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日】《武训传》从轰动一时到举国批判

人气 1256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5月20日讯】(大纪元李洋综合报导)1951年5月20日中共党魁毛泽东出于政治部署需要,对反映清朝光绪年间武训行乞兴学的传奇人生的影片《武训传》发起了一场大批判运动。令这部当时反响热烈、轰动一时的电影遭到举国批判,成为中国首部禁片。意识形态领域乃至全社会震动了几十年,影响了几代人。

《武训传》遭遇的变迁是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内变化的一个缩影。它的影响在后来已经超出了影片本身。一部普通的影片在当时掀起巨大政治波澜,兴起一场批判运动,成为了“后来世人难以想像并颇感费解的”事件。一部本为普通影片因为一场政治运动变得不再普通。

今年3月,《武训传》这部被冠以“新中国第一禁片”的电影正式发行正版DVD,此举被不少人视为“解禁”的标志。而《武训传》DVD的来源、现存拷贝的状况、这部电影所牵涉的复杂背景、历史遭遇,以及中国国产老电影的保存等都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连映数月 好评如潮

《武训传》是一部以清朝光绪年间武训(1838—1896)行乞兴学的故事为内容的中国黑白电影。1948年南京中国电影制片厂开拍,不过最早的片方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拍摄,后来由昆仑影业公司买下了拍摄权和已完成的胶片,直到1950年10月,才最终拍摄完成,并于当年底在中国大陆进行了公映。

该片由曾执导《大路》《小玩意》等经典电影的留美导演孙瑜自编自导,片中的武训由中国电影史上声名卓著的表演艺术家赵丹饰演,把武训的伟大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外,片中还云集了黄宗英、吴茵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著名影星。

从1950年底至1951年初,《武训传》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上映,取得空前的成功,受到当时各大媒体和各界观众的广泛好评,据称,当年公映时,“场场满座”。

据当年做过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在四个月内就出现了40多篇赞扬武训和 《武训传》的文章。《大众电影》还把《武训传》列为1950年十部最佳国产影片之一,杂志同时发表了《武训传》的详细故事、大量剧照、孙瑜创作谈以及赵丹撰写的文章《我怎样演武训》。这样的盛况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炫目的一笔。

广受好评 遭毛批判

然而仅仅一年过后,毛泽东则把《武训传》视为“毒草”大加批判。1951年5月20日,他亲自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应当重视〈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严厉批评了对武训及电影《武训传》的赞扬。毛认为,影片否定农民起义,是反党的毒草。6月5日,《人民日报》再次刊登了文章《赵丹与武训》,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赵丹。

1951年六七月间,毛泽东还指派江青带“武训历史调查团”去武训的家乡山东作了为期20多天的调查,写了《武训历史调查记》。据说临行前毛泽东亲自到火车站送行。同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公布了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武训历史调查记》,指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对于《武训传》的讨论演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运动。

《武训传》随即被禁止上映,孙瑜、赵丹等40多名剧组人员受到打击或牵连,以及享有“千古奇丐”美称的武训长期蒙受不白之冤。当时40多篇文章赞扬该电影的48位作者被公开点名。

曾担任南京《人民电影》周刊执行总编辑邹霆说,当年他为在《人民电影》周刊审发、撰写过几篇称赞或肯定过《武训传》的影评,曾反复当众检讨,承认自己存在“观点错误”、“思想觉悟太低”,甚至于不得不在大会主席台上“流出了忏悔的泪水”。

据报导,当年为拍摄《武训传》,孙瑜带剧组去山东调查,向当地农民了解武训的事迹。当年曾在《武训传》中饰演小武训的孙瑜之子孙栋光说,“那时每个人都说武训好,武训卖唱、行乞、变戏法,靠这些钱积累起来办了好多义学。等到江青一调查,完全两回事了。”

孙栋光说,《武训传》虽不算孙瑜最好的一部作品,却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有一场戏说的是武训被打后,发高烧做梦,梦见地狱里的穷孩子被官僚地主压迫,最后又到了天堂。这些场景在摄影棚里拍,动用了几百人,为制造烟雾效果还放干冰,这在当时好像还是第一次。” 但这些艺术上的创新后来却成为《武训传》被批“污点”之一。

毛批《武训传》用意

对于这一系列批判的来由有很多说法,有评论认为,这个发生在清朝末年山东馆陶地区的“义丐”武训“兴办义学”的故事,究竟有哪一点是值得非议的呢?对于武训,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推崇倍至、褒奖有加;对于电影《武训传》,广大公众也好评如潮。何以招致毛泽东要以“中央党报”为主阵地对其进行全国性大批判,在当时无论如何是令人费解的。

但是,时至61年后的今天,人们不难发现当年这场全国性大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的真实用意,其实并非仅仅针对电影界、教育界和文化界,它同时亦为其后来一场场的政治运动做铺垫。

另一方面,《武训传》所提倡价值观念和取向与中共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不符。显然,毛认识到武训身上具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直接与最残酷的暴力相抗衡。这就是人性的力量,是人性中真实和善良的力量。如果任武训精神发展,必然会导致中共整个意识形态大厦的坍塌。而当时中共刚刚建政不久,出于巩固新政权的需要,毛泽东发起的这场文化批判运动意在引出即将大规模进行的“知识份子思想改造”。即毛想通过政治斗争的形式,在思想上改造知识份子,从而达到为其服务的目的。“批判《武训传》是名,进行知识份子思想改造才是实。”

有学者认为,对《武训传》的批判以及后来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是毛泽东为1966年发动全面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文革”做的铺垫。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电影史的角度来看,《武训传》被批与当时私营电影公司的处境有很大关系。“当时国营的创作队伍还没建立起来,每年将近3/4的国产电影都是私营企业拍的。当时主张公私合营,但私营电影企业不愿意,一批判《武训传》,就全都愿意了。”

一场批判改写的历史

《武训传》被批判前后持续了一年多,给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并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电影史的进程。据统计,1950年,拍摄的国产剧情片29部,而1951年仅有1部。

赵丹在《武训传》中成功的饰演了主角武训,大获好评,但却因此遭遇了巨大的迫害。在《武训传》被批判后,赵丹有整整四年不能拍电影。并从此对创作也失去了信心,赵丹在《银幕形象塑造》一书中透露自己“演戏时犹如在‘九宫格’里学描红,战战兢兢,不敢再想如何才能增加人物的艺术魅力,而只求如何把人物表现得‘正确’,想像力便不够丰富了。”

“当批判的阵势突然在一个早晨拉开时,孙瑜和我简直吓傻了眼……。我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开朗,变得终日惶惶,常常寝食不安,彻夜难眠。在家里,我不再是温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却像一头暴躁的狮子,动辄大发雷霆……。批判运动总算过去了,伤痕却永久地镌刻在心上。”

赵丹之后出演的多个角色都被批为“有武训的影子”。“文革”发起后,赵丹不可幸免地成为了被专政的对象。1967年,赵丹被投入监狱。当5年多后赵丹被放出来时,他几乎都不会说话了。

导演孙瑜半生辉煌的电影事业也随之改写,此后在创作上再也没有起色。自1927年到1949年,孙瑜共拍了二十多部影片,是当时电影界首屈一指的导演。但从1950年到去世只拍了3部。

孙栋光回忆说,《武训传》遭到批判后,他父亲在创作上多少变得有些缩手缩脚,对于政治特别小心。“他尽量保持原来的风格,但以后的作品却很难有灵光闪现的东西。”

孙瑜本人在《武训传》之后基本上再没拍过好的作品,可以说他的艺术生涯就此结束了。这位才华横溢的电影人,由于《武训传》的创作,在大半生里都在无奈中苟活着,能够活下来已经算奇迹了。在晚年时,孙瑜只整理出版了《孙瑜电影剧本选集》和译作《李白诗新译》,以及自传《大路之歌》。

千古奇乞 传奇一生

《武训传》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性影片;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再现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忍辱负重的“行乞兴学”的“苦操奇行”。

武训(1838-1896),原名武七,出生于山东堂邑县(今山东冠县)。他出身贫寒,自幼丧父,随母乞讨,因苦于不识字而受恶人欺骗。为此他决心行乞兴 学,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恶人的欺压。咸丰9年(1859),21岁的武训开始了行乞集资的生涯。他手使铜杓,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 四处乞讨,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尝遍人间苦,受尽人中辱,只为“省钱修个义学院。”武训的义行感天动地,终于在他50岁之后陆续办起了3 所义学。

武训行乞办学的事迹被呈上朝廷,清廷封其为“义学正”,光绪皇帝亲笔批准给武训建牌坊的奏片、慈禧太后赏赐武训黄马褂。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清廷替他改名武训,取“垂训于世”之意。

光绪22年(1896)4月23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市民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 10年后,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训的业绩受到世人的钦敬,许多名家题词,全国出现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多处,并曾一度将原堂邑县改称武训县。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创办武训师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武训才是伟大的,他才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日前,一位只在专业书中听说过这部电影的女大学生,拿着学校的赠票前来“补课”。“本来以为这部电影会多么‘反动’,可看到最后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不是已经很‘革命’了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这样说。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武训传》大陆解禁  令人产生联想
民意托起《武训传》重见天日
《武训传》给赵丹带来的荣誉和灾难
赵丹:演《武训传》挨批斗实在想不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