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智慧再解读系列】

命中没有莫强求

无思
font print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一个人身才落地,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或者说就已经安排好了。这也是那些算卦的能够算出来的原因所在,否则,如果变来变去的,那谁能算明白呀。那么,谁安排人的命运?当然,就是高于人的生命安排的,说是神也行、天也行,总之,有安排这事的。

可无论谁安排,也不是随随便便的,都是根据你自己的业力和德的多少、根据你生生世世行善做恶的情况来安排的,那可是分毫不差的。所以讲人要听天由命、随其自然,命中没有莫强求。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说是有一个很有名的风水师,一生为人看茔地,神准,很受各方尊崇,可他到老了也没有给自己看块好坟地。眼看风水师一天天老下去,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呜呼哀哉,他的两个儿子着急了,就恳求父亲看块宝地,好让儿孙们出人头地大富大贵。

风水师说,好地有得是,只是你们没有那个命呀,福薄擎受不了,弄不好反招祸害。这俩兄弟苦苦哀求不已。最后,老风水师说,既然你们苦苦哀求,那你们一定照我交代的做,一丝一毫不能走样,否则可能有杀身之祸。兄弟俩赶紧赌咒发誓,高高兴兴答应了。于是,风水师就仔细交代了一番话,要他们牢记在心。

没过多久,老风水师死了。这兄弟俩就按照父亲交代的,用麻绳绑住棺材抬着出门,一直走。走到一个地方,麻绳断了,兄弟俩就地挖土把父亲埋了。然后赶紧回家,大门紧锁,等待一百天过后再出门。兄弟俩很听话,等啊等,不管多么难熬吧,终于等到了第一百天,兄弟俩商量说:父亲要咱们等一百天,现在已经到一百天了,没啥危险了,进城转转吧。于是兄弟俩身穿麻布孝衣,进城逛街。

且说,当天晚上州官梦见城门外有两条白龙飞舞,深感惊讶。龙是皇帝的象征啊,怎么会出现在城门外,而且还是两条?难道有人要造反,自立为王?州官不敢大意,天一亮就派精干人员去城门守着,仔细观察来往人等。可想而知,就发现这兄弟俩穿着打扮不同寻常,抓起来一问,就牵扯出风水来了。过去的官员多是读书人出身,也要研读周易的,对风水之类学问也都通晓的。

去坟上一看,竟然是块真龙地,这还了得?过去除了皇家,谁敢看真龙地,那是等同篡逆的大罪啊。结果掘开坟一看,墓里凭空长出很多小人小马兵器之类,而且小人都已经披甲戴盔脚踩马镫,准备上马。据说,人一旦上马,事情就成了,谁也改变不了了。就差那么一天,兄弟俩求福不成,反倒送了性命。

讲的是故事,理可是一点不差的。过去老人们都讲:命里半斤,只能吃八两;生有命,死有地。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东西,那都是非同小可的,不然也流传不下来。可人们往往把那些耳熟能详的口头禅、老熟话当成耳旁风了,听得多了反而麻木了,不当回事了,不知道许多真机就在其中啊!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弹弦乐器,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筝曲古朴雅致。
  • 一张八仙桌,或四边摆四张长凳、或两侧放两把椅子,吃饭饮酒、喝茶待客,显得稳定平和。
  • 埙(音同熏),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 九州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泛称,其来源于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
  • 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蕴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称为“徽州三绝”,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宝贵遗产。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