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璞归真 魏麒麟体现自然茶道

龙玉祥 文 /摄影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

坐在纯白的屋内,明亮的自然光线从四周透明玻璃洒入,让人恍若置身绿地蓝天间。手捧茶碗清香怡人,轻饮一口,甘甜润喉、毫无苦涩,却听台东卑南美浓高台的“我自然”生态农园主人魏麒麟说,这泡茶已经煮了一个多小时了!

自然农法栽种的茶背后,有令人心动的故事。

40秒到4小时 自然茶突破冲泡极限

“一般茶以40秒上下为冲泡的极限,我的茶即使煮上4小时也没有不好的口感。”魏麒麟对自己茶的厚度、喉韵深以为傲:“从温壶之后,香气就不同。”因为他的茶不但是纯手工制造,而且经过天然日晒,更重要的,是他还原了最优质的茶生长纯自然环境和条件。

“鸟语花香、蛙鸣虫叫、蝶舞纷飞”,这是魏麒麟两公顷的农园中的景观,有数千棵树木、七个大小不同的水池,各种各样的作物,串连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多样性生物长住,也终年保持生产100种以上的农产品,其中包括完全天然生长的“自然茶”。

在这儿以三生一体的概念,分成生活、生态与生产三区。19年来,不使用快速农药、不施用速效化学肥料、也完全不用干扰自然的植物性生物防治药物,是台东第一个MOA有机认证的农场。

从老子《道德经》中撷取“我自然”作为农园的名称,原本从事室内装潢设计的魏麒麟,把老子的自然哲学运用在自然农法耕作中,让原本生态严重失衡的这片荒烟蔓草地,还原为生机勃勃,万物共生、共存、共荣并能永续生态平衡的乐土。他说,自己还在努力,要让更多人从其中了解“我”与自然的关系。

从科技迷思中觉醒 还原茶文化

对魏麒麟来说,茶不是商品,它代表的是中国文化道统的一部分,这也是吸引他当初投入有机农业的一个契机。他知道现代茶的药物残毒偏高,曾经思考自己非农业的出身,“不用农药杀草剂是否可以种出好茶?”当时99.5%的朋友都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而他却在最短时间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清楚的答案:“可能!”

魏麒麟发现农药化肥杀草剂的大量使用,是在1945年之后,距今只有60至70年,而茶在中国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为什么6、70年却否定了千百年的自然农耕,这不是很可笑吗?”因为这个观念的厘清,让他决心投入自然农耕的行动。

另一个厘清是“科技文明”与“返回自然”间的关系。魏麒麟认为茶延续了中国文化,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现代的茶都是机械制造,反而远离了人文和文化,然而在科技出现前中国人本来就可以制出好茶,“为什么把原本人和自然的关系抛弃和淡忘?”因此他用纯手工制茶、晒茶、炭焙茶,远离机械,让茶恢复与人文的关系。

依循自然法则 营造永续生态园区

魏麒麟发现种茶的人力成本最高,主要因为茶树周围的草很快就将茶掩盖,要密集管理草相就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所以一般人会设法做到“寸草不生、寸草不留”,但他却觉得这样的管理,在根本上违反了自然法则。

魏麒麟从中省思,他想到原始森林中没有单一林相、没有单一物种,人为不介入的土地也从来没有单一的草相,这两个非人为介入的自然机制,却没有病虫害的蔓延和发生,因此他开始架构农园中物种多元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环境。

他首先在茶园栽植44棵桂花苗,并在茶叶上端拉了钢丝网的棚架,又陆续种了数百棵以柠檬、柑橘为主的果树,把温室效应带进来,同时藉由农园中一千多棵树的微气候,改变了此地茶生长环境日照长、温度高、海拔低的先天不足。

魏麒麟把老子的自然哲学运用在自然农法耕作中,农园中的茶树与果树花草共生共存共荣。茶园上端拉了钢丝网的棚架,种了数百棵以柠檬柑橘为主的果树。

魏麒麟同时也给茶树进行合理化施肥,“前端不合理、后端(茶的喉韵)怎会合理?”不让“过与不及”造成伤害。“这泡茶是儿子匡立屏科大的硕士论文。”四年前,父子俩几乎每天清晨四点半起身到园中工作,用晒干的羊粪和篦麻粕作有机肥。19年前PH值只有3的土壤,在五年前已还原到PH值达到5.2的最优质结构。

“老子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被农友视为仇敌的草,魏麒麟也将其包容在生态平衡的结构中,他认为草根本不影响茶的成长,“方寸之间让它有容身之处。”不只是草,他还种果树给鸟吃,还原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让农园中动植物共生、共存、共容,自然中达到永续。

魏麒麟种的三种茶,无论是青心乌龙、金萱或天香,在备受关怀、自然平衡的环境中生长,其风味和品质,已不是单纯的口感喉韵所能形容,它背后延伸的人与土地自然的关系,更让人动心。

不可思议的农耕 印证老天的回报

“老子曰:少则得,多则祸。”魏麒麟引用老子的话,强调老天是非常公平的,“你失了什么?得了什么?在末端,得与失自己去思考衡量。”

曾有台湾知名茶叶行销专家评鉴了魏麒麟的茶,他在8月份制作的茶,被以为是春茶。农园位在260公尺的台地,却被以为是1600公尺的高山茶。“行家还是行家,是由于生态环境营造成功。”魏麒麟说这样的评鉴例子屡试不爽。

还有专家将2500公尺高度的福寿山茶与农园260公尺的茶用天平过磅比较,结果发现魏麒麟的茶第八泡比2500公尺高度的茶第四泡还浓郁,而且二公斤茶可制作一台斤成品,对方却需要2.3公斤才能制作一台斤,魏麒麟说这些事实印证了茶的品质不在海拔,而是“事在人为”。

不只茶如此,农园以自然农法栽种的上百种植物、水果、蔬菜,都拥有天然风味和营养,而且长得健康饱满,茶叶叶片丰厚。在这里,让原本生长在高山中的吉野樱也盛开,保育鸟朱鹂来筑巢、野兔松鼠四处奔跑。农园中杂而不乱、乱中有序。

“农地不只是致力农产品的生产,也涵盖生态。”魏麒麟认为农园带给他精神上的拥有,远非农产品可以替代。“就像有人花大笔装备,只为一睹大自然风采,而我在家中即可享受这样的环境景象。”在与大自然相互包容过程中,付出其实也是享受。

魏麒麟对土地的坚持,吸引许多专业人士专程到访。有农委会专家表示:“这不是农产品,是艺术品。”有国外来访的农业人士惊讶:“不相信世界上有农友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种出这样的产品。”有生物防治专家看到生态平衡的环境比喷洒农药还干净,直呼:“这是不可思议的工程!”

魏麒麟用老子管理的智慧,以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投入,让农园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目前以茶叶来说,一年六收都没问题,而且产量品质一直在提升。”他以实际成果证明有机的生态环境,大自然回报的产质产量都倍增。

在生活中实践有机 升华人性

“如果没有深入的包容和兼顾,无法有这么深的感觉和感触。”投入有机农耕满19年的魏麒麟认为:“从功利角度来看,人有多少个19年?”但他很清楚,从有机的结构来看,它超越了个人和时间,是永续和世代的传承。

“物种多元和生物多样都不是科技文明能够借助的平衡。”魏麒麟反向思考,1945年至今,病虫害并未递减,科技也束手无策,只有药物剂量不断增加,最终会造成生态浩劫,人自食毒果,“有机农业最终诠释,‘自觉和反省,人心人性的再造和升华’。”

“应该启发下一代另一种思考,有机农业跟人生、生命、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魏麒麟认为在我们生存的土地上认识“有机”已是重要关键。“当自己有所成,再去推己及人,让人性回归还原。”

魏麒麟定位自己的自然农耕是农业艺术和哲学,在许多人的感动和推荐下,“我自然农园”已举办了近20场次的国小教师研习、从大专生到幼稚园的户外自然教学、寒暑假亲子农耕体验,几乎平均20天就办一场有机教育生态活动,从中推广有机的理念。

在农园可以寻找昆虫、观察动物、了解植物、认识农耕,也可以单纯休憩、享用有机茶饮、品味来自农园的自然农产品,亲自感受主人对大自然的谦卑之心。

走回家的路 分享收获的喜悦

走过19年,魏麒麟认为农园已完成还原,接下来是收获和分享的时候了。不但农园中的茶可以经由纯净的空间独立制作生产,果树和蔬菜可以量化输出,还开发了果酱、水果茶、咖啡等,物种多元的有机农园产品,丰富又多样。

至今不愿触碰电脑的魏麒麟,生活中却展现许多创意。例如他用15块钱向古物商买的不锈钢锅盖,反过来架在同样反过来的木头椅子上,里面放上10元木炭,就可以慢慢炭火煮茶。“这壶茶水2000cc,供十人喝,可以冲泡七 、八次。”魏麒麟开心的说:“这算奢侈吗?遥不可及吗?”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就像当初投入有机农耕,中间经历的困难、挫败难以言述,但是“钟鼎山林人各有志”,魏麒麟说:“当我想清楚了我要去做的事情,就会义无反顾的坚持。”“独立思考判别、创造启发、实践和完成。”这三个关键思考能力,让魏麒麟重新思考人与土地的关系、并从大自然给予的启发中改变积非成是被制约的现代农耕观念,然后以创新思维去架构我自然农园,这是他一再强调“自然农耕是具有思想的行动”这句话背后的用心。

“当下文明之境何以反璞归真?”在我自然农园的DM上,魏麒麟这样写着:“我想回家,我明明知道我永远回不了家,但是,我并不因此放弃走在回家的路上。”走一趟我自然生态农园,体会主人护卫土地的用心,饮一口久煮不涩的茶,清香甘甜滋味常驻心头。

--转自《新纪元》 http://www.epochweekly.com/b5/292/11164.htm
*PDF版订阅一年52期美金$10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八岁从澎湖只身来到台北,成为知名艺人;三十五岁因为想当妈妈,毅然从掌声中抽离淡出演艺圈,却又因缘际会成为一位成功的制作人。在台湾一片好评下,转战中国境内,却在大陆遭受严重亏损的低潮,奇迹似地以《换子成龙》、《顺娘》、《宁为女人》等多部电视剧,高踞收视排行榜第一名。阮虔芷的人生转折,就是一出精彩好戏。
  • 看着螺钿工艺在父亲螺钿大师陈志升引领下传入台湾,在新竹盛极一时而今日益凋零,陈甫强为了不让这门艺术就此没落,和社区发展协会以及学校合作开班授课,期望这项手工艺术能继续承传。
  • 现年54岁的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1978年开始写作,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20余次,目前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他的作品以大胆批评揭露中国现实闻名,当中《为人民服务》、《丁庄梦》、《风雅颂》、《四书》等多本作品被禁,也因此广受海内外关注,有“禁书大师”之称。
  • 玛丽说:“两个人在一块生活了60年,不可能从来不会惹恼对方,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们能原谅对方。学会原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原谅别人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我会责备我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去原谅别人,那这个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上帝牺牲了祂的全部来拯救我们,我能做到的就是遵循祂的教导,尽我最大的可能去真心的爱每一个人。”
  •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是在唐宋茶艺与精神道德观的基础上发展演变面成,是日本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情最具代表性的典范,它将茶艺与礼仪、为人的道德伦理观、审美观完美结合,成了一门陶冶身心、培养道德情操与高雅审美意识的文化艺术活动。
  • “一个人吃什么、怎样吃,就道出怎样的人生观、生活观和价值观。”──《真味良食》作者陈嘉丽
  • 茶是自然的东西,周边相应的东西都要自然,包括我们的内在,心里带着烦恼,泡的茶汤会好吗?树也是天地精华,在生命结束时,被利用成炭,供养它最后的能量。炭有一种力量叫远红外线,穿越壶、水到茶汤。
  • (shown)英人生态旅游达人马丁经由旅游写作、摄影及创办户外旅游网站Hong Kong Outdoors,展现香港多姿多彩的户外体验,希望人们能亲近自然,并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大自然。
  • 【大纪元7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12日电)经常需要进入深山,攀爬陡峭山壁,屏东科技大学森林系去年退休的教授叶庆龙40年来热衷于植物新物种发现,获台湾植物分类学会终身贡献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