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身份盗窃

布兰诺警察局 刘援

人气 23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4月12日讯】最近又频频接到一些有关身份被盗的电话、电子邮件和报告。希望在此再次提请大家注意。身份被盗不像丢了现金,受了损失,难过一阵,困难一阵,经济还有可能恢复。身份被盗往往像个无底洞,不知何时才能把这个损失的大坑填上。人们报告给警察局,结果往往很不理想。案子难于调查,尤其偷盗者不在本城甚至不在美国。即使找到偷盗者,你的个人信息往往已经被出卖很多遍,传给很多人了,让很多人利用了。所以守好自己的文件是最上策。

1. 找工作

春季是很多学生将要毕业正找工作的时候。当然,全年都会有更多的人找工作。网络找工作是较方便的渠道之一。但因是“隐形单位”,应特别注意。我们常教育小孩子“不要和生人说话”。这也适用于成人,尤其是在网上、电话上。在无法确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不要把自己的身份暴露给对方;简单说,不要把自己的社会安全号码、生日、姓名、家庭住址、自己的行踪等告诉别人。

最近有人求救,她丈夫在网上看到一家“英国的公司”招工,就把自己所有的信息填到对方提供的“求职表”上了。在对方得到这张表后就再没有消息了。他们才意识到他们可能上当受骗了。他们不是布兰诺的居民,我们不能接受报告。即使他们是这的居民,警察局又能做什么呢?对方没有消息了,本身不构成犯罪。但要查到他们在得到她丈夫的身份以后做了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甚至把他的身份信息卖给谁就很难了。我给他们的劝告是:到那三个信用局Equifax (1-800-525-6285), Experian (1-888-EXPERIAN), Trans Union (1-800-680-7289) 去查信用记录(你可以上网查,不一定要打电话)。

由于每人每年可以一次免费通过那些信用局查信用,又由于他们给出的报告是相同的,你可以一年轮流查三次你的信用:先到一个信用局去查(都可以通过他们的网站查)。看有没有人用你的社会安全号码申请过工作、水电、贷款、信用卡、租房子等等。看谁曾到那里查过你的信用,有没有什么是可疑的。(如你自己曾申请过信用卡,那个银行会查你的信用等。)如有可疑,马上报告给信用局,甚至冻结信用。没有你的允许或解冻,任何人都不能申请任何东西。如有人用你的信用申请了信用卡,马上和银行联系,并报告给当地警察局。过四个月,你再上第二家信用局网上查你的信用。再过四个月,又到第三家信用局去查。过四个月,回到第一个信用局,因对他们来说已经一年了。这样往返,你的信用基本就在你的手里了。我说“基本”是说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可以“亡羊补牢”。不表明你可以今后大意,每四个月来一个“亡羊补牢”。那样做,你还是丢了“羊”了,还可能是只“大羊”。

找工作,尤其是网上找工作,要到可靠的网站或单位网站。最好有可靠的朋友、学校、单位推荐。你甚至可以给那个网站单位事先打电话联系一下,确认那是可靠的网站。问他们如何使用及保护你的私人信息。在你填表前要三思,如有一点不确定,相信自己的直觉。经常听人说“我觉得那不大对”,但还是上当了。不要轻信,你觉得“不大对”,就是有你觉得“不大对”的理由。即使你说不出什么地方使你不舒服,也要止步。

2. 所谓“FBI”的电邮 (EMAIL)

谁要收到FBI (联邦调查局)的电子邮件都会紧张,就像即使你没有违规行为,在开车时后面有警车,你也会紧张一样。对执法机构的任何行动,人们都不大敢掉以轻心。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和我警察局的同事们都收到过所谓FBI的电邮。有些像点样,有些则英语错误百出。大多是说你欠了钱, 你要不把钱邮寄到某地,你就要被捕等等。 口气强硬吓人。这样的邮件出现的次数不少。

现在又是缴税的时候了,你可能会收到“IRS”(税务局)的“电邮”说你欠了钱等等。所有的政府部门包括市政府甚至银行,都不会因你有什么违法行为通过电子邮件和你联系。无论你通过什么收到“他们”的通知,请不要回答。不理他们就是了。你要实在不放心,自己找到那个部门的电话,主动和真正的单位联系询问。比如,你收到法院的通知说你没有上法庭,要罚你。你自己(不要问给你打电话或送电邮的人)找到那个法院的电话,和法院联系,问他们是否给你打了电话或送了说你“违法”的邮件。

3. FACEBOOK(脸书)

很多人都有FACEBOOK,或在其他互联网上有自己的账户,经常在那些地方和亲朋好友联系,抒发感情,发表文章或照片。但人们往往放太多的东西在上面。大多数人认为,我只邀请我的朋友和亲戚,这是很私秘的。如今,没有任何东西是“很私秘”的了。互联网或说“万维网”(这个翻译好)是世界范围的网站,而且你的东西出去,就不在你的控制范围了。即使你很当心,也难免让人把你“琢磨透”。

最近英国的“金融时报”有文章说,“一个大学的心理测验团队和微软公司资助的一家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共同分析了五万八千名脸书用户的数据,以推测个人资料中并未提供的个人特征和其他信息。这一算法在推测男性性倾向、种族、以及宗教和政治倾向的准确度分别为88%、95%和80%。” 这项研究还测出人们的性格、情绪稳定性等,准确性都极高。该报告的作者之一告诉“金融时报”“该大学的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被公司用于同样的目的—推断人们不愿与他人分享的个人特征。” 他说“我们使用的是十分简单而通用的方法。营销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它们所获信息的准确度比我们更高。”

这意味着什么不难猜到。犯罪份子也会用这些技术。大家在往网上放东西时更要当心了,替自己负责,也要替你的朋友负责。不要在网上告诉大家(和犯罪份子)你的旅行计划,你家在哪(照片、照片背景)?你孩子在哪上学?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你是否参加任何宗教组织(星期天或星期三或星期五你不在家呀)?,你把你亲戚朋友的照片或合影放在网上时,得到他们的同意了吗?别以为“坏人”找不到你。

4.“ 账户被盗”或“身份被盗”的通知

常有“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给人们送电子邮件或通过电话告诉人们:“你的身份/账户被盗了,你已经损失XX钱。请告诉我你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的最后四个号码。”或在网上“请填写下面这张表”。人们在听到自己身份被盗或信用卡被盗都会非常紧张着急。赶紧把对方要的信息告诉对方,这就上当,真正成了身份盗窃的受害者了。

遇到这种情况,请看第一条:不要和生人说话。你主动和你的信用卡公司或银行联系(你信用卡或银行卡的上面都有电话号码),把事情弄清楚。有些“坏人”会在电话里威胁吓唬你,说你如不马上把问题解决就要你自己赔偿损失。镇静,把电话挂掉。如不放心,自己给银行打电话。另外,没有任何一个单位会让你在网上更新(update)你的信息的。如收到这类的电邮,即使它有什么政府部门或银行的“抬头”,也不要理他。

5. 锁车锁门

没有比不锁车锁门更给盗窃犯提供方便的了。有些人“就出去一下”,所以不锁门;车放在车库里了,所以不锁车,还把手提电脑留在车里。当然了,通向自己家的门也不锁了“我锁车库门了”(这应是关于居所安全的题目)。给车加油时不锁车门“我不就站在车边吗?”别说你不锁车锁门了,即使锁了,如锁得不得当,车和家还让坏人进去偷盗呢。

不幸家里被盗,人们大多先看自己丢什么金银财宝了。其实真正的大损失是你的“身份”。如果你的文件(税表、支票本、银行记录、投资记录、移民文件等等)让人偷走或照了像,你的麻烦就大了。所以,随时锁车(无论你停在哪)锁门包括从车库通向屋里的门。如果不幸车或家被盗,先查看文件有没有被动过的迹象。

6. “朋友” 求救

这是老“游戏”了,就有人百玩不厌。几年前我收到一个电子邮件是一个“朋友”从“英国”寄来的,说她在英国访问时钱包被人抢了,让我汇给“她”一笔钱,等“她”回国后马上还我。我往国内给我那个朋友打了电话,她一接电话马上大喊“别给我寄钱!”她告诉我她一些在联合国工作的朋友都说要给她寄钱,好多人问她是怎么回事。那个电邮地址她早就不用了,因此也不会去查出了什么问题。因有“群发”的地址,就让坏人利用了。我们警察局的侦探查出是尼日利亚的诈骗犯干的。因是国际犯罪,不在任何城市警察局的执法范围。只能让朋友小心,自己去消除灾难了。

最近又收到“熟人”相似的电邮。她的“群发”范围更广,牵涉几百人。但愿这几百人都明白不能上这个当。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不理他就是了。你要不放心,就给你的朋友熟人打个电话,问问是否有那么回事。如果你没有他们的电话了,那你和这个朋友已经很淡,不应借钱给他/她了。这类事不用报警。

这只是几个身份盗窃的例子。大家多多注意。有问题可以和我联系(哪怕你不在布兰诺,我也可以尽量帮助你。)。电话:972-941-2435。电邮:yuanl@plano.gov  ◇

相关新闻
美个资窃案猖獗 损失金额可观
在美国生活 当心身份被盗
雇用员工查信用纪录 学生民代吁禁止
BBB碎纸日 防范身份遭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