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才营造心法:豆芽现象

杜书伍

人气 6
标签:

大家都吃过豆芽菜吧!豆芽生长的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短短一夜之间,竟能抽长六、七公分,且外表看起来既壮硕又饱满。

然而,豆芽的质地却异常脆弱,稍遇外力便应声断裂。

迈入资讯科技时代,事物的变化极为快速,个人与组织为因应外界环境,追求短期绩效而忽略实质内涵的“豆芽现象”,也俯拾可见,值得警愓。

第一种豆芽现象,出现在个人能力的培养上。

职场新人初学一项专业,由不会到熟的阶段,大致能掌握专业的“形”,学得快的话,很快就会觉得学会了,随后,即急于转进其他领域,却同样只学到“形”就急于转换。

表面上看来学了很多,其实都只学到该行业的“常识”,真正要用时便不堪一击。(请参考第二部〈知识与常识〉一文)

第二种豆芽现象,出现在主管的部门管理上。

有些人自基层擢升后,忽略了身为主管,一方面要精通部属所负责事物,以辅导、协助部属,一方面则要学习了解人的行为,以及组织人才团队作战的技巧,才能展现出部门绩效。

还不够融会贯通,就急着想再往上提升,不再过问基层业务,以分层负责的名义,将大部分的工作交由部属完成,久而久之却对基础运作愈形生疏,也无法辅导员工,同样是犯了豆芽现象的毛病。

在业绩的拓展上,豆芽现象也十分普遍。

比方说,为求短期内提出漂亮的业绩表现,在未建立产品或客户基础前,即以导入少数几样明星产品、服务少数几家重量级客户的方式,建立起亮丽的业绩。

倘使未能及时建立有系统的经营方法,一旦明星产品需求骤减,或者是客户转移采购时,业绩即会大起又大落,岂不也是一种豆芽现象?

观察大多数发展快速的事物,或多或少存在着豆芽现象,原因何在?

豆芽的质地脆弱,内里纤维含量不高,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抽高,并非内里坚实,实为充斥大量水分,一弹即破。

相对而言,一年才成长一、两公分的植物——桧木,质地十分坚韧,内里的纤维既粗壮又密实,长得虽慢,却以深耕密植之势,依序逐步成长。

因此,即便是狂风大雨,也不易折损其枝干,且愈长根基愈显稳固,与豆芽的脆弱,恰成鲜明对比。

但是,桧木长得虽慢,并不代表可以放缓脚步、虚度光阴。

桧木的“慢”是不躁进,针对事物的细节仔细琢磨,随着经验的累积淬炼火候,且学习到新领域时,仍同步在思索如何以新的、更高的角度改进旧领域。

如此一来,向上成长时,才能同步增加下层的扎实度。

社会经济情况会起起伏伏,产业变化、科技进展极速,新的经营模式不断在挑战既有的经营方法,因而,不论是组织或个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会不断面临挑战。

如果实力不够坚实,遇到环境遽变时,就可能惨遭灭顶,所以扎实的实力是永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但是,在讲求扎实、渐进的原则下,并不是要抹煞速度,而是两者要能拿捏得宜。

因此,一旦感觉事物的发展出现豆芽现象时,可将之视为一个警讯,提醒自己要详加检视成长背后的内涵、稳健程度,并设法在速度之外,力求其稳健度与扎实度,维持一个“成长而不紊乱”的成长步调,将能在高度竞争下兼顾成长与内涵。

一、文中共提及几类豆芽现象?能否对应到自己或周遭同仁的情况?

二、除了文中提到的现象外,从自己或周遭部门身上,是否还能连结到其他的豆芽现象?

三、亮眼、容易产生短期绩效的事物,特别容易产生豆芽现象,这也是我一再强调凡事要“踏实”、“讲求内涵”的缘故。

连结自己所负责范畴,何事是表象的亮丽,何事才能使内涵充实?

四、追求扎实的内涵必然无法兼顾成长的速度吗?为什么有人反而能后来居上?最后决胜的关键为何?@(待续)

摘编自 《打造将才基因》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关新闻
西点军校为反恐战争培养未来将才
9/18他逝世:一代将才 丰臣秀吉
农民出身的将才丰臣秀吉
台湾新店大丰国小有大将才 丰神异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