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医故事:黄帝尊师重道

胡乃文(中医师)

黄帝(柚子/大纪元)

人气: 534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医学上最重要的一本典籍堪称《黄帝内经》,乃黄帝和他的臣子歧伯讨论医学的书籍,其内容不仅是医学之道,也提到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现在所知道的气象、天文等知识,与《黄帝内经》也有很大的关系。黄帝之所以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明君,与其尊师重道的精神息息相关。

在中国古代,对于拜师是非常慎重的,可从上古时代黄帝拜广成子为师的故事中,可见一斑。黄帝是一位很好的治国者,据说他去拜广成子为师的时候,第一次遭到拒绝,第二次广成子才收他为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上古时代 皇帝拜广成子为师

黄帝做了一段时间的君主之后,听到崆峒山上有一位修道者,叫做广成子,他很想去找广成子学习治国及修身养性之道。虽然他非常重视师道,但是造访时还是摆了一点排场:带了很多的臣子,及各式各样的礼物。到了崆峒山上,广成子却对他说:“你所治理的国家啊,树不到时间就枯黄落叶了,鸟不到时间就飞走了。”意谓着:像你这样的君主,不是什么好君主。

黄帝被广成子数落一顿后,三个月不理朝政,他在这三个月的过程中,面壁思过,不断省思广成子的话,究竟自己做错什么事?

黄帝在治理国家数十年期间,都不断在思考:为什么自己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都能教人民该怎么做,结果自己却形容憔悴,整个身体都不对劲?于是他决定再进一步拜师,以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使自己的身心灵都变得很好。

这次他自己一个人上山。古书上说,在山里头,有一位叫做赤松子的道人跟他讲:你应该这样子… …,点明了他该怎么做一件事。结果他匍伏前进,也就是趴着爬到了广成子面前。这次广成子看到黄帝时,说:“我有道,我这个道啊,让我能够活到现在1,200岁”,又说:“得吾道者,上则为皇;失吾道者,下则为士”,也就是“只要照着我这个道来修的话,便可以当君王呀!假如你不能够照着我这个道来修的话,只能够当个老百姓吧!”于是广成子就把他的道传给了黄帝。因为黄帝懂得尊师重道,所以他才从广成子那里学到了道。

广成子(维基百科)
广成子(维基百科)

拜师礼仪 古代十分慎重与讲究

古时候就十分重视拜师之礼,才能求得明师。但并非送多少礼给老师,而是要真正知道拜师的礼数。孔子讲过拜师要“自行束脩以上”,“束脩”就是一个礼,即如何拿这个礼来拜天、拜地、拜老师。

其实从“礼”字便可了解拜师是件十分慎重的事;“礼”字左边为“示”,即意谓从天上赐予的东西;“豊”则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用于事神就叫礼,表达对神明的祭祀、敬意和尊重。在古代,学生须行拜师之礼,老师才肯收之为徒,例如:焚香、沐浴等都是拜师之礼的表现形式。

黄帝拜广成子为师的时候,所行的拜师之礼便是趴着进去;即对此位老师的道特别尊重,因此方能得道;得道并非依个人的贫贱贵富而定,即使是君王,也得因为是一位好的学生,广成子才愿传道。可是现在的人却把“师父”的“父”字,常写成“傅”。其实古时候拜师是拜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要将老师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从他这里所得到的东西,都是最为尊贵的、最好的。所以不论是道家、佛家或儒家,都要行一个拜师的礼,也就是尊师重道的礼。

中国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包括像“师”、“道”都有其内涵所在。所谓“尊师重道”,如黄帝拜师如此慎重,即为“尊师”;起初黄帝以非常大的排场去拜师,可是贫贱富贵对于一个真正有道的师而言并不重要,一个有“道”的师所希望的是真正对他的“道”非常重视,因此黄帝再次去拜师的时候,便匍伏爬着进去,他便知道黄帝已懂“尊师”之道。“道”字则是“首”放在“辶”字边。“辶”意指走路、行路,“首”为头;头脑里所能够想到、悟到的东西,然后就得照着它去做。假如得以拜一位好的明师,“道”就是依循明师所传的道去实践。

谦虚求道 成就一位明君与名医

因为黄帝根据其师之道而力行,所以他能够成为一位明君。现代很多的典章制度,包括:医药、舟车船、音乐、文字等都是从黄帝时代而来,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上最重要的一本典籍,为黄帝与他的臣子歧伯讨论医学的书籍,歧伯也是黄帝的老师,歧伯将医学的道理传授与黄帝,黄帝就变成名医,并把所学的道传给许多人,像雷公、伯高等都追随黄帝学医。

《黄帝内经》为中国首次讲述经络存在的医书,流传至今,仍为医家所重视。(图片提供/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帝内经》为中国首次讲述经络存在的医书,流传至今,仍为医家所重视。(图片提供/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帝内经》里记载,黄帝常向歧伯请教医道,歧伯经常表示:你这个问得非常伟大啊!你问得实在是很大很大了!你问得实在是太好了!歧伯提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或是其它很多此类的语言,都是因为黄帝对于该“道”越来越了解,才能够谈论更高层次之道。因此,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黄帝跟歧伯一起谈论医学的过程中,有许多很好的见解,所以以后的中医学就称之为“歧黄医学”,“歧”就是歧伯,“黄”就是黄帝。

而《黄帝内经》谈到的内容不只是医学之道,也谈到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并将气象、地理、人文等都谈得十分清楚;例如:书中谈到一年有365日,人就有365穴;一年有12月,人就有12经。由此可知,其实在黄帝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人与自然的一些互相对应的关系。而且对于北斗七星对于人面北、面南的时候各是什么状态,以及身体所有的器官,它的面南、面北或面东、面西各是什么器官,在《黄帝内经》里都有十分详尽的描述。

因此黄帝既是明君也是名医,此乃由于他懂尊师重道之理,他才能够得到广成子传给他的正道,造福社稷。@◇

——摘编自《新唐人电视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