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获判“罪不至死” 专家:民意修复法律

人气 11

【大纪元2012年04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净报导)在中国一直备受关注的吴英案,近日出现转机,中共最高法院裁定吴英“罪不至死”的判决。消息传出,引发舆论关注。各界专家学者广泛讨论,认为该案是民意修复了法律,民意影响政治、政治影响司法的又一案例,观察人士对推动此案的政治因素提出质疑。

据最高法院官方网站消息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死刑复核案后,组成合议庭,审查了全部卷宗材料,提讯了被告人,现已复核完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最高法院认为,吴英归案后,如实供述所犯罪行,并供述了其贿赂多名公务人员的事实,综合全案考虑,对吴英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

吴英案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截至21日凌晨6时许,在新浪微博排名第一位的“吴英案发回重审”热门话题,共有246万多条相关微博;腾讯微博共有171万多条相关微博评论。

法律界:高院改判回避实质

吴英案历时五年,公众舆论尤其法律界人士对该案存在诸多争议。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新浪微博的访谈互动中对吴英案在社会中的影响作了解读。

何兵认为,吴英案背后的根本问题是民间金融管得太死。国家银行垄断严重。存款到银行,利率跑不赢物价上涨。而民间利率高,但法律不保护。

他说,不是民意战胜了法律。是民意修复了法律。不能将公正审判依赖于舆论救人。应当反思如何完善制度,使死刑判决更慎重。

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陈有西律师说,最高法院这个裁定,仍然是羞羞答答,回避了真正的改判的原因,好像是原判没错,只是量刑不当。

陈有西认为,民间借贷在中国一直是合法的,存在了几千年。利息高,以前打击的是出借者,现在打击的是借入者。最高法院规定,四倍银行利息合法保护,高出的不保护,但也不是违法,更不是犯罪。关键是看是不是想骗钱不还。想还而由于客观因素还不了,不能定罪,更不能杀。

经济界:吴英案拷问民间借贷

在中国各界人士不断关注吴英案中,一些经济学者也分析此案对民间金融造成的影响。

著名学者、经济学家王福重表示,吴英案被驳回,对浙江民间金融,以及高利贷最终合法化,是个促进。他说,凭什么民间借贷就受歧视,凭什么民间融资多了就是非法的,凭什么利率高了就是犯罪!

王福重认为,高利贷是成人之间自愿达成的。没有担保,缺乏法律保障,所以利率必须高,借的人还得起才决定借的。肯定有人还不起甚至赖账,所以更需要高利率出清风险。因为控制民间融资,供给少,利率自然也高。高利贷都是短期,实际利息负担没有那么高。大家都放贷,高利贷自然消失。法律应该保护民间借贷。

吴英案背后的政治因素

在中国,任何大事件背后似乎都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注吴英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网络红人、《南都周刊》特约记者石扉客在其新浪微博中表示,吴英得救了,这是好消息。但吴英案在传播上的聚焦高潮,总觉得有点超出常规和预料,我相信背后不太可能有策划和推手,但总好奇这个传播轨迹。

随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从其专业角度列出了吴英案大体的传播轨迹:传统媒体动态报导——>微博网络围观及动员——>部分调查及深度报导——>新华社发述评性文章。

此次中共最高法院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引发社会舆论反响,其实早在3月份网络中就有“放风”说吴英案被高院否决,只是未获官方证实。

《华夏时报》特稿部资深调查记者李国生则从政治视角考量吴英案,他认为,最高法院公布的是全部的真相吗?我们希望是,但事实未必如此。由于吴英案的特殊性,有司秉持外松内紧的原则,先发布一个双稳定(稳定人心、稳定浙法)的大概通知,然后将在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的基础上,深究官员受贿的系列案件。

网络作家曾兵的观点更一针见血,他说,人们对吴英与赖昌星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关注吴英,是看法律是否公正,看吴英到底是死是活。而关注赖昌星,或许就是看他到底会不会彻底交待,是让真相永远沉底,还是又抓出远华案涉案高官的漏网之鱼。吴英与赖昌星案,无论是对于司法,还是对于反腐,都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谢东延)

相关新闻
梁京:吴英案的政治解读
“非法集资”?从孙大午徒刑到吴英死刑
“吴英死 我亦死”大陆争议持续声援高涨
廖远:吴英死刑案后的重重黑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