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圣伊尹论烹饪

荣欣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70
【字号】    
   标签: tags:

伊尹是夏商之际著名的历史人物,汤的谋臣,商的相国,历佐商朝三代,官拜阿衡之职。伊尹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是杰出的思想家、大臣、军事家,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更是中华厨祖。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

伊尹的身世颇为传奇,据《水经.伊水注》记载:“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明一统志》说:“空桑涧在嵩县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也就是传说伊水流域有一个古老的方国,名叫有莘氏。

一天,一个女子采桑,听到桑林之中有婴儿啼哭声,循声而找,发现一棵老桑树洞中有一个婴儿,她把婴儿抱出来,交给了有莘氏的国君,于是国君给此婴儿取名伊尹,收养在王宫中。

一说伊尹是黄帝时的大臣力牧的后裔,由于生长于伊水,故姓伊。取名伊尹,又叫伊挚。

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在青年时期,已表现其出众的才华。他自愿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他还因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于当时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

在今天中国山东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个平兀如几的小山,相传是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而在城南沙沟龙头村的“元圣祠”右厢房,则专修有三聘台以供后人凭吊。但是,当时有莘王并没有答应商汤聘任伊尹的请求,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一个大国的君主向一个小国的公主求婚,这对一个小国是无比荣耀的事,有莘氏国君答应了。并命伊尹为陪送出嫁的媵臣,送自己的女儿到商汤的都城亳。

据说伊尹到了商汤的王宫,并未获立即召见,而是被王宫的管理者派遣到厨房为奴。一天,伊尹烹调了一份鹄鸟之羹(天鹅羹),侍者送给商汤品尝后,商汤令厨师来见,伊尹这才见到商汤。

伊尹从汤的滋味说到治国的大道,从政治方略谈到军事谋略。据《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伊尹认为,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也就是尽管原料本身会有一些不好的气味,但都能够通过烹调制成美味佳肴。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也就是决定菜肴滋味的有多种因素,伊尹认为水是最基本的要素;伊尹还提到,烹饪的用火要适度,不得违背用火的道理:“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伊尹认为调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别用心去掌握体会:“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并且提到,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也就是要根据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和水、木、火这三材进行精心烹饪。经过精心烹制的美味食物,才能达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的境界。

伊尹还借烹饪言国事,提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后,很受启发,从此伊尹成为商汤心目中的贤哲和智者。

《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也就是伊尹成为了中华第一个帝王之师,被委以重任。而伊尹教给商汤一些什么知识呢?《孟子.万章》篇说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其实就是教给商汤谋伐灭夏的方略和治国驭民之道。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曾经在与商汤的对话中以医为喻,提到“有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伊尹还从医食同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生姜、肉桂为例,伊尹论证:“杨朴之姜,招摇之桂”,大概意思是说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在烹调中了解到姜、桂的辛温发散作用,转而用来治病是很自然的事情。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还曾经千里迢迢到栾川景室山隐居(《史记.殷本记》载伊尹生于伊水上游,清代“耕莘古地”石碑至今尤存,史料有记载,栾川景室山为伊尹故里。)其实质也有仰慕先人伊尹文化,追随先哲步履的含意。

伊尹在品德及其烹调技艺、论理等方面的独树一帜,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烹饪之圣。他虽耕于有莘国之野,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谙治国之道;既作皇帝的厨师,又作皇帝的“师仆”。他的烹饪伦理核心体现了中国菜的持中、协调,强调“和”的重要性,“和”才能把食材烹饪成佳肴,“和”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和”才能把事情做周全。

如今在香港、台湾等地中华烹饪界依然奉伊尹为“厨圣”、 “烹调之圣”。他所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华烹饪的不变之规。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郭文通是庆都人,在明朝嘉靖末年(1522年~1566年),做了碣石卫经历官,当时出征讨伐贼寇的各路将领,都打了败仗。百姓们人心惶惶,官兵们无心拒贼,唯独郭文通军纪严明,士气高昂……
  • “家有千金”的古代中国人如何“择婿”?榜下捉婿、以联选婿……不同的择婿方式显示不同的价值观与智慧。
  • 汤斌,字孔伯,是清朝河南睢州人,是当时的名臣,康熙时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他奉旨前去赴任时,一路布衣牛车,只跟了一老人作为随从。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年轻官员,衣冠华丽,骑马的随从众多,这些人一会儿上前面,一会儿上后面,时不时的就碰撞到汤斌的车马...
  • 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游说,就好比请野兽上西餐厅,让飞鸟去音乐馆听贝多芬一样......
  • 预言,就是预先说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小的预言是预言某个人某件事,或者预言某个人一生的命运;大的预言是预言某个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兴衰治乱。
  • 预言,就是预先说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小的预言是预言某个人某件事,或者预言某个人一生的命运;大的预言是预言某个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兴衰治乱。
  • 答应别人的事,就应秉持“真”的原则,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做到,这是为人处世之本,是一种传统美德。看一看这些不惜身家性命而谨守守信重诺做人准则的古人,真是令人由衷的钦佩。
  • 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在女儿出嫁那一天流下不舍的泪水,甚至失眠。如果女儿婚姻幸福,那么父母便是在梦中也会笑出声来…
  • 徐受天,是吴中闾门人。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遇到一个挑粪的人,挑粪人不小心将粪倒了他一身,徐受天想到挑粪为生的百姓穷苦,谅他也不可能赔他衣服鞋子,于是便忍辱准备离开....
  • 为了国家安全、人民安居乐业,孙权愿意放下身段,不计个人得失。也正因为他立于用心为江东父老考量的基础上,才能在纷乱的三国时代挺直站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