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孙中山逝世88周年 缅怀为民国奉献一生

人气: 12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3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3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逝世88周年纪念日, 也是植树节,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上午于新北市三峡区国家教育研究院出席2013年中枢纪念植树活动。国立国父纪念馆也于上午9时至12时,在正门大厅举行向 国父行礼致敬仪式,国父史迹馆也陈列孙逸仙文物缅怀国父孙中山一生为推翻满清,创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而积劳成疾,最后临终仍喊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一生。

清宣统3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肇建,民国元年(1912年)月日,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鼓舞台湾志士的抗日行动。(摄影:林伯东 / 大纪元)

孙中山爱读书 志向远大

国父孙中山(1866至1925)名文,号逸仙,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人。在日本宣传革命时,以中山樵自称,后人习称中山先生。孙中山14岁时,随母兄赴檀香山,首度接触西方文明及基督教义,开阔了心胸与眼界。青年孙中山于香港习医,常与杨鹤龄、陈少白、尤列等人畅谈革命,人称四大寇,1892年以第一名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2]]

国父最初行医之处─澳门镜湖医院正门外景。(国父纪念馆)

黄花岗72烈士墓。(翻摄:钟元/大纪元)

孙中山推翻满清 建立民国

国父说,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他是从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开始决定倾覆清廷创建民国。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国父在兴中会的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由此揭示振兴中华的宗旨,开始革命救国大业。

[[4]]

1896年9月,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时被幽禁处——清驻英使馆。(网路图片)

1896年在伦敦被驻英公使诱捕幽禁,幸经康德黎等营救脱险。1905年改组成立同盟会,并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建国理想,历经17年奋斗,10次起义失败,终于在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史称“辛亥革命”,终结数千年专制。

国父与临时政府各部总长举行第一次内阁会议。(翻摄:钟元/大纪元)

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翻摄:钟元/大纪元)

孙中山遗愿和平奋斗救中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订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元月1日为中华民国开国之日,建立第一个亚洲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临时政府,组织参议院。公布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启共和民国的新纪元。1917年袁氏称帝,国父发动二次革命讨袁,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7月张勋复辟,孙中山号召护法。 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14年孙中山于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时与同志合影。(网路图片)

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为槟城支部的党员合影。(翻摄:钟元/大纪元)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5月6日赴邵关誓师北伐。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蒋介石奉召从上海赶到广州来援,并帮助孙中山出谋划策,击退叛军,护送孙中山脱险返沪。蒋介石对孙中山忠心耿耿,患难与共,从此获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1921年5月5日,国父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学术研究资讯网)

1922年5月6日,赴邵关督师北伐。(翻摄:钟元/大纪元)

1925年国父北上身体不支,罹患肝癌逝世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8岁。国父临终仍喊着“和 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终身维护共和,为追求一个统一富强的中国而鞠躬尽瘁。国民政府于1940年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 国父”。

[[15]]

1923年3月2日,国父孙中山复任大元帅后检阅军队。(翻摄:钟元/大纪元)

孙中山的理想在台湾实现

国父说,“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而不以夺取为目的”,他常说“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他说,余之革命主义内容,赅括言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是已。孙中山虽未能亲见五权宪法的制订,但其革命追随者蒋中正仍持续努力完成其理想。台湾也依孙中山主张之建国蓝图,先后完成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三程序,建设成为国父民主共和国的理想。

[[16]]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主持黄埔陆军官校开学典礼后合影。后左起何应钦、蒋中正、王柏龄。(网路图片)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去年出版《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中,1965年起担任蒋介石侍卫长6年的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则表示,蒋公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表示,当毛泽东在大陆掀起文化大革命时,蒋公在台湾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孔孟思想。如今苏联共产党早已垮台,中国大陆实行的也不是什么共产主义了,所以反对共产主义没有错。

抗战胜利,蒋中正(右六)率领全体高级将领到中山陵谒陵致敬,告慰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白崇禧(前排右五)将军与何应钦(前排右七)将军伴随左右。时为1946年2月18日。(翻摄:钟元/大纪元)

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当年4月2日在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内大殿设的灵堂。 (网路图片)

《郝柏村解读蒋公日记1945~1949》的第478页中,他写到蒋公不朽的历史地位在于他的毕生志业在于实行国父的三民主义。国父思想是历史长河的主流,蒋公是正统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三民主义》演讲手稿。(翻摄:钟元/大纪元)

1946年吴敬恒以制宪国民大会主席,递交中华民国宪法给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实现民权主义宪政理想。(维基百科)

“就民族主义而言,蒋公领导全民对日抗战八年,废除了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国因此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与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取得国际地位平等,并且终结十五世纪以来的殖民主义,亚、非殖民地完全独立建国,达成济弱扶倾的国际使命。”

1943年1月11日,签订中美平等新约,实现民族平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理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5周年特展专辑)

民生主义的实现-耕者有其田。(翻摄:钟元/大纪元)

郝柏村提到,就民权主义而言,1946年在南京制订的中华民国宪法,明定中华民国为三民主义共和国,且依国父建国大纲的精神,五权分立制衡,为世界所公认的民主宪法。就民生主义而言,在台湾开始依民生主义的精神,实施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并依市场经济原则发展经济,奠定台湾人民均富的基础。

(责任编辑:孙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