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僧介绍:弘一大师

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355
【字号】    
   标签: tags: , , ,

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
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永住神州。

这是民初高僧弘一大师自撰发愿的长联,后来被镌刻在菲律宾福泉寺弘一大师纪念亭前的石柱上。从这副对联,我们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弘一大师悯念众生的无量悲怀,与其誓死弘护律学的坚固大愿;再加上大师“高如山、深如海、明如月、细如毫发” 的梵行,我们更能理解大师,为何被尊崇为“近代中国有数的高僧”与“绝无仅有的完人”。

弘一大师俗姓李,名文涛,字叔同;光绪六年(纪元一八八零年)九月廿日生于天津,民国卅一年(纪元一九四二年)九月四日,圆寂于福建温陵养老院“晚睛室”。世寿六十三岁,僧腊廿四载。师(本文专指弘一大师,下同)俗家原籍浙江平湖,因先祖经营盐业,遂移居天津。父李筱楼为清代进士,曾官吏部,为天津名银行家。筱公晚年耽禅,乐善好施,设立义塾、备济社,施食、施衣、施棺不遗余力,人称“李善人” 。师为筱公庶子,母王氏,十九岁生师时,筱公已六十八岁。据传,师出生之际,有一喜鹊,口衔松枝,来降于室;及长,师随身珍藏此一松枝,以为父母生养的纪念。

师幼年即见聪慧。五岁失怙(父亲去世),见家人延请作佛事的僧人法相庄严,恭敬之情,油然而生;并于儿戏时,自行扮演和尚相。童蒙时代,师受母亲和二兄文熙的影响最大;兄文熙督教甚严,日课《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壁》等。师自幼秉承“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为惜福”的家训,直至终老时,无些微不爱惜衣食;圆寂时,师身上所穿的衲衣,总计有两百廿四处补丁,真是一袭名副其实的“百衲衣 ”!

师于十三岁开始临摹名家碑帖,一生勤习书法,未曾中辍,故能自树风格。十七岁时,跟随天津名士学词、学篆及刻石;翌年,与天津茶商俞家女成婚。光绪廿四年(纪元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失败后,师奉母携眷,南迁上海,加入“城南文社”,开始文学活动,时年十九岁。不久,其诗、词、金石、书画、戏剧,在上海艺坛,初露头角。廿二岁时,师进入蔡元培所主持的“南洋公学”经济科就读,颇受新思想与革命情怀的冲击。

师寓居上海期间(光绪廿四年至卅一年)多与名士交游;文名远播,不少红粉知己,为之倾倒。眼见国事日非,师感时忧国的热情,无从发挥,乃转借欢场酬酢,以为排遣。一直到光绪卅一年(纪元一九零五年)四月,母亲王氏深夜不停的咳声,砰然入耳,师才猛然从声色欢场中警醒。虽然火速延请名医,为母诊治,奈何病势沉重,终究还是回天乏术!慈母病逝后,师闭门守灵四十九天,并改名李哀。待办妥母亲丧事后,师乃怀丧母之怆,东渡日本,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除专攻西画,还兼习西洋音乐与戏剧。此时,师由一介风流倜傥的名士,摇身变成一位认真习艺的留学生。光绪卅二年(纪元一九零六年)冬,由师筹组的“春柳剧社”,在日本东京,为中国两淮水灾义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以门票收入赈灾;剧中,师反串女角,演出极为轰动,为中国人演话剧的开端。

宣统二年(纪元一九一零年)六月,师卅一岁,自日本学成返国,任教于天津工业专门学校。两年后(民国元年),转赴上海,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不久,先出任《太平洋报》的艺术编辑,继而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院(后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 ”),因此与夏丐尊共事,日后得成为忘年之交。这时的李叔同“少年名士气息,忏除将尽,想在教育上,做些实际工夫”;夏丐尊先生,复有如下的追忆:“他教的是图画、音乐二科,这两种科目,在他未来校以前,是学生所忽视的。自他任教以后,就忽然被重视起来,几乎把全校学生的注意力,都牵引过去了。课余但闻琴声歌声,假日常见学生出外写生。这原因,一半当然是他对于这二科实力充足,一半也由于他的感化力大。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师生以及工役,没有人不起敬的。他的力量,全由诚敬中发出,我只好佩服他,不能学他。”

当年李叔同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成为中国漫画之父的丰子恺,亦曾具体描绘李先生之所以能“善化群”的原由:“因为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们的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同出家后完全一样;然而个个学生真心地怕他,真心地学习他,真心地崇拜他。…就人格讲,他的当教师,不为名利,为当教师而当教师,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师以德服人的风范,在未出家前,即深深烙印在许多学生的心版上!

民国五年(纪元一九一六年),师卅七岁,利用阳历年假,到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试行断食廿一天,身心俱感灵化,改名李婴,盖取老子的“能婴儿乎”之意。师于次年正月,皈依虎跑寺了悟法师,为在家弟子。返校后,开始茹素、供佛像、读佛经。民国七年(纪元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三日( 大势至菩萨生日),师披剃于虎跑寺,依止了悟和尚为剃度师;九月至灵隐寺受戒。至此,师旋由一“恂恂儒雅的布衣君子”,蜕变为“律己至严、治学至勤、操行至苦”的苦行僧,揭开充满圣洁灵光的下半生。

师受戒时,旧友马一浮居士,赠以《灵峰毗尼事义集要》与《宝华传戒正范》;披阅后,师悲欣交加,因而发心学戒,并进一步成为中兴南山律学的一代宗师。师于《律学要略》开示中,说道:“南山德依四分律而成,又稍有变化,能适合吾国僧众之根器。”以是之故,师专研南山律,并根据《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和《四分律随机羯磨疏》等三大部,于民国十三年(纪元一九二四年)八月,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为研究律学必读的经典作品。

师于出家第二年(民国八年)冬,在玉泉寺与程中和居士,共燃臂香,依天亲菩萨《发菩提心经论愿誓品》,发十大愿。现谨将此十大正愿,恭录于后,以彰明师“愿力周沙界”的无限悲怀: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以此善根施与一切无边众生,悉共回向无上菩提:令我此愿念念增长,世世所生常系在心,终不忘失,为陀罗尼之所守护。

二、愿我回向大菩提已,以此善根,于一切处常得供养一切诸佛,永必不生无佛国土。

三、愿我得生诸佛国土已,常得亲近随侍左右,如影随形,无刹那顷远离诸佛。

四、愿我得亲近佛已,随我所应,为我说法,即得成就菩萨五通。

五、愿我成就菩萨五通已,即能通达世谛假名流布,解了第一义谛如真实性,得正法智。

六、愿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众生说,示教利喜皆令开解。

七、愿我能开解诸众生已,以佛神力,遍至十方无余世界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广摄众生。

八、愿我于诸佛所受正法已,即能随转清净法轮。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我法者,闻我名者,即得舍离一切烦恼,发菩提心。

九、愿我能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已,常随将护,除无利益、与无量乐,舍身命财摄受众生,荷负正法。

十、愿我能负荷正法已,虽行正法,心无所行。如诸菩萨行于正法,而无所行,亦无不行,为化众生不舍正愿。

以上“是名发心菩萨十大正愿。此十大愿,遍众生界,摄受一切恒沙诸愿。若众生尽,我愿乃尽;而众生实不可尽,我此大愿亦无有尽。”

师出家后,法名演音,字弘一。“狷介如白鹤,和煦如春风,芒鞋破衲,独往独来,千山云水,行无定踪,二十年来,足迹踏遍了南中国苦难的大地,过的是最清贫的生活,作的是最根本的努力,与过去多采多姿的艺术家风范、轰轰烈烈的革命者岁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照。”民国卅一年(纪元一九四二年),师圆寂于泉州,遗墨―― “悲欣交集”四字。荼毗时,多色火焰上升,百日内,共拣获各色舍利子一千八百余颗;灵骨塔分建于杭州虎跑寺及泉州弥陀岩。

最后,谨录大师自述轶事一则,藉窥其“谦恭自牧、超群不俗”的性格,并愿见闻者,同发见贤思齐之心。

师晚年在闽南弘法时,曾根据古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与清初诗人吴伟业绝命词“ 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皆以“一”开头的诗,为自己取名为“二一老人”,以时时自我反省惕励。师曾自述:“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业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师以为,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圆满了,那么这个人就容易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贡高我慢的心理,生出种种的过失,所以还是不去希望圆满好!“不论什么事,总希望它失败,失败才会发大惭愧!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啦!”

在这人人汲汲于功成名就、自我过度膨胀的时代,二一老人“失败才会发大惭愧”的修学心语,是值得我们玩味再三的!

凡有心者,能不以此自勉吗?

(文据《高僧行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师幼具夙慧,聪慧不群,“非雅正之书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他八岁时,父亲陈惠坐于几侧口授《孝经》;当父亲讲到“曾子避席”时,大师突然整襟而起,恭敬地侍立于席侧。
  • 梁武帝时(纪元五O二至五四九年)达摩东来,中国始有传佛心印的禅宗上乘禅法。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惠能(唐太宗贞观十二年至睿宗太极元年,纪元六三八至七一三年)均一脉单传,尔后因各家接引弟子之手法有异,遂衍生出五家七宗之流派。
  • 布袋和尚具备多种“特异功能”,不只能准确预知天气晴雨干湿的变化,更曾只身躺卧在雪堆中,却不见片雪沾其身,见者无不啧啧称奇!
  • 明本禅师虽身为临济宗门下高足,然亦传承宋代以来南方佛教的思潮,以禅僧而兼修净土,并大力弘扬念佛法门。师主张“禅是净土之禅,净是禅之净土”。
  • 憨山大师,俗姓蔡,安徽全椒人;父名蔡彦高,母姓洪氏。洪氏平素虔奉观音大士,先于梦中见大士携一童子入门,洪氏“接而抱之,遂有娠”,尔后产下的男婴,即未来肉身成道的憨山大师。
  • 紫柏大师诞生前一年,母亲曾于梦中得一异人授蒂叶的大仙桃一颗;梦醒后,父母俱闻桃香满室,母氏更因而怀孕。
  • 这首《警世偈》的作者,便是被尊为“永明再来”、也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一祖的省庵法师。他婆心恳切化导世人“ 回头是岸,一心念佛”的悲怀,隐然可见!
  • 师强调:“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师恳切心语,与闻者莫不霍然猛省,思步后尘。
  • 八指头陀天性纯笃,为十足性情中人,无论对人、对物、对山、对水,率皆出自真心,发乎至情。
  • 金山活佛一向不喜人家探询他的出身、家世,他认为:“这些都是世俗浅见,佛法中是不计这些的;不问年老年少,但问有道无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