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乡风情画 捕鳗苗

——台湾竹南 中港溪出海口——

神奇Jack 撰文、摄影

人气 510
标签:

喜欢吃鳗鱼或是鳗鱼饭的人知道鳗鱼怎么来的吗?有人说捞捕来或养殖来的,但再问鳗鱼苗又是怎么来的呢?答案是“人工捕捞”。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不采人工繁殖,殊不知虽然台湾渔业养殖技术已相当进步,但鳗鱼苗迄今仍无法靠人工繁殖获得,所以只能靠渔民捕捞后,再卖给养殖业者,饲养1至2年,长成半斤以上的成鳗才贩售。

再回过头来说明鳗鱼苗产出的过程:交配过后的母鳗会从淡水的溪河游回海中产卵,卵孵化后的鳗鱼苗会顺着洋流漂至溪河口,此时已长成2~5公分线状的鱼苗。而鱼苗会循着淡水的方向,寻找适合生长的河域,到成熟交配后,再次回游至海中繁殖。

但近几年来,由于海水污染、气候改变以及大量滥捕母鳗等因素,使得鳗鱼苗数量锐减,也因此使得鳗苗价格由往年每尾50、60元(新台币),今年飙升至140元(新台币)。

位于竹南的中港溪出海口便是诸多捕鳗苗的场所之一,每逢过了农历十月的秋冬之际,渔民会在河道适当位置架设起一排排高架渔网,准备发一笔天赐之财,也因而形成当地河域相当奇特的景观。

除了高架渔网外,渔民还会在河道另布定置网,据当地渔民说,此种定置网设置容易且价格便宜,但渔获量却是不如高架渔网。

小船算是渔民的交通工具,有电动马达及竹筏二种,渔民前往自己的高架鱼网工作大多以小船前往,所以不时的可以看到渔民泛舟工作的景象,船来舟往好不热闹。

渔民多会选择退潮时出来工作,作好晚上捕捞的准备,因为鳗鱼苗怕光,白天都躲在泥沙里,晚上天黑才游出来,所以当傍晚涨潮时,鳗苗就可能跟着潮水,游进渔民一层层布下的天罗地网中。

鳗鱼苗喜好低温,因此寒流来袭,往往渔获量便会增加,因此常见渔民强忍着寒冷海风,穿着防水连身工作服在冷冽的河水中工作,看了令人动容。

退潮至干潮时,河道许多地方都会露出沙洲,此时也会见到一些渔民或者当地居民,带着各式工具捡拾文蛤,形成一种独特的庶民美学。各式各样的工具中,一种是用铲的(直接挖取);一种是用拉的工具,适合较平且较松的沙洲,在沙洲上拉刮,泥土经过翻动后,如有文蛤便会被翻出。还有一种捡拾文蛤的工具是一个铁笼,使用此种工具必须站在水中,挖取泥沙经水筛过后,如有文蛤便会留在铁笼内。

西滨快速道路跨越中港溪之大桥名为玄宝大桥,其桥底由光影形成一条美丽光带,倒映水面极为炫目,当地居民于桥墩间划着竹筏捕鱼,有如穿越时光隧道一般,相当撼人心弦,也有民众常在桥底垂钓,呈现出多样貌的渔乡人文风情。

此外,在大桥另一侧的人工石礁,长满了蚵仔,也有渔民会不定时的前往采收。

凡走过必留下足迹,沙岸边常见渔民留下的足迹,也是另一种风情,仔细留意,还有招潮蟹制造出的小泥球,遍布岸边,当斜阳拖出长影,更显生动有趣。

当太阳西垂时,一片金光洒向中港溪出海口,映着河道上的高架渔网,如画般的美景不禁令人慨叹,这里的夕景也是出奇的美啊!

有兴趣的朋友,勿忘在农历10月后造访。

交通(南下):北二高下竹南交流道右转,至西滨(62)快速路左转,过玄宝大桥后右转下桥即达。

转载 神奇Jack的~心视界~ http://blog.udn.com/ccs5313
@

相关新闻
渔乡东石情
鳗丼:日本料理在家轻松做
茶凉面山药鳗鱼创意手卷
鳗鱼回游成谜 台专家认为最远游3千公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