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东北战局三妙策 蒋中正支持白申辩

人气 436

【大纪元2012年08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明、林天慧综合报道)《南方周末》日前刊登对白先勇的采访,披露北伐抗日名将白崇禧关于国共内战东北战局三个阶段的剿共战略建议。

此外,有台湾资深媒体人披露,1954年台湾有人就徐蚌会战问题弹劾白崇禧。白曾经投稿申辩,蒋中正总统一字未改,当天便批准白崇禧申辩以大篇幅刊登于《中央日报》头版,显示蒋总统和中央支持白崇禧。弹劾白崇禧的企图破产告吹。

曾被两岸刻意模糊遗忘的历史

自今年4月以来,白先勇带着上下两册的《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先后走过北京、武汉、重庆、桂林、广州、上海,以及台湾——父亲白崇禧将军“战斗过的地方”,他希望通过这本新书和5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揭示曾经被两岸刻意遮蔽的历史真相,澄清关于父亲的误解。

白先勇找了各种关于父亲白崇禧将军的史料,发现有很多事情“(大陆)这边也不讲,(台湾)那边也不讲”。

1938年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扭转抗战全局的关键性战役,是国军自7.7卢沟桥事变和8.13淞沪会战以来取得的首场大捷,也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遭受的首次大败,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因上海南京等地沦陷而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情绪,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1938年4月台儿庄抗日大捷,白崇禧登上“中国Life(生活)杂志”《良友》画报5月号封面人物,成为史上第一位登上该画报封面的中国军人。(大纪元记者吴涔溪翻摄)

但是,台湾国民党的“中央抗战史”厚达700多页,提到抗战首场大捷“台儿庄大战”只有三、四页,而且没有此役最高指挥官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名字。而1965年从美国回北京的代总统李宗仁,在其《李宗仁回忆录》中也只顾讲他自己忙着调兵遣将。白先勇表示,大陆拍的电影《血战台儿庄》“把白崇禧拍成了副官,跑前跑后”,“这一仗是李、白两人打的,战前布署都是李、白两人一起做的,此役父亲也是主帅,他帮李宗仁调川军入徐州,和李并肩指挥,击败日军精锐板垣师团”, 而这段历史,在两岸好像从不存在。

倒是老上海的《良友》画报,用年代久远的照片昭示了白崇禧的赫赫战功——其中一张照片上,大本营武汉十多万人上街大游行中,高举李、白二人巨照,欢呼雀跃。

这一年,被侵华日军定为必须消灭的“头号战争罪犯”白崇禧44岁。

弹劾案风波 蒋中正支持白崇禧


徐蚌会战,白崇禧于第一时间派遣黄维第12兵团12万人支援,遭共军围歼,司令官黄维(坐最前方者)战败被俘。(大纪元记者吴涔溪翻摄)

徐蚌会战(中共称淮海战役),国民党有人指责白崇禧驻守武汉,对徐州国军“冷眼旁观”、“按兵不动”。李宗仁秘书程思远投共后,在其所写的《白崇禧传》里,对此说法遥相呼应。

台湾资深媒体人、《中国时报》前董事长林博文不久前在其博客专栏披露,白崇禧曾投稿《中央日报》自我申辩。

50年代中期,台湾的政治气候突然对四星上将白崇禧颇为不利。1954年,湖北籍国大代表但衡今提案,弹劾白崇禧1948年担任华中剿匪总司令时吞没军费及汉口中央银行库存银圆、对徐蚌会战按兵不动,拒援徐州,导致国军溃败。

就在白崇禧饱受各方围剿时,有一天,他身着四星上将(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戎装前往台北火车站附近的《中央日报》大楼。编辑部采访组副主任龚选舞先生当时在值班,一看来人,不料竟是白将军。龚在南京《中央日报》任职时,去国防部采访过汉奸受审的新闻,所以认得当时无实权的国防部长白崇禧,而实权由参谋总长陈诚执掌。龚选舞马上以“白长官”称呼白崇禧,并请他就座,并问何事可以效劳?白说,他写了一篇文章(即答复但衡今等人的诘难),不知贵报是否能登?

白崇禧把文章交给龚,龚慎重看完后表示:文章没有问题,应该可以登,但是他无权作主,必须向上级请示,今天一定会给白长官回复。

龚选舞按《中央日报》处理重要稿件的规定,把白崇禧的文章交给主笔室转呈总主笔、蒋中正的文胆陶希圣。主持国民党党报并能“通天”的陶希圣,把白氏的文章再转呈蒋中正总统审阅。

林博文表示,蒋中正总统对白崇禧的申辩稿一字未改,当天便批准在第二天以大篇幅刊登于党报《中央日报》头版,这很明显表示蒋总统和中央支持白崇禧。

最后,但衡今弹劾白崇禧的企图落空告吹。

资深媒体人林博文问亲睹亲历国共内战的资深记者龚选舞,徐蚌会战国军惨败是造成大陆沦陷的关键吗?龚迅速而又明确地回答说:“不是!东北丢了,才是关键!”

龚老的看法和白崇禧的看法,不谋而合。白崇禧在台湾中研院近史所的口述历史中强调,大陆之沦陷,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因素,军事失败造成经济崩溃。

白崇禧答辩 千余国大代表热烈鼓掌

1954年3月,对于但衡今的弹劾,白先勇书中如此描述白崇禧答辩的场面:“在‘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上,父亲亲自上陈,一一答辩,千余国大代表给予热烈掌声,公道自在人心。”

尽管如此,误会依然长期存在。当年资深报人潘公展就在《新闻天地》杂志上撰文说:“华中的大军视徐淮之告急,若秦越之不相关。”

1954年白崇禧写了一封致潘公展的信登在《新闻天地》上,称潘文有不实:“总之,大陆陷……匹夫有责,军人职责,更为重大,崇禧以待罪之身,对我十数万袍泽戡乱报国、奋斗牺牲之忠勇事迹,诚不忍其无辜湮没,含冤九泉,掬诚略述,藉答高明。”

“父亲对东北战局有三个建议”


1946年5月,国防部长白崇禧督战指挥国军在东北四平大败林彪共军,美国立即施压,蒋中正被迫宣布停战,国共双方军事从此惊天大逆转。(网络图片)

白先勇回忆说,在台湾有很多次,平日喜怒不形于色的父亲白崇禧提起四平街战役,不胜感叹,扼腕顿足。

1946年4月,国共双方在东北战略重镇吉林省四平开始了第一次主力决战。在战事持久拉锯不下,双方攻守最激烈的时候,蒋介石派首任国防部长白崇禧于5月17日飞赴东北督战。“小诸葛”一到东北,即召开军事作战会议,国军士气大振。杜聿明所部孙立人、廖耀湘、陈明仁等精锐国军只用三天时间便攻克四平,将林彪十多万共军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数万,林彪化妆成伙夫随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到哈尔滨和长春。

当时,据情报,长春有六千苏联红军,南京国民政府怕跟苏联冲突起来,酿成国际事件,命令国军不能开进长春。

白崇禧担心痛失良机,顶住压力命令杜聿明进攻长春,自己赶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长春城破,白崇禧希望乘胜追击拿下哈尔滨,并希望自己留在东北指挥。但是,蒋介石迫于美国马歇尔的压力,下令白崇禧回南京,并宣布东北停战。

林彪残兵败将因此而得到喘息机会,死灰复燃,国军再也没能到过哈尔滨,最后东北和华北一并沦陷于林彪共军。此乃白崇禧将军一生的憾恨。

蒋介石后来也终于反省他在1946年6月6日颁发第二次停战令对东北战局的影响,在他撰写的《苏俄在中国》中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可说这第二次停战令之结果,就是政府在东北最后失败之唯一关键。”

白先勇看了蒋介石日记,蒋在那几天痛批马歇尔。后来国共在华北打起来,马歇尔又七上庐山施压,蒋介石不肯再停战。为此,马歇尔把对蒋政府的美援切断了八个月之久。

白先勇表示:抗战胜利后,东北是中共的第一目标。国军在抗战时都去了云南广西等南方。父亲白崇禧认为把南边的国军运到东北是孤军深入,补给线太长。而华北一直是共产党在经营,国军空虚,先稳定华北,比占领东北更重要。但国军还是去了东北。辽沈一败,影响整个内战大局,如果以华北为中心,可能结果又不一样。

白先勇说,父亲白崇禧当年对东北有三个阶段的战略建议:巩固华北;到东北,打胜了就得追击到底;东北大势已去时,他觉得不应坚守长春、永吉,而应把兵拉到沈阳以南,据锦州而守,这样不至于被共军包围起来各个击破。可惜,这三项剿共战略建议,蒋介石均未采纳。

“少数真正了解共产党的人”

白先勇表示,看蒋中正的日记,国共内战,国民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低估了共军,以为他们刚从窑洞爬出来,没飞机、没大炮。不晓得共产党的厉害,父亲白崇禧可能是国军里很少数真正了解共产党的人。

白先勇说,父亲在北伐时就跟共产党交手过很多次,他认为共产党有组织能力,有信仰指导,还有共产国际的支援,不是普通的军队。

事实上,与国民党内大多数人物不同,白崇禧对共产党认识非常深刻透彻,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中华民族旷古未有之祸害,必须坚决肃清。白崇禧一生,反共立场始终坚定如一,从不因为中共之盅惑而有过丝毫动摇。

早在1938年抗战初期,白崇禧就坚持力主国军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积极配合正规战,以扩大面的占领。白将军的提议获得蒋中正支持采纳为国策,军委会通令全国各战区实行。白崇禧直接指挥掌握的桂军在安徽等地在开展抗日游击战的同时,严厉打击图谋不轨、抢占地盘的共军。

1944年,白崇禧就预见到日本投降时,国军主力远在大西南的国民政府,面临着接收北方失土时间上的劣势,因而力主由美军代为接收,以防中共抢先。

1945年,抗战甫一胜利,白崇禧便一再强调:“对中共问题,除武力外,别无解决办法。” 白崇禧主张先剿共而后整军裁军,他向蒋中正郑重建议,应乘抗日战胜余威,先将共军彻底剿灭,而后裁军和行宪,否则将给中共以可乘之机坐大。

战后急于从事经济建设和推行民主宪政的蒋中正未予采纳。

“怎么能说抗战是军阀打的呢?”


1937年,淞沪会战战场,铁血桂军向日军冲锋反击。10月的一天,仅桂军廖磊集团军便战死6位旅长,上万桂军敢死队队员大部分壮烈牺牲。白崇禧痛心疾首,连日饮食不进,谋思抗战对策。(视频《不朽的光荣》中的一画面。)

白先勇认为,父亲白崇禧不是“桂系军阀”。“军阀”等于说是一个地方的军事头头,只顾区域性利益。父亲一生大部分在中央,武昌起义、北伐、抗战都是全国性的。“怎么能说抗战是军阀打的呢?”

在广西八年,那是有点割据的意思。但即便那时,他的利益也不在广西,他们的视野是全国性的。“九一八”一发生,他就练兵,准备抗战。抗战一打响,父亲最先从广西出兵,数量也多,40万军队。

事实上,自“九‧一八”事变之后,白崇禧是全中国主张抗战最坚决的将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白崇禧上将乘坐蒋介石所派的专机飞抵南京,是第一个抵京与蒋“共赴国难”的地方高级将领。第二天,日本报纸就以醒目大标题宣布:“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

抗战出征前,李宗仁、白崇禧联名发表《告广西党政军全体同志暨全省同胞书》和《训勉全体将士书》:

“我英勇的将士们,这是民族自卫的战争,我们不甘亡国,我们不甘灭种,我们要为保国卫民而战,为拯救我们自己而战,从这一战,争取我们民族的生存,发展我们中华的国运。”

“我们两肩担负全民族生存的重任,我们父母妻子及4.7亿的中国同胞,指望我们拿头颅热血,去挽救他们自己民族的危亡,我们纵然受尽千辛万苦,也绝不能退缩,我们要做个堂堂的好汉,把一切贡献给国家,把生命贡献给这次神圣的抗战。”

国民政府1945年统计,抗战期间,广西出兵100万,人数在全中国排第二,按人口比例排第一。 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占全省1200万人之近40%,为全国之最。

蒋总统旌表白崇禧“忠贞为国”

1966年12月,白崇禧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蒋中正下令给白崇禧的葬礼是国葬规格,非常隆重。12月9日早上7点50分,蒋中正总统第一个前来祭悼白崇禧。白先勇表示,蒋中正满脸哀容,是真的悲伤,那是一种“革命尚未成功”,而昔日同志和战友已经逝去的悲伤。蒋经国代表国防部主祭,陆海空三军、联勤总司令部的各位总司令和部长都前来祭悼英雄。

蒋中正总统特亲笔题词,旌表白崇禧将军“忠贞为国”“轸念勋猷 健生同志千古”

美国《纽约时报》当天自台北发布特讯报道,称赞白崇禧将军为“中华民国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和将领”。


(视频:《父亲与民国》台北发布会现场播放白崇禧记录片 :1966年,蒋中正总统率领众官员第一个前往祭悼白崇禧的国葬;1947年,国防部长白崇禧莅台视察国军和处理二二八事变;1944年,白母马太夫人90岁大寿,蒋委员长特派参谋总长何应钦代表他本人为白母祝寿,白崇禧将军全家与5万多军民以及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等将领参加祝寿。)


(视频:捍卫中华 战神白崇禧—— 碧血黄花岗 万世流芳颂


(视频:中华战神白崇禧 —— 青天白日旗飞扬 永恒不灭英雄的光芒


(视频:战神白崇禧 —— 巍巍大中华 梅花千古颂


(视频:不朽的光荣—— 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 1945年8月,蒋中正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历时14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战,采用白崇禧上将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战战略,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迎来了近代历史上最伟大与荣耀的时刻。)


(视频:1945年10月10日,日军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 :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北平十万余民众和美、英、苏、法等国代表观礼,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胜利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


(视频:《一寸河山一寸血》(23) 日机轰炸蒋中正故乡,白崇禧论克敌制胜,桂南会战昆仑关攻坚战大捷,消灭日本“钢军”。


(视频:《一寸河山一寸血》(14)—— 徐州会战血战台儿庄,蒋中正亲临视察,白崇禧助李宗仁获大捷 )


(点击观看视频:中华战神白崇禧投身辛亥革命,统一广西,北伐、 抗战、 剿共 ———— 统一广西后,敬仰孙中山的白崇禧在桂林独秀峰下,专门建立了一座中山纪念塔和仰止亭,上书两行大字“中山不死,主义常新” 。)


(视频:《父亲与民国》在台湾 白先勇说白崇禧、民国、蒋中正 (台湾卫星电视台TVBS看板人物):在台湾17年,白崇禧将军念念不忘光复中华河山,去世前还在操心谋划国军的反攻大陆战略。60多年后,白先勇又走进了南京总统府,在当年蒋中正授予父亲国防部长大印的那个礼堂,参加“白崇禧与中国历史”研讨会。 )


(视频:中华民国国军军歌《老兵》:道不完南征北伐的往事 报国的心意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鲜花

相关新闻
真言:风云变幻 抗日将军吕文贞误入歧途
【历史今日】“战神”白崇禧诞生护中华
【历史今日】蒋中正捍卫中华彪炳千秋(上)
【历史今日】蒋中正捍卫中华彪炳千秋(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