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公司拟采铜矿 阿富汗数千年古迹将覆灭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9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陈俊村编译报导)阿富汗洛迦省(Logar)的考古遗址艾娜克(Mes Aynak)具有2,600年的历史,该地区拥有大型寺庙、几千座佛像和许多佛教文物,是古代丝路上的重要据点,也是贸易和宗教上的国际枢纽。然而,由于一家中国采矿公司计划在年底开采当地的铜矿,这些文明古迹将全部遭到摧毁。此事已引起国际社会与媒体的高度关注。

CNN于9月24日发表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Medill School ofJournalism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助理教授贺夫曼(Brent Huffman)的文章称,在该佛教遗址下方,还有一处更古老、尚未挖掘的铜器时代遗址。但中共国营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将于12月底对当地的铜矿进行开采,这些古迹和附近6个村落与山脊将悉数遭到破坏。

正在艾娜克遗址拍摄纪录片的贺夫曼表示,中冶公司于2007年以30亿美元的代价取得该地区30年的使用权。该公司计划从遗址正下方开采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铜矿。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该公司在2009年允诺给予考古学家3年的时间抢救古文物。

考古学家说,他们需要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但被迫接受中冶公司的时间表。

目前,由1个法国考古协会主导的3个国际考古团队,正在尽力抢救古文物,他们主要是搬迁可移动的物品,而非保护佛像等各式结构。考古学家现在只剩下不到4个月的时间,而且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因为洛迦省居民经常以火箭和地雷攻击中冶公司的矿址和该考古遗址,以报复塔利班政权被击垮。

贺夫曼认为,艾娜克证明阿富汗经由丝路与亚洲各地互通有无。阿富汗应正视学习自身文化历史的价值,也应为这一代人和后代子孙声明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而艾娜克的文物正是关键因素。

这些佛像躲过劫掠、酷暑与严寒、还有持续30多年的内战威胁,可谓奇迹。而艾娜克遗址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它,也不能说不神奇。

不幸的是,艾娜克遭遇一些强大的敌人。中冶公司、世界银行和阿富汗政府都希望早日开采铜矿,他们希望此地成为阿富汗撷取资源的典范。

贺夫曼说,他经常听到人们谈论开采此铜矿对阿富汗有利,但事实并非如此。阿富汗人民绝对无法从这座铜矿或其它国际采矿业中获得利益。

他相信中国人会带自己的劳工来管理这座铜矿,而阿富汗人只能获得低薪、像奴隶一样的职位。

很多矿业专家告诉贺夫曼说,开采这座铜矿会使艾娜克遭受毒物污染,这些污染将是永久的,不但河流会被污染,毒物也会扩散到其它区,而当地居民却从未被告知这些危险。

如此,阿富汗人不但会失去能揭示其重要历史的古代遗址,也会失去这片土地和生长于此的一切。

贺夫曼说,这对阿富汗人一点好处也没有。他们将面对无法逆转的环境浩劫,也将永远失去无价的文化遗产。

饱受诟病的中国海外投资

中国近年来海外投资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增长的还有海外对中国海外投资的负面印象。

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集中中国的海外投资问题,1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该论坛的一个讨论会上表示,外界有这样一种看法,中共是资源掠夺者、新殖民主义者,以及技术盗用者,也就是说,中共不按规则行事。

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中之重是资源与能源型企业。但中国的海外投资往往以破坏它国环境生态安全为代价。以非洲为例,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于石油开采、木材开采和修建大坝。这些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例如中国石油公司大量征用土地,破坏了当地传统生计,导致上尼罗河北部的居民流离失所。

更兼中国政府漠视人权并支持非洲国家的独裁政府,这使中国公司及中国人在当地不受欢迎,劳资关系恶劣,当地人的武装组织袭击中国工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安全风险日益增多。

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反感也日益高涨。中国投入36亿美元在缅北伊洛瓦底江上兴建大坝,造成不少土着流离失所,一直遭到该国人民强烈反对,中国则倚仗自己的强势地位迫使缅甸军政府予以镇压。但2011年9月新总理吴登盛上台之后,缅甸政府宣称暂停这座大坝的兴建。

何清涟在文章中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行为,无论是寻租,还是不重视甚至破坏生态环境,或者缺乏诚信,以及忽视劳工人权,均源自于中共的政治制度与价值观,即“中国模式”。世界各国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恶评,就是对以膜拜金权政治、漠视人权、罔顾生态保护为特点的中国模式的否定。

有大陆网友称:中共当局的在外投资无非跟当地专制独裁者及其权贵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劫掠压榨当地劳动百姓。

(责任编辑:毕儒宗、林诗远)

相关新闻
中国查明铁矿铜矿区4222个
世界最大地下铜矿场继续罢工
中资秘鲁开采铜矿   9成民众反对
中获阿富汗铜矿权 美国防部担忧影响士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