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竹南.中港溪官义渡生态公园.中港慈裕宫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4
标签:
官义渡生态公园红树林保护区。

官义渡生态公园位于苗栗中港溪河口北岸的塭仔头渔港附近,竹南镇公所在此地设有官义渡纪念碑, 这里也是苗栗县重要的红树林保护区。

这一带滨临海岸,早期设有鱼塭,地名为“塭内”,这里最靠近海滨,所以被称为“塭仔头”, 有一座小型渔港,设有简易的码头,可停放小型舢舨渔船。

塭仔头位于中港溪及其支流射流溪的会流处,水岸生长着一大片水笔仔纯林。 来到这里,很容易亲近红树林,公园停车场旁的步道,隔者栏杆, 就可以近距离的观赏红树林,一枝枝如笔的水笔仔,倒悬于枝头,正等着成熟后胎生落土生长。 红树林所在的泥滩位处海洋与河川交界,生态丰富,不少潮居的海洋生物栖息其间,所以这里也成为候鸟避冬的栖息地。

塭仔头也是一处历史遗址,清朝时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淡水厅在这里设立义官渡, 免费以渡船协助民众横渡中港溪,以利南北行旅往来。

台湾的河川,多流短急促,仅能倚赖船渡。当时淡水厅幅员辽阔,南起大甲溪,北至鸡笼头,中间有无数大川溪流, 而民营的船渡业者把持船渡,动辄以海潮汹潮或河川湍急为借口,姿意需索,或载至中流始为勒索, 若有不从,甚至挤人入水,造成往来商旅民众的愁苦民怨。

塭仔头渔港

有鉴于此,淡水厅同知娄云(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亲自考查各地船渡, 选定六条危险河川(注1),设置官义渡, 购置船只,雇用船夫,民众随到随渡,免费搭乘渡船。

当时娄云率先捐银三佰圆倡设,并向地方绅仕募款得近九千圆,做为官义渡的资金, 购买田地,以每年佃租收入以维持官义渡营运所需费用。

官义渡生态公园内,立有道光十六年(1836)娄云所立的“中港溪官义渡”复制石碑,为当时的官府公告, 内容如下:

“道光丁酉年起,建设义渡,由官给发工食,往来行人,随到随渡,不准需索分文,如违鸣官严办。”

淡水厅是当时台湾府最早成立官义渡的县厅,总称“淡水义渡”,是台湾最早由官方设置的义渡组织。同一时期, 彰化县朴仔堡刘章职创立的“(东势)义渡会”,则是民间最早的义渡会组织之一。

娄云当时的这项政绩被视为是一大德政,而勤政爱民的娄云也得到淡水厅人民的爱戴与感念, 清代台湾文人吴子光,著有〈淡水义渡记〉, 称赞娄云的这一政绩。

清代的台湾,吏治向来败坏,乾隆五十二年(1787)来台平定林爽文事件的福康安将军,事后曾向朝廷参奏,指出台湾官府贪渎的情形:

“文职自道员以至厅、县,武职自总兵以至守备、千总,巡查口岸出入船只,于定例收取办公、饭食之外,婪索陋规,每年竟至盈千累万。”

可说是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文官、武官都贪。不过也并不是无官不贪,其中也有一些以民生为念、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员, 淡水厅同知娄云就是其中一例。一百七十几年后,义渡纪念碑伫立于中港溪的义渡旧址,娄云的政绩没有被历史遗忘。

中港溪官义渡(复制)古碑。

昔日义渡处,今日已有五福大桥跨越中港溪。

中港溪官义渡(复制)古碑。 昔日义渡处,今日已有五福大桥跨越中港溪。

中港慈裕宫(国家三级古迹)

离开官义渡生态公园,续沿着明胜路前行,即可一路进入竹南市区。我想顺道去走访中港慈裕宫。

竹南,旧称“中港”,地名起源,或说因此地位居台湾南北港口的中间,故名为“中港”; 或说地名源自平埔族道卡斯族中港社。真实如何,已不可考。

中港开发的历史甚早,汉人在明朝永历年间即从中港溪河口上岸,入垦此地。 桂王永历六年(1652),沈光文所着的《台湾舆图考》就已出现中港地名。 随着汉人入垦中港,也带来了妈祖的信仰。

因此中港慈裕宫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最初妈祖庙草建于塭仔头港口附近,随着河口地理的变迁,曾几度迁庙,最后落脚于中港旧街的现址。

中港慈裕宫是国家三级古迹,是知名古庙,而竹南又是苗栗的大镇, 我本以为慈裕宫前的老街应有不少热食热饮或地方小吃,抵达后才发现老街几乎没什么商店, 冷冷清清,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慈裕宫离竹南热闹的市中心及火车站还有一大段距离。百年前,这里是中港最热闹的市街, 新设的火车站却远在市街东边二、三公里外的稻田里。当时地方反对火车经过, 认为会破坏风水,且火车没什么用,价票昂贵,不如用走路或用牛车、挑夫运送货品来得实用。 于是火车站只能设在偏远的郊外。

当时的地方领袖要拥有远见,其实并不容易,而百年后的我们,则可以清楚的看到历史演变的结果。

中港,过去又有“金色中港”的美名,这里是台湾金纸生产的重镇,繁荣时期曾有几百家的金银纸加工厂。 各工厂或街埕广场曝晒的金银纸,在阳光照耀下,发生闪闪的金色光芒,因而有了这样的美名。

随着时代变迁,这项金色产业已走向夕阳。我在慈裕宫前的老街,只看到一家商号,店内堆着金纸成品。 今天的中港,不再金光闪闪,天空显得有些灰濛失色。

“与天同功”古碑

我来到中港慈裕宫,特别想看庙内的一块古匾及一座古碑,都是我曾读过的台湾历史。

悬在慈裕宫大殿神龛上的“与天同功”匾,是光绪八年(1882)皇帝御赐的匾额, 此事缘起于光绪七年台湾进行的一项划时代的桥梁工程。

当时福建巡抚岑毓英来台视查,深感于大甲溪造成南北交通往来不便, 于是决定建造大甲溪桥。八月开始筹建,以铁笼装石作为桥墩,由福建船政局制造,同时兴筑大甲溪两岸长堤,以开垦两岸的河岸地。

当时岑毓英亲自来台督办大甲溪桥修建,而福州载运器材船只却遇风浪延宕,岑毓英在中港等无音讯,心情焦急。 中港仕绅建议至慈裕宫祈求妈祖庇佑,祭拜之后,果然天气好转,船货平安抵达。

于是岑毓英奏请光绪皇帝赐匾以酬谢妈祖的恩典。据《德宗实录》光绪七年十月十五日记录: “以神灵显应,颁台湾各属天后庙匾额曰: “与天同功”。” 当时台南的大天后宫、大甲镇澜宫、中港慈裕宫都收到皇帝御赐的“与天同功”匾额。

大甲溪桥全长一百五十丈(约500公尺),筹款二、三十万圆,大半由地方仕绅捐输, 利用大甲溪冬季水位低时赶工建造,短短半年即告完工。 岑毓英于光绪八年三月离台时,写有《大甲溪铁桥》一诗,以纪此事:

甲溪如海阔茫茫, 病涉民间廑是伤。
昔日帝封今有奠, 狂澜自此庆安详。

大甲溪桥梁工程是划时代的,比刘铭传于光绪十五年(1889)建造的台北桥(长约480公尺, 跨越淡水河,连接三重埔与大稻埕)还早了七年。有学者认为大甲溪桥的工程是台湾近代化的开端。

大甲溪桥完工后,光绪八年(1882)六月,台风豪雨造成大甲溪山洪爆发,冲毁大甲溪桥梁。由于修复经费至钜, 民间不愿再捐款赞助工程,大甲溪桥只好废弃,只有短短三、四个月的寿命而已。

中垅泉漳和睦碑

中港慈裕宫的后院园内立有两块古碑,其中之一是淡水厅同知曹瑾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立的 “中垅泉漳和睦碑”,见证了台湾漳泉械斗的历史。

台湾族群之间相互械斗,起自康熙晚期,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一百多年来,情况愈演愈烈。 道光六年(1846),中港爆发严重漳泉械斗,连慈裕宫都难以幸免,遭到焚毁,妈祖与民同灾。 道光十八年(1836),慈裕宫才迁建于中港街现址。

道光二十四年(1844),彰化县爆发泉、漳分类械斗,并有向北蔓延的趋势,曹谨得知消息,急调义勇赶赴大甲防范。 曹瑾特别告谕中港、后垅的漳泉地方领袖,务必相互容忍,并约束子弟,终于避免一场可能血腥冲突,使地方得以安宁。

当时曹瑾勒石立“中垅泉漳和睦碑”于慈裕宫前(注2),宣达泉漳和睦,稳固双方情谊,即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曹瑾也是清代台湾难得的优秀官员。道光十七年(1837),他在凤山县知县任内,留心民生疾苦, 完成了台湾南部最大的灌溉水圳,因而稻谷丰收,百姓生活富足,后来县民将他所完成的水圳设施称为“曹公圳”, 并设立“曹公祠”,以感念其功绩,祀奉至今不绝。

道光二十四年时,虽然曹瑾努力倡导族群和解,又在中港慈裕宫立碑,有妈祖婆做见证, 但台湾各族群之间相互械斗,结怨已久,并没有因此而消弭。到了咸丰年间,又更趋严重。 以淡水厅为例,在咸丰时代(1850-1861),咸丰三、四、九、十年,就爆发了四次大械斗。

在“中垅泉漳和睦碑”的碑文里,曹瑾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来自不同的省份(如闽、粤)或不同的郡邑(如漳、泉)的移民, 大家来到台湾定居之后,就都是台湾(府)人了,何必再划分彼此及地域呢?这样的衷心期盼,却一直到1895年之后才完全获得实现。

以前还区分漳州人、泉州人或客家人,彼此械斗,互不相让,以至纷纷扰扰。新的统治者来到后,大家通通都是台湾人, 被置于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之下,低人一等。新的民族矛盾从此取代了以往台湾人之间省籍及地域的心结。

旅游日期:2011.12.14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注1:这六条河川分别为: 大甲溪、房里溪(有义渡碑,现移至苑里顺天宫保存)、中港溪、盐水港溪、 井水港溪、柑尾溪。

注2:中垅泉漳和睦碑记内容如下:(原文无标点符号)
特授台湾北路淡水总捕分府、加十级、纪录十次曹,为中垅泉漳和睦碑记
天地之性,人为贵,而人与人尤为同类而相亲。故同在一国则亲于一国、 同在一乡则亲于一乡,无分亲疏、无分疆界,子夏“四海兄弟”之言,原不诬也。 台湾生齿日繁,民风不古,而其势最凶、其害最烈者,莫如分气类而动干戈。 有时变而闽、粤,有时变而漳、泉。粤人与吾异省者也,至同在台,亦台人而已矣, 何分于闽、粤?若漳、泉,则同省者也,以全省而论,则府属相毗连而言语相通、 往来相近者,莫如泉、漳。故无论丝萝缔好有如兄弟,即分域而居, 而其间有泉人而派分自漳者、有漳人而派分自泉者,彼此均同一气, 况迁籍来台,是又以两府而联为一府,且又以一府而同居一县,当不知如何亲爱、如何和睦? 乃以变起一时,遂至秦、越异视,竟如仇雠,此尤令人不可解者也。

孟子曰:“今有同室之人斗者,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往救云者, 非助同室以为斗,乃劝而止之之意也。又曰:“乡邻有斗者,虽闭户可也。” 闭户云者,谓夫乡邻有斗,斗固与吾不相干属也。今以我泉、漳之人而同居淡水之地, 其视嘉、彰诸属即乡邻也。使其同室操戈,尚当及时救止; 乃往往以乡邻之起衅,因而闻风震动,同室异观。其始也,彼此互相搬移; 其继也,中于奸徒之煽惑,变生仓猝,祸起无端,迨大宪按临拏办,而村墟已成焦土, 死伤横积如山。至是而始悔,当时苟其闭户静观,同心约束,万不致此,亦已晚矣。

我中、垅蕞尔微区,泉漳杂处,前经历遭变乱,元气于今尚未尽复。近因彰属分类, 街、庄同人恐蹈前辙,互相保结,安堵如常,惟联盟结好已成于一日,而库乐和亲须期诸百年, 爰勒贞民(王+民;贞民,石碑的美称),以垂永久。 所愿自今以后,尔无我诈、我无尔虞,不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共敦古处之风; 行将睦姻任恤、耦俱无猜(语出《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 耦俱,指相处融洽。),同享升平之乐,岂不休(美)哉!是为记。

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阳月)穀旦。

[旅行照片]

塭仔头渔港红树林保护区。

中港溪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保护区观景台。

水笔仔。

新立的中港官义渡纪念公园碑(2001年)。

官义渡生态公园赏鸟区。

中港慈裕宫前的老街。

中港慈裕宫(国家三级古迹)。

嘉庆丙子年的旧石柱

慈裕宫的古碑。
右:中垅泉漳和睦碑
左:严禁差役借端扰累碑。乾隆五十三年(1788),禁止差役扰民的碑石

相关新闻
新北市瑞芳 .猴硐国小.猴硐旧火车隧道群
苗栗通霄.挑盐古道
苗栗三义 .挑柴古道.胜兴车站
苗栗造桥 .剑潭古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