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微:参军真的“踊跃”吗?——驳“自主选择”论(二)

曾微

人气 53

【大纪元2012年08月14日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说中国现在的社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比如有“美女”头衔的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对外国人说过这样的话。[1]这话听起来,就像是中国人民为现行制度投了票似的。当然,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为现行制度投过票。那么,“自主选择”论的根据在哪里呢?

“自主选择”论的第一个根据是“小米加步枪”,上一篇我们已经分析了这个根据,证实“小米加步枪”是假,因此第一个根据是不可靠的。

“自主选择”论的第二个根据是工农群众“踊跃”参军,这说明,是人民要打倒国民党政权,要选择我们的政权,选择我们的制度。

工农群众参军真的“踊跃”吗?

我们从红军时代说起。

1930年代,中共在各根据地的征兵叫做“扩红”。

1986年8月,为张闻天编选集、写传记的小组向杨尚昆了解情况,与杨尚昆进行过一次长谈,这个谈话的录音记录稿流向了社会。那次谈话,张闻天的夫人刘英也参加了。刘英说,1933年“查田运动”的时候,[2]根据地第二次“扩红”,毛泽东直接领导她,毛给刘的批语是,“谁反对扩红就杀”。

杨尚昆说:“查田运动的结果是整了一批中农,至于富农那时早就没有了。那么在这种高压下就扩红,创造红军一百万。谁敢不当红军呀?当然扩红成绩是主要的,但是那样的方式是不好的,事实上等于抽丁,像兴国那里抽得就根本没有什么壮丁了。”[3]

这哪里是“踊跃”参军呢,这实在是强迫参军,是抓壮丁,而且比国民党的抓壮丁凶狠多了,国民党抓壮丁还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规定,不会抓得“根本没有什么壮丁了”。

“解放”战争时期,让农民“踊跃”参军的法宝就是暴力土改。中共以反封建的名义夺取了地主富农的土地,又以莫须有的名义夺取了地主富农的房屋钱财。剥夺了地主富农的土地财产之后还不够,还以斗争的方式激起对地主富农的仇恨,鼓励农民侮辱地主富农及其家人,纵容农民以私刑打死地主富农。有了这样血淋淋的“阶级仇”之后,再告诉农民必须参军,以保卫获得的“胜利果实”。如果不参军,地主富农就会反攻倒算,就会变天,“胜利果实”就会得而复失。

这是利用人性的贪欲,破坏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破坏做人的基本道德,人为树立起你死我活的敌人,然后驱使农民走上战场。

人终究是趋利避害的,没有人愿意去死,所以还是有“觉悟低”的农民想过自己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不愿意参军。负责扩军的干部就强迫。

张正隆的报告文学《雪白血红》写到了强迫东北农民参军的一个细节,大热天把农民关在一个大屋子里,把炕烧得发烫,炕上的农民受不了,一下炕,就给戴上红花,算“自愿”参军。1948年10月21日,中共东北军区给“军委总政”的报告中,谈到扩军问题时说:“动员时间短促……动员方式简单(强迫命令方式,相当普遍)”。[4]《雪白血红》被禁,对这种征兵方式的暴露是一个原因。

用上述“相当普遍”的方法征兵,“解放区”的人力被搜罗到了极致。

1948年,聂荣臻说华北军区“在人力物力动员上都是最大的限度了”,毛泽东也说“乡村人口大为减少……各区扩兵(包括东北在内)均已至饱和点”。[5]

“翻身农民”不够征用,于是被俘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就成了兵员补充的主要对象。俘虏兵被称为“解放战士”。1950年6月,周恩来在一次政务会议上说:“以军队的成分说,解放战士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5]

以前,我们总被告知,解放军“优待俘虏”,国民党军队士兵被俘之后,愿意参加中共军队的留下,不愿意的释放并发给回家路费,受此政策感动,被俘士兵也都“踊跃”参军。但是,据今天调查,在“解放”战争时期,“释放并发给回家路费”只是一种宣传,发放的路费根本不够俘虏返回家乡。[5]而绝大部分俘虏兵都被强迫而不是自愿地“被参加”了中共军队。

1948年8月,中共发布的《中央军委关于兵源补充问题的指示》说:“对俘虏士兵原则上应是一个不放,大部用于补充部队,小部用于后方生产……其不能充任战斗兵者,亦可充任担架兵、辎重兵或分配后方机关服务,调换青壮人员补充前方。一般不能服兵役之老弱,应分配在解放区就业,参加农业生产或其它生产,以增强解放区劳动力,减少敌区的劳动力。”[5]

俘虏“一个不放”,即便不能作战的老弱,也要生产劳动,这哪是“踊跃”呢?

所以,“踊跃”参军说也是靠不住的。“踊跃”参军说靠不住,“自主选择”论的第二个根据同样不能成立。

注释:

[1]见http://news.sina.com.cn/c/2011-05-14/001822461205.shtml

[2]1933年6月,中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要求把“一切冒称中农、贫农的地主、富农,完全清查出来,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财产,没收富农的土地及多余的耕牛、农具、房屋,分配给过去分田不够的及尚未分到田的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则分较坏的劳动份地。”

[3]见http://history.dwnews.com/news/2011-07-10/57892282.html

[4]见张正隆《雪白血红》,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

[5]见江林平《“解放战士”群体的产生及其规模》,《党史文献》2012年第3期

2011-06-18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台湾民意与自主选择权
蓝培纲:国殇60年--蒋介石何以失去大陆(上)
蓝培纲:蒋介石为何失去大陆(下)
刘德惠:转轮一甲子 话人间沧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