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风靡世界改变生活方式 人渐失控

失去智能手机 仿佛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 人们沉迷其中越发不能自拔

人气 2572

【大纪元2012年06月12日讯】导读:智慧型手机大行其道,颠覆了民众网路使用的习惯,越来越多的时尚年轻人开始依赖智能手机,虽然这不像酗酒和毒品对人的影响那样恶劣,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失去智能手机对于这些人而言,就好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他们越来越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手机、平板电脑越发控制了人类的行为。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最近香港坊间流行一个游戏,玩法是一帮朋友一起吃饭、聚会或喝下午茶时,坐下后先拿出各人的手机,然后一部跟一部叠起来,并将这座“手机山”置于饭桌中央,就算手机响,抑或有简讯、facebook等新讯息呼叫,统统不可拿来看。谁忍不住,这顿饭就由谁请客!

这个叠手机游戏无非想让都市人重视“面对面”式的交谈机会,不要被电脑、手机等高科物支配我们的生活。

手机或将成生活的终极摇控器

手机改变了你我的生活模式与习惯,早已不在话下,近来手机应用程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且透过苹果电脑的App Store极易取得,更迅速改变使用者与手机的互动关系。现在的手机不仅可指点哪里有好吃的、如何找到朋友、何时要左转,也可当电子钱包使用。当然,还可以打电话。

永远保持通话或连线的时代,似乎已经来临。手机不再只是一对一的沟通工具,更像是随身伴侣。美国加州19岁的De Anza一年级新生伦顿表示:“没有手机我活不下去;它就跟水或食物一样。”

无线通讯产业分析师夏玛表示:“我相信手机会成为我们生活的终极摇控器;所有接触、看到、感觉到的东西,以及所有的外在通讯,都要透过手机。”

中国传媒大学曾对18岁到65岁主要智能手机使用人群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人们在进行衣食住行中的哪一种活动,手机都会对其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即使是在睡觉、开车、开会等情况下,手机邮件等都是“不可抗拒的召唤”,只要手机有来电或新信息,即使不会马上接通电话、回复信息,人们也往往会暂停手中的事情,拿起手机看一下。甚至是正处于开会等特殊情况下,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先去看一下手机。

据今日新闻网报导,台湾罗东博爱医院精神科主任黄钧蔚认为,每个人的每一天都一样只有24小时,如果走到哪就低头到哪,网路黏着时间越长,相对就压缩其他可用的时间。有些人一个小时查看手机好几次,深怕漏了什么讯息没跟上;随时查看,甚至上厕所也带着,总是低头滑啊滑的,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已经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时间的支配。

不少时尚达人用实际行动表明: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智能手机中的事情或信息是最重要的,手机已经被他们无意识地放在了重要位置。

越来越多的时尚年轻人开始依赖智能手机,虽然这不像酗酒和毒品对人的影响那样恶劣,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失去智能手机对于这些人而言,就好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他们越来越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低头族沉迷手机 人际关系恐疏离

智慧型手机大行其道,颠覆民众网路使用习惯,不少人常常埋头玩手机,因而变成了“低头族”,他们频频低头查看手机,甚至对着手机萤幕傻笑!?精神科医师提醒大家,如果过度沉迷在网路世界中,很可能会失去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

黄钧蔚说,比起传统桌上型电脑或笔记型电脑,智慧型手机同样具备网路连线的便利性,更加轻巧易带,确实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更为便捷,但是千万不能过度沉迷在网路世界。

最近Google董事主席Eric Schmidt在波士顿大学毕业礼上演讲,呼吁同学们每天关闭电子产品一小时,藉以多留时间给家人和朋友面对面谈话,以自己的感观去体验世界,欣赏生命,而不是把生活局限于一个电子屏幕上。

苹果改变的世界 好还是坏?

中时电子报发表社论《苹果改变的世界:变好还是变坏?》:“如果说20世纪末的科技世界,是由Wintel(微软与英特尔)引领风骚,那么21世纪以来的这十余年,则无疑是苹果呼风唤雨的年代。从2001年iPod问世迄今,苹果创办人乔布斯透过历代iPod、iPhone、iPad,在全球发动了一场‘耳眼手’革命。当苹果通讯产品变成比家人还亲的随身必需品,使用者弹指间就可连上天涯海角,人类社会的互动模式也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数年前当苹果手机刚崭露头角,iPhone物以稀为贵,人们的问话是赞叹句:“你有iPhone噢?” 时至今日,iPhone风靡全球,几乎成了制服机。苹果搭配丰富多元的 iTunes、成千上万的App,日复一日,渗透到更多世人的视听感观中,乔布斯也顺理成为改变世界的一代宗师。

如今,苹果创造了一个封闭的“懒人包”体系,让使用者贪图科技便利而难以自拔。手机、平板电脑越发控制了人类的行为。

当“屏幕世代”(Screen generation)与低头族势力越来越庞大,这个社会将慢慢失去用心、耐性与温度。取而代之的将是人际关系的冷漠、学习方式的速食化,以及对真实世界的冷感。

================

智能手机让我欢喜让我忧

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亦称儿童多动症)。(摄影:关宇宁/大纪元)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有人说,上帝是公平的,他让你享受手机给生活带来的精彩,也同时让你体验着手机带来的蛮多麻烦。于是,你与手机走的越近,就越被它牵制,束缚着,依赖它而生活。我们都不爱麻烦,但我们却不能不爱手机。所以,我们没的选择只能爱上拥有手机的诸多麻烦……

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诸多方便

智能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打开电话,问问siri,可方便找到在附近餐厅用餐的朋友,也能很快找到价格较实惠的加油站。人们也可以利用手机下载播放电视节目,或随时随地更新Facebook网页,或玩复杂的电动游戏。

iPhone使用者只要装上Shazam软体,把手机朝向收音机,马上可知道现在播放的歌曲与歌手名称;iPhone专用的Trapster软体,让行路人知道哪里有测速照相机。另一种应用软体Cab4me,可以帮路人叫计程车。

在日本与芬兰,手机还可以充当电子钱包,民众搭乘交通工具或在商店购物时,只要手机一刷就完成付款。

易患肌肉劳损对眼睛的伤害也很大

不过,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方便时,却也越来越多人患上各种疾病。

据大陆媒体报导,因肌肉劳损而去医院求诊的市民络绎不绝,当中因长期使用智能电话而导致劳损的患者约有三四成。肌肉劳损也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专利,在已接触的个案当中,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0岁。他因经常持续数小时使用智能手机,令颈后的肌肉血管出现梗塞,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以致麻痹症状出现。据医生介绍:这些患者由于长时间维持蜷缩低头姿势,会令其肩、颈、膊、手无法放松,从而会使他们患上俗称“iPhone手”、“iPad 肩”及“Smartphone颈”等肌肉劳损症状。

另外,智能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犹如被罩在“电子雾”中,无处躲避。一项新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长时间使用手机浏览网页,还会导致眼睛干涩和视力模糊,戴眼镜的人受影响更严重。

儿童长时间打手机 或易患多动症

随着手机使用者年龄趋向年幼化,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亦称儿童多动症)。

据韩媒报导,小学5年级的哲洙上课时间坐不上10分钟,就要站起来随意走动而常被老师批评,也常完成不了功课而遭罚站或扫除。不过哲洙一天中最大的乐趣是用手机打3个小时的电话,没话找话也要和朋友聊很久。这就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

据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近日公布的“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综合研究”指,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可能性越高。

研究结果还显示,青少年对手机电磁辐射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40%,更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

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人的睡眠

国际睡眠会议上,瑞典科学家报告说,如果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他们睡眠质量会变差,并且容易疲劳。

科研人员对21名14岁到20岁的青少年进行了对比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每天用手机打15个以上电话,发15条短信的被试青少年容易产生疲劳,平时会表现出多动不安、生活懒散、爱喝刺激性饮料、难以入睡、睡眠容易中断等现象。瑞典萨尔格伦研究院专家加比•巴德雷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使用手机,打乱了生物钟。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科学家曾对国内约1600名13岁到15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超过60%的人在晚上关灯后,仍继续使用手机。在对这些人进行一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与普通学生相比,睡觉前使用手机的学生有明显的身体疲惫感。并且,使用手机越频繁,人体的疲劳感就越明显。

==================

让人际关系不因手机而疏离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现代社会节奏过快,导致人和人之间沟通减少,人与人关系变得淡漠。有人说,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人们随心所欲地进行实时互动,它一度使人们日渐疏远的社交距离瞬间拉近。通过手机上网、视频等功能,很多老朋友虽不经常见面,却也能够获悉彼此正在发生的事情。然而,当智能手机使大部分原本需要“面对面”才能完成的事情瞬间便可完成时,人们的生活中便不再有畅谈时的开怀,书信往来时的真切。

英国调查:手机简讯改变人际关系

据刊登在英国泰晤士报的一项调查报告,手机简讯改变了人们追求浪漫关系的方式。伦敦商学院调查显示,18至24岁年龄层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半数的人们,有过以简讯来接收或是发出约会邀请的经验,也有过半数的人使用简讯交换含性意味的讯息。

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佛克斯表示,“它就像一种潜意识区块,一个排他的论坛,一般社会规范对它来说没有多大用处”。“人们通常以简讯表达真实生活中不敢说的事”。

这项调查也发现,51%的25岁以下女性,会在公共场合藉使用手机,防止别人搭讪攀谈。

今日新闻网引述台湾罗东博爱医院精神科主任黄钧蔚的话说,站在发送者角度,用手机传讯息的好处是可以先整理思绪沉淀情绪,避免冲动措词不得体、减少摩擦;可是同时也有缺点,第一你不知道对方收到了没、读了没,第二你无法得知对方第一时间的反应。相反之,如果作为收受者,所收到的是对方整理包装过的讯息,也许彬彬有礼,但就是缺少了见面三分情的互动与温度。

“心灵的距离”是智能手机无法缩短的

黄钧蔚表示,智慧型手机就等于可以随身携带的缩小版电脑,但绝对不是个“伴”,如今走在路上随处可见“低头族”,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当参加朋友聚会时,经常发现身旁的人都埋头看手机而与人交流甚少。黄钧蔚表示,他曾经在餐厅看到男女朋友对坐吃饭,却各自低头在手机上滑啊滑的,一个忙着上传美食照,一个忙着回应网路另一端如潮水般涌来的赞。到底是这对男女朋友在约会?还是在跟网友们约会?

黄钧蔚进一步说明,相约吃饭不就是想跟约会对像独处互动吗?应该好好把握眼前的美好时光,从聊天时的表情、眼神、声音语气,都有助于增进彼此的情感;如果只顾低头用手机跟远方的人连络,却鲜少抬起头关心近在眼前的亲友,“舍近求远”,岂不是可惜了吗?

时下有些民众用脸书请假、用简讯分手,用App跟老板提出离职。黄钧蔚认为,也许这些“低头族”会说这样可以避免尴尬,但说穿了,就是缺乏沟通的基本诚意,是一种“不想面对的面对”。他呼吁过度依赖网路生活的“低头族”,有时要放下手机、离开iPad,抬头多关心周遭的人事物,别疏离了人际关系。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感情交流最重要的是说话语气及肢体语言,而并非文字。现实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人际关系,这种“心灵的距离”是智能手机无法缩短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会回到“面对面”交流的环境中,去感受一见如故的情怀,去体会久违了的关怀。

(此系列文章将发表于2012年6月13日大纪元报纸焦点版)

相关新闻
日本展示智能手机 可以辨识身份
美国少年解锁苹果手机iPhone
智能手机风行 传统手机失先
新型显示屏在智能手机中受青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