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月饼证券化折射乱像种种

晴朗

人气 9

【大纪元2012年09月28日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品尝月饼,是世代相传的中国传统佳节。然而,在今天,月饼文化变成了月饼经济,月饼被证券化成为类似期货的金融产品──“月饼券”。月饼的虚拟经济,脱离了月饼的生产销售而运行。月饼券大肆流通,倒买倒卖月饼券的黄牛党在商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月饼厂商仅仅买卖他们印的纸──月饼券,就能连连发财。

商家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现像:虽然吃月饼的越来越少,月饼产能过剩,但是,中国人讲究过中秋节,月饼必不可少。并且,中秋送礼天经地义,正好给平时不便送礼和受礼的人们一个良机。

然而,中秋节只有1天,月饼保质期有限,生产多少合适,生产什么样的可行,怎么才能只赚不赔,避免过期浪费?

在试过了做燕鲍翅等非传统月饼馅料;搭售烟、酒、茶叶;附赠白金项链、高尔夫球杆;甚至2003年昆明出现31万元的月饼礼盒,包括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 房,等等花样繁多的营销策略;经历了2004年政府整治“天价月饼”;和 2005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公告》。然而,整治的雷声大雨点小,一年又一 年到今天,一个“成熟的”月饼“虚拟经济”衍生出来了。

据媒体报导:仅上海生产、经销月饼的企业今年就发放了920多万张月饼券,这是涉及百多亿市值的“月饼经济”。

月饼券是怎么运行,又是怎么赚钱的呢?比如,月饼厂商将一张面值为100元的月饼券以6-7折卖给一家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再把月饼券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有的员工拿着月饼券去店里兑换月饼;有的不想吃月饼,或者有多余的,就以4-6折的价格把月饼券卖给“黄牛”;“黄牛”再加价把券卖给其他消费者;卖 不掉的则以4-5折的价格卖回给印券的厂家。有的月饼厂商甚至直接把月饼券折价卖给“黄牛”。

在这个利益链条上:厂家在不生产月饼只卖券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两折利润;而黄牛通过低买高卖从消费者和厂家身上获利两道,为此甚至产生了“饼票集团”和网络上的“职业买家”。消费者觉得自己买了便宜货,或凭券赚了钱也自得其乐。

问题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怎么可能有买卖双方都不赔只赚的生意?他们赚的钱是从哪里溢出的?答案很简单:月饼的高额利润。月饼的暴利和“券比饼多”使月 饼厂商稳赚,使空手套白狼的“黄牛”不亏,有媒体披露了一盒月饼成本仅占1/10的事实。当你以为在这张月饼券上捡了便宜赚了钱的时候,你已经在那块你吃 的月饼上赔了钱。因此,厂商和黄牛赚的是最终消费者的钱,换句话说,亏本的是买月饼的单位和个人。

如果按照真实的市场供求,月饼价格势必 跌落。然而,商家用月饼券维持了一个月饼价格的虚高。而这样的虚高得以维持,又是因为他们深知中国各级政府和国有部门的公款消费实力,要借中秋月饼发放员 工福利,拉关系送礼。这些钱分明是纳税人的钱,但是对于这样的公款消费,民众不仅没有监督权,甚至自以为成了“借光者”。不仅如此,一批投机倒把的黄牛党帮助实现和推动这一虚拟经济。他们月入万元,“干一个月,够半年花”。

在这些利益链条中,在月饼团购中,背后还有什么样的交易虽然没有被过多揭露,但是一定有可想而知的腐败。厂商虚高标价,通过黄牛倒卖,再低价收购,赚取差价,是一种欺诈行为。政府的职责分明是要维护市场秩序的,然而他 们深陷其中,成为利益链中的一个大环,纵容这个无厘头的月饼虚拟经济,助长腐败和浪费,也毁掉了中国人的中秋佳节。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相关新闻
中秋北京推真金白银月饼 多给政府机关送礼
浓浓中秋情意 弘扬传统文化习俗
【金紫元】:人吃人是中共“国家机密”
蔡慎坤:天价金银月饼畅销意味着什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