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版超“4万亿”投资计划井喷 贵州一地3万亿

人气 5

【大纪元2012年07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高紫檀报导)中国经济下行令地方政府压力增大,在中央政府“保增长”的要求下,地方政府近期纷纷出台刺激计划,在规模上已远远超出金融危机时“4万亿”计划,仅贵州一地就拟投资3万亿。这令经济学者相当担忧,中国经济在疯狂的资金刺激下,通胀将再次回升,给经济造成更难控制的恶果。

中国各地投资刺激经济计划纷纷出台

据《国际金融报》报导,中国各地“稳增长”的序幕已经拉开,宁波、南京、长沙等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地方政策,其中,长沙出台超过8,000亿元的投资计划,预计未来五年每年投资额在1,600亿元左右,而有消息称,贵州或将出台3万亿元发展规划,拟8月份公布。

该报导介绍,7月16日,浙江省宁波市率先打响了中国刺激经济政策的第一枪,公布的26条刺激经济的新政内容广泛,涉及清费减税、扩大投资、调整结构、科技创新、要素保障、营造氛围等六个方面。

随后,7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涵盖投资拉动、房地产消费、汽车消费等10个方面。

至7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也对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

而贵州拟定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于8月份公布,从各地上报2382个项目筛选出总额3万亿元左右的重点投资项目,初步提出规划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

专家:中共饮鸩止渴 乱投资又得老百姓买单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期,中共中央政府曾经推出过“4万亿”投资计划,但在经济结构难以调整的情况下,造成了重复投资、房地产泡沫和物价急剧上升等恶果。

对于此次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地推出项目和动辄数千或上万亿的投资,经济学者纷纷担忧,这将是上一轮“4万亿”投资的重演,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更大的危机。

“很明显,中国经济是出了问题。”美国华府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经济萧条严重已经让中央感到危机,而在不可能调整经济结构的情况下,投资刺激成了唯一的选择。

石藏山说,虽然这些投资计划是地方政府提出来的,肯定也是中央同意的,显然中央是想各地自谋出路,以前的四万亿,是中央财政拿钱,现在是同样刺激,包袱背到地方政府身上了。

石藏山认为,这次更大规模的刺激经济,导致的后果将比上次“4万亿”刺激计划更严重,通货膨胀将再次迅速上升。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饮鸩止渴”。

经济学家郎咸平也在其微博上生动比喻:“这情况就好比给病入膏肓的病人猛打强心针,最终会在短暂兴奋后,陷入更深危机,这些乱投资又得老百姓买单。”

烂账留给后人是中共特色 货币贬值百姓受苦

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中共政府名义上的财政收入大幅降低,卖地收入也锐减。如推出8,000多亿元投资项目的长沙市2011年财政总收入只有668.11亿元,而号称将投资3万亿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贵州省去年财政收入也只有1,330亿元。

由于并不是中央政府提出投资计划,财政困局之下,地方政府用于投资刺激经济的钱从何而来成了疑问。

石藏山说,地方政府取得资金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地方债务平台从银行融资,一个是向民间发债。估计中央政府很快就会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放松银根。

石藏山分析,地方政府的债务本来就很严重,再大量负债只能导致地方政府破产,或者银行倒闭,但在中共这个体制既不会让地方政府破产也不会让银行倒闭,最后只能中央银行背上,大量印钞使货币贬值,让民众买单,受苦的是百姓。

不过,石藏山认为,这些决策也都是中共政府的特色。“中共没有预算的硬约束,在位的乱投资,只为自己政绩,然后烂账留给下一任,高层‘十八大’交接班后,低层谁的位置怎么坐谁也不知,大家都顾眼前2-3年。”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曾撰文强调,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人。

发改委曾大量批复项目 饱受批评

此前,中共发改委在否认新“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的同时,铁道部获得2万亿授信,汽车下乡、家电补贴重新登场,机场、地铁、钢铁重大项目纷纷上马,湛江市长亲吻钢铁项目批文的图片广传网络。这曾被认为是掩耳盗铃而饱受质疑和批评,郎咸平直斥这是“换汤不换药的‘新四万亿’”。并表示,“‘新四万亿’将恶化老四万亿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也有评论称,此次地方政府的刺激计划是中央政府“金蝉脱壳”转移焦点之举。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gaozhitan@gmail.com。

(责任编辑:徐亦扬)

相关新闻
你不知道的中国 福布斯揭中国经济真相
月内二次降息 外媒聚焦中国经济
数据造假 中国经济增长大幅减弱
陈破空:北京暴雨  冲击了政权稳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