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亚裔民众欢喜迎新年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2月09日讯】中国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新年前夕,家家忙着除旧布新,置办年货,街头贩售的商品琳琅满目,吃、穿、用的日常用品,到应景的鞭炮、春联、年食等,都是采买的大宗。

中国新年的习俗有许多,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来说,过年前的习俗包括以下几项:

扫尘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称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之意,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由于“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扫出门迎接美好的未来。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新年前扫尘的风俗。

贴春联

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会精选一幅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具有骈文之风格,又有诗的韵味,以独出新裁、工、稳、贴、切为上乘。

春联需顾及除旧布新,策励来兹、讨吉利、沾喜气、祝福、抒怀、励志之原则,来表达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有许多人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此外,也有许多人喜欢在门庭、院落醒目处贴上大红福字,以求吉祥、幸福。也有人特意将福字倒着贴,意思是福到了,图个口彩。

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寄托了中国人“新年吉庆、趋凶迎祥”的美好愿望。而门神是长久以来,年画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古代,由于人们对门户的看重,因而产生了对门神的崇敬之意。上古时期人们就有在门上画鸡画虎,悬苇索,挑桃符的风俗,发展到后来,武士门神、文相门神大量涌现。直到唐代开始,民间各地广泛将秦琼、尉迟恭的形象贴在门上用以避邪,也使之成为门神的代表。

后来,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门神的主题,许多年画作坊也以《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为主题,绘制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除夕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燃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也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利。不过,随着环保意识抬头,现在也有不少人以电子鞭炮替代,既环保又安全。

2013年2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街头舞龙舞狮庆祝新年。(TED ALJIBE/AFP)

2013年2月5日,香港,街头商家贩售应景的装饰。(Philippe Lopez/AFP)

2013年2月6日,上海,商家贩卖蛇造型的灯饰。(Peter PARKS/AFP)

中国新年来临,印尼雅加达历史悠久的唐人街班芝兰,处处可见店家贩售大红喜气的年节饰品。
(中央社)

南台湾最负盛名年货大街“三凤中街”
挤满人潮,民众采买零嘴年货好过年。
(中央社)

2013年2月6日,上海,一名父亲抱孩子选购应景的灯饰。(Peter PARKS/AFP)

2013年2月6日,上海,民众拍下造型灯饰。(Peter PARKS/AFP)

2013年2月7日,越南河内,民众向鸡贩买鸡。(HOANG DINH Nam/AFP)

2013年2月7日,越南河内,民众购买应景的花卉。(HOANG DINH Nam/AFP)

2013年2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街头舞龙舞狮庆祝新年。(TED ALJIBE/AFP)

2013年2月5日,香港,街头商家贩售应景花卉。(Philippe Lopez/AFP)

相关新闻
卖中古车要避免7个错误 以免损失数千美元
Costco开卖美国鹰和加拿大枫叶金币 值得买吗
日网红带工程师父亲搭乘台高铁:比新干线快
重大突破 英国出土25米长远古巨型鱼龙化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