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看门诊 如何发挥最大效益

白晨曦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1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白晨曦编译报导)医院门诊能分给每位病患的看诊时间极为有限,为了得到应有的照护关注,在这儿有几项重要提醒,让您尽可能于短暂会晤中获得最大效益。

门诊会晤前

1.列出提问清单
届时可能想不起来要问什么问题,事先将问题记录下来的病患较能关注问题点并获得答复,另外尽量使问题明确具体。这里提供一些有助开启话题的问题样句:造成病症的原因是什么?症状会消失吗?会持续多长时间?需要做什么检测来确定病况原因?如何判断病征?诊断依据是什么?对治方式?是否有另类疗法?一般药局的成药有助益吗?医生的处方药有效益吗?副作用是什么?我目前使用的药物是否会干扰新药物的疗效?需要改变饮食习惯吗?还有该摄取某些食物吗?应作出哪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吗?

2.确定诊疗的期望目标及方式
过于冗长的描述会浪费有限的看诊时间;预先设定治疗目标与期望诊疗方式可让你满意地离开医院。将所有问题按优先顺序排列,并决定主要医治项目及期望治疗方式,如此即便仅看诊数次,就可解决最迫切的问题。目标的订定有助新医生更加了解你的病史,或对具体问题的答复,或于描述需求过程中,另得新见解。

3.提供确切病史
医生需知道你的病史与最新病况。如何能让医生于宝贵时间内对你充份提问并可记录病情?预先列印或整齐的书写下你个人包括家族的医疗病史,对医生诊断病情有着极大助益。个别细项说明更有助益:首先需要说明过往病史和目前病况及对治方式,另外住院治疗纪录,还有过敏情况与家族医疗病史。

4.厘清病症
如果对罹患病征充满疑问、无法理解或因病待在诊疗室里,尽可能具体清楚地记下你的问题、病症和需求,这是另一种节省时间的方式。

例如是否有疼痛的状况?哪个部位疼痛?持续了多久时间?疼痛指数1至10 的分级中所占的比例级数?什么因素会让病情变得更糟或纾缓?任何自行于家中测量体温、血糖或血压的数据亦有助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另外尚须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如吃喝、运动、吸烟和睡眠,以及最近任何生活作息的改变。另外,可将目前服用药物的药瓶带去,亦可表列所有服用药物(包括自行购买的成药)、维他命与草药的剂量和服用频率。

看诊时注意事项

1.有人陪伴同行
看诊时请一位信任的人陪伴同行,特别是当你病情严重或得知坏消息后心情沮丧,以致注意力无法集中时,一位能够替你厘清病情,询问问题的人。

然而,不要带那种试图替你作决定的人,应确保陪伴同行之人会支持你的意愿选项,而非取代医生作决策。此外,不要与同行人于医生面前争执不休,你们于门诊前即应达成共识,涉及某些特定争点议题时,无论是否谈论过,避免争执才不致感到震惊意外、不知所措。

如果你是独自前往,应仔细聆听医生的解说。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礼貌地请医生以较浅显的措词说明,另外作笔记亦可协助记忆。

2.表达你真正的想法
虔敬地与医生沟通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应以清晰简洁的方式提问,如果医生中断了提问,或者你感到过于仓促,得不到充分的时间提问,要从容不迫、礼貌地让医生明白,门诊前你就有亟待解答的问题想提问。

许多人都畏惧与医生发生矛盾或意见相左,深恐被标记为“难缠患者”,然而根据哈佛大学2013年6月出版的健康期刊调查发现,多数医生皆认同医生与病人应共用决策权,但是如果你不表达想法,视同默认“医生的见解就是权威”。研究建议,某些提问方式可舒缓紧张情绪,例如,只是询问医生“可否打扰一分钟,让我表达真正的想法?”

3.寻求进一步诊断
看诊时,应判定病症是偶发性或持续性,是否具传染性,抑或为影响后代的遗传性疾病。专家建议询问医生诊断的准确程度,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

4.询问治疗选项
如果需要任何治疗,多数医疗专家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教授亦为博识医疗决策基金会(the Informed Medical Decisions Foundation)总裁的巴里博士(Dr. Michael J. Barry),均认为医生与病人间共同决策应是原则而非例外,“彼此双方须共同肩负任务,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医疗决策研究人员表示,下列问题被证实可以改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决策结果:
● 我可以有哪些选项?
● 这些选项可能带来的益处与危害是什么?
● 每个益处与坏处选项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此外,估计利弊得失的现实数据,例如每百位接受治疗者中,受益者与严重副作用者各占多少比率?

5.辨别医生是否与自己相契合
有些患者喜欢个性随和,是位好好先生的医生;有些患者则喜欢行事风格果决、俐落的医生。某些迹象即可判断你与医生是否契合,如是否与你目光相接?或始终眼不离电脑萤幕?是否让你感到局促不安?是否展现足够温暖与善体人意?如果这些都是你重视的特质,必能迅速的辨别这是位替病患做决定的权威型医生或是协同你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照护型医生。

医生的类型、风格百态各异,如果这次门诊没遇到合适的医生,无论如何,再另觅适当人选,以获得最大效益。

(责任编辑:林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