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帅天下以道而民从之

作者 : 浊世清莲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尚书.尧典》记述帝尧治国,非常简略。主要记载了帝尧制定历法节令及其选贤任能、公开选拔考察帝位继承人的两件事迹。记述虽简,然其治国大义却赫然昭示其中,垂教后世数千年而不衰。

《尧典》开篇简要记述了帝尧的功德政绩

帝尧,名放勋。他严谨明达,深思熟虑,仪态文雅温和,容貌恭谨严肃,谦己礼贤,自身的道德合通天地,光耀四方。然后把自己的美好品德推广开去,使自己的氏族部落成员和睦亲善。

再更大范围的推广开去,釐定部落联盟百官的职守,百官都尽职尽责了,各部落间也就亲善了,然后再推广到整个部落联盟的全体成员,于是各部落之间、各部落内部成员之间,无不亲善和睦。于是万邦协和,万民亲善,而后天下大平。

由此可见,帝尧治国,首先是修明自身,使自己的道德境界合天配地。然后把自己合通天地的美好品德逐步的推广开去,率领百官及其部落联盟的全体成员,一律尊天向道。此所谓“尧帅天下以道而民从之”。于是,万邦协和,万民亲善,天下大平。开创了令孔夫子心向往之的“大道之行”的英明盛世。

“大道之行”的盛世,其实质就是天道盛行的时代。帝尧深知天道恒昌、天命不可违的宇宙法则,因此,其治国的首要事务,便是探知天道,推算历法,敬顺天道,修道教民。

《尧典》所记帝尧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历法节令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四兄弟掌管制定历法事宜,并详细的交代了观天察地、制定历法节令的准则,要求他们敬顺上天,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推算历法,慎重的教导百姓农业耕种的季节。

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旸谷,每天恭敬地迎接朝阳的升起,明察并安排好春季的农耕生产。春分这一天昼夜长短相等,黄昏时分天鸟星出现在正南方的天空,把此时确定为春季的第二个月。这时农民都分散在田野里耕种,鸟兽也开始交配繁殖。

命令羲叔,居住在南方的交趾,明察并安排好夏季的农事,恭敬地主持夏季的祭祀。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黄昏时分火星出现在南方的天空,此时便确定为夏季的第二个月。这时农民继续在田野干活,鸟兽的羽毛也因脱落而稀疏。

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夕阳的西落,明察并安排好秋天的收获事宜。秋分这一天昼夜一样长,虚星出现在天空,以此确定秋季的第二个月。这时农民安乐和悦,鸟兽新长的羽毛也很舒适漂亮。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向北运行的时刻,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黄昏时分昴星出现在北方,以此确定冬季的第二个月。这时人们入住屋内,深居简出,鸟兽又长出了又密又软的细毛。

帝尧说:“啊!你们羲氏和和氏,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你们得用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构成一年的四季节候。以此来釐定百官的职守,各种事情也就都可以兴办了。”

上述《尧典》的这段记述比较长,也很详细。帝尧精心安排羲、和兄弟掌管历法,并仔细交代了推算校正历法节令的具体标准与方法,交代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昼夜的长短变化,星宿的具体位置,人们的农事活动、起居变化和鸟兽的变化等;要求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确定四正--仲春、仲夏、仲秋、仲冬,推算历法,教民按天时季节农耕;吩咐他们敬顺上天,每日敬迎日出,恭送日落,恭敬的奉行祭祀事宜;运用闰月的办法校正好一年四季的天时节令。

帝尧对历法为何如此重视?这段记载的最后给出了答案:要根据历法节令来釐定百官的职守,兴办人类社会的各种人事。因为在帝尧的治国法则中,一切都得以天道为准绳。

作为古代圣王,帝尧深知,天道对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百姓的农事安排、起居活动以及百官的职守都必须遵从四时节气。四时节气正则一切正,四时节气不正,人类社会的一切就都失去了一个恒定不变的准则而天下大乱了。

所以,以天道化育天下万民就成为人君、人臣,治国为政的根本大法。立身于天地之间的君臣,第一要务便是闻知天道,然后严格按照天道标准修持自身,然后再按照天道也就是人之自然秉性化育天下万民。

古人的一切作为,都是先观天地,后定人事。自古流传下来的人类社会的一切典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一切礼仪风俗,都是古人根据天时、地利而制定的。
古时,人的一切举措,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于是,敬奉天时,以人合天,就成了古代圣贤身体力行并谆谆垂教后世力求达到的最高道德境界。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天人合一”。

然而,天道是什么?天地不言,天命天道,人何以知之?上天的旨意,是通过日月星辰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变化展示给人类,让人类去观察去悟的。

帝尧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把推算制定历法作为国家最最重要的头等大事来抓,把人们不易觉察的天道规律变成能够遵从践行历法节令,让历法节令融入人们的一切言行视听之中,成为人人自觉遵行的心法约束。于是,人顺天,天佑人,政通人和,天下太平矣。

历法节令中所体现的正是帝尧时代对天道的准确探知,因此说,帝尧重视历法节令的实质,就是对天道的敬重与顺从。

“尧帅天下以道而民从之”。人君合天,则政通人和;庶民合天,则身修家齐;百官万民都自觉以天道规律为心法而自警自律,人君自然也就“垂衣裳而天下治”了。因此尧舜大治之世,天下无刑法,有的只是人心向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派和乐融融的大同景象。

帝尧所探知的天道规律,所制定的历法节令,几千年来一直被华夏子孙们奉若至道圭臬,归正着人们的言行视听。自天子以至于庶民百姓,全都奉天命为至尊,深信三尺头上有神灵,从不敢肆意妄为。

百姓的言行视听、起居变化,包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不以天道节令为准,尤其是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等农事安排,至今仍然严格以四时节气为指导,不敢有丝毫误差。

即便是万民之上的皇上,下诏书时都不敢妄自尊大,在“皇帝诏曰”之前总要加上“奉天承运”四个字,向天下人明示此诏书是奉了上天的旨意,而不敢存皇上一己的私意。

新年伊始,皇上的首要事务就是祭祀天地神灵,祈求上天保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国家的大小事务,皆以四时节令为准,以不误农时、不误民生、不耽误万物生长的节令为准,即便行刑处决罪犯,也必须等到天地的肃杀之气到来、万木凋零的秋天之后,是所谓“秋后问斩”。

就是说,帝尧以降,历代帝王以至于万民百姓,始终都有一个高悬于头顶之上的至公至正的准则--天道规律。正是这个准则保证了人类社会的道德维持在天神允许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顺利的走到历史的今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其实对于演艺界利用花边新闻来炒作的情况,也不必太过惊讶。古代三十六计中,即有一计“无中生有”,艺人的经纪公司不过是运用古人所流传下来的智慧而已。
  • 中国舞主要包括身韵和身法,身韵是中国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的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是指舞姿和动作,目前中国武术中太极、剑、京剧动作等大量用于中国舞中。
  •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这是清代郑板桥写的一首咏竹兰石品格的题画诗……
  • 谈起两宋的“词”,就不能不谈起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所作的〈声声慢〉,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而这首传世作品,正来源于其跨越两宋,痛失亲人的凄苦伤感之中。
  • 孔子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显示了孔子对周代礼乐制度、宗法人伦的推崇。而建立这套周代制度的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旦。
  • 魏文侯是战国时魏国国君。姬姓,魏氏,名斯。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位,公元前424年称侯改元,与韩、赵两家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
  • 台湾这些年来在小三通、大三通里争执不休,近来总算是尘埃落定,至于这件事情是好是坏,历史必将告诉我们....
  • (shown)袁郊,是宪宗时宰相袁滋之子,他的作品《红线》,讲述了侠女盗盒、平息兵祸的故事。全篇笔调干净明快,借着描写田承嗣的跋扈,讽谕当时藩镇的骄横。其中,红线的侠义风骨、不恋红尘,深受人们喜爱,本故事也成为传统戏曲中的名剧本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