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

【京剧欣赏】七郎托兆

紧锣密鼓高频率的涤清作用
袁荣易
font print 人气: 154
【字号】    
   标签: tags:

戏曲演出的长短,其实与演员的诠释能力有关。尤其从“折子戏”里,最容易看出由演员所决定的时间感。今天介绍《七郎托兆》这个折子戏,单独演出可以演到半小时,主要是看主角杨七郎的表现,他花脸虎虎生风的唱腔,与父亲杨继业阴阳两隔,急着安慰父亲,并辞别父亲,其中唱到:“孩儿我再不能多行孝顺,再不能与爹爹同路而行。再不能与爹爹牵马坠蹬,再不能统雄兵去把贼平”,感人落泪。在此情境中,演员较有发挥,时间的感觉就不一样。如果少唱(俗称“马去”)两句,立刻会变得太短。

还有,因为“迷信鬼神”,这出折子戏被中共禁演了很久。现在环境允许,网络视频可以找到很多版本的《七郎托兆》观看。这或许是一种越禁越流行的心理作用,更多的人都想看到这出戏是怎么回事。

故事(这一文本有其独立完整性,不见得符合史籍)是北宋年间,宋辽交战。宋朝奸相潘洪为报私仇,与辽国勾结。金殿上夺得帅印,点杨家父子三人为先行。出征后,以违抗军令,杖责杨继业,又强行命令与辽军交战,致使杨家父子兵困两狼山中。杨七郎回宋营求援,被潘洪绑在法标上用乱箭射死。杨继业夜梦不祥要杨六郎前往印证,后来杨继业粮草断绝,碰李陵碑而死。


《七郎托兆》七郎(陈渂鸿饰演)带四名鬼卒行路,把自己被害的事告诉父亲。


《七郎托兆》七郎(陈渂鸿饰演)耳畔挂两束白纸条,称为“鬼发”。头插羽毛表示被箭射死。


《七郎托兆》七郎脸谱为草书“虎”字的变化。

《李陵碑》这一折,主角杨继业,这是著名老生的经典剧,擅演者有谭鑫培、余叔岩、杨宝森等,都是京剧的王牌演员。《七郎托兆》为《李陵碑》的前一折,直接的、决定性的伏笔,一旦被删,根本就搞不清《李陵碑》在演什么。又加上“苏武点化”这场,中共改成是辽国特务去打击杨继业士气,剧本瞎编的错乱到极点,简直故意把谭余杨变成受特务摆布之人,毁掉老生演员(特别是衰派老生)的深度、那种至死不渝的情操、勇于面对命运的无怨无悔。

京剧失去老生特色,京剧也就不怎么像京剧了。现在京剧清唱表演,排排站唱得非常讨好,各种角色汇聚成一群报喜事的喜鹊,光有戏词,而早已无戏。

《李陵碑》是杨家将故事的高点,接下来的故事高点是《清官册》。杨继业死了,并不糊里糊涂的结束,它还要反应中国人对“真相”的态度。接下来演:杨六郎只身回京告下御状,寇准奉旨审问潘洪。不想宋皇顾念旧情,不定潘洪的罪。八贤王密函六郎,命其在黑松林设下埋伏,杀死潘洪,为父报仇。这段戏叫《清官册》,主角是寇准,马连良饰演不畏权势的寇准,被传颂一时,尤其观众看到寇准揭穿阴谋,大感振奋人心。


《七郎托兆》七郎与父兄梦中相见。传承戏曲艺术剧坊演出。


《七郎托兆》杨继业(汤伯玉饰演)乍然见到七郎十分诧异。


《七郎托兆》杨继业(汤伯玉饰演)想抱住啼哭不止的七郎。

潘杨恩怨,起因杨七郎擂台比武,打死潘洪之子潘豹。潘洪私心太重,趁机杀人,在七郎求救时,将七郎绑法标乱箭穿身、而且不派兵救重围之下的杨继业,让其冻饿而死。潘洪藉战争混乱情况以掩饰真相,以为可以不了了之。

但“直道而行”的传统文化,不允许潘洪这种含混夹杂。当法律执行不了,就采“侠”的方式,因此八贤王做裁决,恶人终受恶报。法轮功受迫害以来,多少无辜的好人受难,甚至被活摘器官盗卖,主管政法委的周永康因薄熙来事件被连带暴露,种种真相即将大白。共产党想学潘洪的抵赖、或靠宋皇的不定罪,在百姓的观感里这将是不可能的。每个生命都是有来头的,任意加害,可以不用负责任吗?共产党掩饰不了。


复兴剧场《托兆碰碑》七郎(杨宇敬饰演)之扮像。


复兴剧场《托兆碰碑》七郎(杨宇敬饰演)手持云帚,表示有神力。


复兴剧场《托兆碰碑》杨继业(谢德勤饰演)梦中见到七郎。


复兴剧场《托兆碰碑》杨继业(谢德勤饰演)唱:“宝雕弓打不着空中飞鸟,弓折弦断所为那条”。


复兴剧场《托兆碰碑》杨继业(谢德勤饰演)碰碑后,做高难度僵尸身段倒下。

《七郎托兆》演完演《李陵碑》,《李陵碑》演完演《清官册》,恶人最终被揭露,受到审判。目前流行《七郎托兆》可说必有原因,让人知道真相。这出戏分两部分:行路与见父兄,杨七郎自阴间来的“行路”,唱二黄倒板、回龙、原板;同时在杨继业这边是“五更交替”,先是“初更”杨继业盼望着七郎带救兵解围,接着“二更”杨六郎巡营回来在父亲旁边也睡觉了;“三、四更”杨七郎与父亲梦中对话,调门也是二黄倒板、回龙、原板。伴奏的胡琴以不可思议的快速伴奏,加上月琴快速的密轮,像在听倾盆大雨,紧锣密鼓,声响不减,越去越远,百虑顿消,空间得以涤清。真没想到,京剧音乐同样可以产生,像南宋词人蒋捷写“听雨”的类似感受。悟到人生,呼之欲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得意缘》中的狄云鸾与《乌龙院》中的阎惜娇是京剧花旦中的两大类型。狄云鸾天真无邪、调皮爱笑,但为了维护丈夫,却能脱离娘家,闯关而去。阎惜娇任性娇纵,原说要报宋江的恩,但有了新欢就不要旧爱宋江,一旦捉到宋江的把柄,为求斩断束缚不惜将宋江害死。
  • 清代焦循在嘉庆24年(1819年)出版的“花部农谭”已提到花部(又称乱弹)的《药茶记》这出戏,这是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的一出戏。焦循又惊又喜,没想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能如此杰出的表现正义,太难能可贵,因此他干脆称此戏为《义儿恩》 。
  •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总综合报导)台湾94岁的京剧名伶戴绮霞12月25日演出梅派经典剧码《贵妃醉酒》,全长1小时唱作俱佳,谢幕时全场欢呼鼓掌,纷纷涌到台台前拍照留念。
  • 《花子拾金》又名《拾黄金》,是丑角的玩笑剧。内容很简单,演乞丐范陶(倒过来念,谐音为讨饭)捡到一块黄金;乞丐高兴的模仿京剧生、旦、净各种唱腔,甚至其他的地方戏大唱特唱,逗得大家跟着乐和。用现代的话讲,这是一种“模仿秀”,模仿的维妙维肖足以乱真。清末名丑刘赶三演《拾黄金》,他还自备文武场,能以两手拉胡琴,两膝各缚铙钹,右足趾夹一锤,左足悬一锣,坐在桌上模仿唱《二进宫》,不只唱着生、旦、净的唱段,同时胡琴、锣钹并奏,音节谐美,令人叫绝。刘赶三还有一出也是“模仿秀”的《十八扯》(又名《兄妹串戏》),这是加上花旦由两个人来演的。
  • 胡金铨带有京剧节奏的武侠片“龙门客栈”,演变到徐克三D武侠片“龙门飞甲”,其间约有五十年,可是观众还是爱看。 武侠片(西方有骑士传奇的小说、电影)是人类投射出的情境:想像奇人义士打抱不平、救助弱小忠良、揭露真相、不顾世俗的阻扰、勇往直前。戏曲小说及文艺作品,就是有此类型,其情其景带有儿童纯真的观点,细腻、善良、栩栩如生。
  • 京剧《打侄上坟》,又称《状元谱》。由打侄、上坟两个段落所构成,两个段落分别讲了两个风俗习惯,一是“开仓放粮”,一是“清明扫墓”。这出戏,简而有力说明文化的力量,帮人达到连系、沟通、互动。人与人的裂痕,借此得以弥补。族群或社会出现不平衡,大家心量大,携手同心,心性得到提高,环境调整变好。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