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如驿站 陈界仁愿交换故事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10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曾依璇卢森堡市8日专电)台湾视觉艺术家陈界仁关注边缘族群的录影作品在欧美展出多次,虽然这类艺术属于小众,但他认为,展览就像古代驿站,是交换故事的场域,有故事就能让人思考。

在文化部驻法国巴黎文化中心促成下,陈界仁的个展正在卢森堡现代美术馆(MUDAM Luxembourg)展出,由馆长伦吉(Enrico Lunghi)亲自策展。

这是陈界仁在巴黎、马德里之后,在欧洲的第3度个展,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早已参加过欧美各国艺术展、双年展。

馆方形容,陈界仁的作品并陈全球共通议题及小人物的个人命运,他的作品经常采用来自边缘族群的素人,例如失业工人、政治抗议者等。由于影像节奏缓慢,他的作品也给人一种静态摄影的印象。

馆方表示,陈界仁在作品中对权力结构、历史书写和社会集体记忆提出诘问,他认为在过去一党专政统治下,社会失去了身份认同,取而代之的是崇尚自由贸易、自由市场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陈界仁于1960年出生在桃园内坜,距离1970年代成立的中坜工业区不远。

陈界仁于卢森堡美术馆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时说,台湾曾是世界工厂,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要打工都会去工厂,他自己就曾在生产线上工作,姊姊也是女工,一个年代的人共有的生活和背景,都与工厂有关。

陈界仁说,他曾拍摄联福纺织工厂工人抗争,当时已是恶性关厂后7年,“当媒体不报导,他们几乎就是被遗忘”,这时候,艺术就有可发挥之处,“社会运动有高潮、低潮,在低潮时,艺术可以让社会运动继续下去,不会被遗忘”。

陈界仁以工人为题的录影作品“加工厂”,在国外展了约200次。他认为,劳工问题全世界都有,台湾会成为加工业重地,也是因为当初欧美产业外移,如今台湾产业又外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形成一个循环。

因此,他觉得不需要特别在作品中强调“台湾”,台湾与其他国家有共同点也有相异处,而“我们总是会与陌生相遇”,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点是,抱着开放心情去面对不理解的东西,与不同文化、不同故事和生命经验的人,透过不仅是语言的媒材交换故事。

他形容,展览就像驿站,或像欧洲名著“十日谈”中,人们在一个封闭场所交换故事,展览也是一个交换故事、交换感性的地方。

有一次,陈界仁的作品在英国展出,导览人员询问看展的小学生,为什么要看亚洲女工的影片?学童回答,因为要了解世上不同人的生活。导览又问,导演为什么要拍这么慢节奏的影片?学童说,为了要让人有时间思考。

这段对话让陈界仁印象深刻,“这是很好的答案”,在展览这个交换故事的场域,无论故事精不精彩,至少有事件发生、让人开始思考。

这次展出的影像作品共5件,包括叙述1980年代末期失业女工故事的“加工厂”;连结台、英两地码头工人抗议的“路径图”;美国边境管制政策及在台成立“西方公司”的“帝国边界”系列一、二;以及“80后”青年在生活及工作上都缺乏扎实感的“幸福大厦”。

陈界仁个展展期到明年1月19日,馆方特别为此制作法、英、荷语版导览手册。

相关新闻
组图:国父纪念馆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
取材歌词  台学生动画讲离乡背井
纽约市档案馆办展览 庆祝犹太社区359年
Horeca Life布鲁塞尔召开餐饮展览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