉得,欣赏一部人物传记片总会比观看商业大片来得充实。因为那些故事都源自于这个真实的世界,其背后所承载的一段段厚重历史往往赋予影片一种借古喻今的深远意向。作为一部典型的传记式影片,《昂山素姬》(台湾译做《以爱之名:翁山苏姬The Lady》)特别令人感动,或许因为电影中描写的时代正好与现在重叠,所以在观影同时,那份与时代并存的真实感鲜活得令人振奋:每一声枪响、每一个身影、每一个被银幕放大的瞬间都在重映着不久前发生的铁一般的事实——那不是杜撰的虚幻故事,更不是久远的缥缈传说,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真实的、尚未完结的历史。

在影片中,有不少画面直接描写缅甸军政府残暴的专政统治:当昂山素姬从英国回到缅甸照顾生病的母亲时,她在医院亲眼目睹了政府军队追捕民运学生的可怕场面。戴着红领巾的政府军人一旦抓到可疑的年轻人,即可肆意开枪击毙。其冷酷和残忍,以及那种使用暴力时所表现出的肆无忌惮,在巨大银幕上被清晰的呈现在每一位观众眼前。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在囚禁昂山素姬之后,缅甸政府代表来到她家里与之谈话。他们说:“你可以自由选择,是要丈夫孩子,还是要这个国家。”昂山素姬反问道:“这算什么自由?”这种赤裸裸的对强权的揭露无疑好似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打在当今尚存的所有专政国家脸上。难怪此片刚刚在海外上映便被中国政府严厉封杀,不过这种愚蠢的做法恰恰是对号入座,弄巧成拙。

扮演红领巾杀人狂的缅甸青年

值得提及的是,影片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他饰演缅甸政府军队中一个年轻凶狠的士兵。每每他的出场,总是带着张扬的狂妄和杀人不眨眼的冷血;他的名言:“我戴着红领巾,我就有权这样做(杀人)!”那种抽出枪来射杀的动作如此娴熟到位,像是受过千万次的训练,将这个角色的心狠手辣、毫无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导演卢贝松(Luc Besson)在《昂山素姬》的特别公映会上将这位缅甸演员的故事告诉了现场观众:原来,这个年轻的非专业演员并不是真正的军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缅甸市民。在前几年的动乱中,缅甸军方几乎杀害了他所有的家人。当导演需要一个熟识当地军人作风的演员时,他自告奋勇,并出乎意外般将那种冷血残暴的神情演绎得入木三分。

我听到这个故事后,觉得鼻尖一阵酸楚。试想他在大银幕上留下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源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要看过多少遍才会将这些军人的言行深植入脑海?他又是怎样掘开内心的伤口,一点点将惨痛的记忆复刻上银幕?又是什么令他愿意去掘出心碎的过去并将其公诸于世?不得不感叹,这个取材于真实专政国家的故事离我们太近了!那一个一个接连闪过的镜头似乎在与当下的世人进行一种静默的对话:“看看吧,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于是乎,所有的情节都充满了一种令人折服的巨大张力,在不知不觉间为观众带来一种达至心灵的强烈震撼感。这部电影将强权对于民众造成的伤害表现之深刻,那是我始料未及的。

坦然走向成排枪口的正气

影片最让人难以忘怀之处,要数导演对主角昂山素姬的刻画了。他不仅准确表现出女主角身为女人细腻真实的一面,更是对她丰富而充实的精神世界进行了精彩的释义。还清晰记得影片中非常经典的一幕:当昂山素姬开始在缅甸各地以民主领袖身份进行演讲和访问时,缅甸军方端着机枪,架着军车,肆无忌惮的驶进素的私人住宅,强行驱散聚集在这里的民运人士。一时间,那种独裁政府特有的野蛮、残暴和专横霸道展露无遗。

片中一幕描述昂山素姬以缓慢、平稳的步履,走向一排以机关枪指向她的军人,那是昂山素姬在整个争取民主过程中的一个转捩点。这是对非暴力抗争一个有力的呈现。

href=”/i6/1203112228111858.jpg”>
片中一幕描述昂山素姬以缓慢、平稳的步履,走向一排以机关枪指向她的军人,那是昂山素姬在整个争取民主过程中的一个转捩点。这是对非暴力抗争一个有力的呈现。(图片提供 : 高先电影)

此刻,昂山素姬恰好归来,于是军人们立刻举起枪支,强硬命令他们停止一切活动。银色的枪管在银幕上一字排开,泛着霸道、冰冷的寒气;紧接着,叫嚣、威胁、恐吓接踵而至,气焰猖狂、不可一世。正值僵持之时,昂山素姬却只身朝着军队走去。这个身着粉色衫裙、头插五彩鲜花的瘦小身影毫无畏惧地穿入了这片冰冷的枪阵之中,在一排排机枪和军队里放出耀眼的光芒。就这样,她缓缓来到军官面前,军官慌忙掏出手枪直逼她的脑门。于是她渐渐闭上眼睛,似乎要坦然拥抱死亡。在这个被慢镜头拉长了的经典瞬间,那张美丽的脸上没有丝毫恐惧,一双平和的眼眸中闪耀着不可动摇的意志,其神采远远超越一个普通世人的勇敢,似乎达到了另一种境界——那种境界被她心中的信仰所充实着、被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加持着;那是一种用物欲、利益或者任何生死威逼都永远触及不到的高度。当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到真实的世界中时,则成为了一种强大的正气之场,在瞬间震慑住了所有在场的士兵,令其心生畏惧,仓皇而逃。

我凝视着大银幕上杨紫琼在慢镜头内出色的表演,不得不暗自赞美她细腻到位的演技,将这一场景中昂山素姬由震惊到坚定再到超然的情感变化演绎得相当精准。怪不得许多观众在看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后惊呼:“杨紫琼真是把昂山素姬演活了!”

为求真实,杨紫琼花六个月学缅甸语,为的是演好昂山素姬一场对民众讲话的片段。

源于爱,阿里斯大义成全

除此之外,在《昂山素姬》一片中最令人动容的看点之一要数女主角和丈夫阿里斯(Michael Aris)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了。尤其是丈夫阿里斯,他对昂山素姬至死不渝的爱情不仅包含着信任、坦诚和强烈的责任感,更难能可贵的使他能够不计回报,对妻子给予无限的包容和付出:当昂山素姬决定要成为缅甸的民主领袖时,阿里斯没有责怪她置家庭于不顾,一心一意辅佐她、鼓励她;当昂山素姬被软禁在缅甸家中与世隔绝时,阿里斯在欧洲四处奔波,向挪威递上诺贝尔和平奖的申请书,只为让世界不要遗忘自己的妻子;当阿里斯身患绝症时,缅甸政府一再拒发入境签证,想要逼迫昂山素姬离开缅甸。昂山素姬在电话那头颤抖着、决定要回英国陪他走完最后一段时光,然而这个忍受着病痛折磨的高尚男子却拒绝了妻子的好意。他鼓励妻子要坚持到底,切莫因一时心软枉费了以前所有的努力。他知道,一旦她回到英国,缅甸政府绝不可能再让其返回了。

看到此处,阿里斯所表现出的人性光辉与缅甸政府的卑劣行径形成一种强烈反差,人格的高贵与低贱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对比。


在戏中对昂山素姬丈夫米高.阿里斯(Michael Aris)的描述是多年来被外界忽略的部分。(图片提供 : 高先电影)

影片中有一个相当经典的场景:当丈夫最后一次到缅甸探望妻子时,他们两人相拥在二楼的小阳台上。昂山素姬向丈夫坦白道,如若他觉得离开自己会更幸福,那么她绝不会阻拦他。但阿里斯却回答道,缅甸并不是将他们分开的障碍,反而是将他们维系得更加紧密的桥梁。可见,他是一个懂得去爱的人,他深知在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是世界上最值得去爱的女人。既然如此,那些因坚持信仰所必须承担的痛苦只能令他们的爱情更加坚固,又怎会引起一丝一毫的裂缝或疏离呢?试想如若阿里斯在面对缅甸政府的威胁时反而去责备自己的妻子置家庭于不顾,那么他就等于站在了强权的一面并与之联手对付自己的妻子。这样的人不仅可悲,更是值得谴责的。

在目前这个所谓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利益而忙碌、而奔波,还有多少人记得那种为所爱之人不求回报付出、同甘共苦的美好心境呢?每每提及爱的意义在于为他、在于承受时,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拿出“太过理想化”、“不可能”、“不现实”等等挡箭牌掩盖住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如果人们一旦忘记了爱的本质而以个人得失来衡量爱情,那么人们就将真正忘却人类情感中最美丽的一面。

封闭长城内的精神食粮

电影《昂山素姬》带给人太多的感动和思考,时而可歌可泣、时而心酸愤慨、时而发人深省。因为改编自真人真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认真考究和忠于事实的前提下创作而成的。不计所有电影语言所必须的夸张和放大、抹去那些艺术式的点缀和手法,这部戏里充满着浓郁的对人性、善恶和普世价值观的释义,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

只可惜中国大陆的朋友们没有办法在影院的大银幕上观赏到此片,正如美国中文网路杂志《北京之春》的总编胡平分析所讲,对中国政府来说,《昂山素姬》显然并不仅仅是“部分内容涉及违规”:“我觉得它(禁令)不是针对某一个片段,是对片子本身。”很显然,中国广电总局的禁令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不过依照以往的经验,这样的禁令反而会帮《昂山素姬》扩大宣传。网友们很可能会私下相传,越来越火热,相信它将会是封闭的长城内不可多得的绝佳精神食粮。

--转自《新纪元》264期 http://www.epochweekly.com/b5/266/10496.htm
**PDF版订阅52期一年美金$10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比利时神父雷震远回忆抗战时期的中国写下《内在的敌人》这本书。美国前任总统胡佛推荐:雷震远神父用他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写出这篇悲惨动人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揭露出共产主义在行动上及赤裸裸的恐怖的真相。我愿向那些希望切实明了弥漫在全世界上的这个魔鬼势力的全国人士们,推荐这本书。魏德迈将军推荐词:这本书写得最动人,是我看到关于写中国的书籍中最有启迪性的一本。
  • 来自比利时的天主教神父雷镇远,就在中国对日抗战的漫天烽火中,坚持留在中国,留在信徒与中国的百姓中。整整八年的岁月,他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步,他的回忆录以当时底层百姓的眼光,忠实地纪录了那个时代真实的中国。
  • 张仰文县长的信差黑夜里到来,我晓得他在深夜时分送信给我一定是有些重大事件发生。信差的面部没有什么表情。但我却极感不安,赶快撕开书信,在朦胧的光线下阅读下去。 …安国县,一个五万人的县城在没有警察、没有任何行政当局下是多么地危险,尤其是日本军队离得这么近,还有大批生人夹杂在难民群里继续涌来。
  • 如果说阿琪雅娜的神奇在于绘画和诗歌创作方面无师自通,并没有受过任何名师指点,这也不实事求是。她确实没有受到人间的任何名家指点,但还是有人指点的,那就是来自上天的信息传递──耶稣教她绘画。阿琪雅娜的网站(http://artakiane.com/)的年点击率超过了1.5亿次。很多人对她的成就羡慕不已,却忽略了她对神的虔诚和笃信在先,神才给她能力创作出惊人诗句和画作,为的是让她成为证实造物主确实存在的一个活的见证。
  • (shown)儿时编织故事的静止时光,少时狂索知识的生命探求,蓄积成金士杰源源不绝的创作之泉。像是历史上修炼的苦行僧,也像追求真道的诗人,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快速运行,金士杰以他一贯中等偏慢的速度,掀开了台湾舞台剧历史新页。
  • 大陆民运人士王丹的父母将来台自由行,引发关注。王丹今晚在脸书上说,反对部分人士认为大陆对他“不错”,“不能回国探视家人,有何不错可言?说到底是为理念而付出的代价。”
  • 贾伯斯(Steve Jobs)在里德学院的旁听生涯,对于后来苹果电脑的美学设计风格,有深远影响。
  • (shown)“一日一苹果”曾是一句养生口号,在乔布斯带有东方特质、讲求人性需求的创意下,新时代“一人一苹果”的潮流口号也在世界掀起阵阵浪潮。当世人流连在苹果带来的新体验时,乔布斯安静离开了人世……
  • 欣逢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双十国庆大典,中枢于台北总统府前广场举行隆重庆祝仪式,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旗海飘扬下,国人充满欣喜情绪高昂,缅怀先烈感动莫名。尤其是今年扶老携幼返国参加国庆的侨胞人数爆增,他们纷纷表示:在建国百年双十国庆日不能缺席一定要回来。马英九总统在大会上揭橥政府自由、民主、均富的治国理念,正是实践国父孙中山先生当年建国的理想,最后马总统带领全体振臂高呼:中华民国万岁,台湾民主万岁。透过电视卫星画面我们也可看见,全球各地热爱中华民国的侨胞们,亦利用假日在侨居地扩大举行升旗典礼,当大家目送美丽的国旗冉冉升空迎风昂扬之际,人人心中默祷中华民国国祚永固国运昌隆。值此举国欢腾国恩家庆的光辉十月,触景生情追忆感怀两位爱国音乐教育家:李抱忱博士与先父计大伟教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