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马克思(1)

专制的马克思--鲜为人知的马克思之一
真言
font print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

写在前面的话

共产主义的兴衰构成了二十世纪最触目惊心的一页,而这段历史显然又是与马克思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虽说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共产主义思想,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则公认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诞生后,马克思和他的信徒们又依此分别组建了各国共产党,由此开启了历经兴衰起落,至今已奄奄一息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可见,马克思与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党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正因为如此,研究马克思乃是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研究整个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了解和弄懂了马克思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读共产主义运动的钥匙。

然而一直以来,在共产党当权的各个国家,马克思无一例外地都被刻意美化成了一尊完美无瑕,供人们顶礼膜拜的神,而其真实的形像则鲜为人知。即便到今天,这个精心营造的神话仍被许多人信以为真。在他们看来,尽管斯大林、毛泽东干了不少坏事,但马克思还是伟大的。这也是他们不能从根本上认清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真实的马克思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否真的像党文化所宣传的那样完美无瑕?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事实吧。

专制的马克思–鲜为人知的马克思之一

马克思把世界当成了他的领地。——威廉.布兰察德

在位于欧洲中部的摩泽尔河谷的一端,坐落着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利尔。这座小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风景秀丽,以盛产葡萄闻名世界。

1818年5月5日,当地法律顾问亨利希.马克思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他就是后来被称为共产主义创始人的卡尔.马克思。

美国学者威廉.布兰察德教授以研究“革命者”的心理著称,对马克思的个性有相当精辟的分析,他认为“马克思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支配性的个性。”(1)换句话说,马克思是个性格很专制的人。事实确乎如此。
(1)《革命道德》中文版,第153页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和事物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控制欲。如同对食物和性的欲望一样,控制欲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在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事实上,我们随时都在用各种方式满足着自己的控制欲。每个人都希望控制更多的东西,因为这种控制能力会给生存和繁衍带来更大的优势。

至于人们想要控制的对像,则是形形色色的,既包括人类社会,也包括自然界;可以是现实的物质世界,也可以是虚幻的精神世界;不仅存在于个人,而且存在于群体,包括国家、民族、种族;不但涉及政治,还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控制的层次也各不相同,大则一个国家,一个公司,小则一个家庭,一个人,甚至只针对自己。

控制欲虽然人人都有,但这种欲望的大小强弱在不同个体的身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往往从童年起就开始显露出来了。马克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马克思的父母一共生了九个孩子,除了马克思,最终只活下来三个,一个是马克思的姐姐,另外两个是他的妹妹。据英语世界著名的马克思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先生介绍,关于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其中大部分来自他的这些姐妹们。正是她们曾告诉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童年时的马克思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利尔的马库斯山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2)
(2)戴维.麦克莱伦着《马克思传》中文电子版,第10页

来自姐妹们的这个共同印像表明,马克思从童年起就是一个性格专制,爱控制人的人——无论是把自己的姐妹当做马来“驱赶”,坚持让她们吃自己用脏兮兮的生面团做成的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还是被她们称作“暴君”,都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当然,由于年纪小,生活的圈子仅仅局限在家庭,马克思那时的控制欲还缺乏广阔的表现空间,只能显露在他与姐妹们的关系中。尽管如此,它却构成了马克思个性发展的源头之一。

跨入青春期后,因为内心世界的日渐丰富和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马克思的控制欲也随之变得日趋明显和强烈。这在他大学时代创作的《海上船夫歌》中表现得相当显眼。诗中写道:

你们尽可戏耍,尽可喧闹,
尽可在我船边汹涌咆哮,
你们必须把船儿载向目标,
你们要顺从地为我效劳。

我击打你们的脊背,
我压倒你们的狂啸,
我的努力定会成功,
我终将制服脚下的巨涛。

随后你们就波平如镜,
映照蓝天和白云,
你们就会约束自己的波浪,
保护我免遭厄运。(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第576-577页

诗中的“你们”指大海,像征着马克思面对的现实世界,而“我”则指船夫,实际也是马克思的自况。马克思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很明显:现实世界像大海一样,经常“汹涌咆哮”,“暴跳如雷”,充满了恐怖和凶险。在“我还十分幼小”的时候,它的“波涛”就吞咽了“我的小兄弟”。不过这丝毫没有吓倒“我”。“我”不但要为死去的兄弟复仇,而且要“击打”大海的“脊背”,“压倒”大海的“狂啸”,总之,“我终将制服脚下的巨涛”,让大海“把船儿载向目标”,“顺从地为我效劳”。可见,马克思此时想要控制的对像已经远远超出童年的范围了。(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刘佳听到“为它卖命,能好吗?”这句话,感觉自己从牢笼里跳出来似的,大声说:不好,当然不好,我就是被这个邪党害苦了!从小到大听它的话,结果怎么样?拚命工作,刚到中年还被一脚踢开!让多生孩子,生了养不起了,还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个政策是为老百姓着想?瘟疫来了,全国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开,拿民生当儿戏。
  • 茂利一边装菜,一边对大车司机说:这岔路口把两块地分开,东边的老地用老法子种,菜好看还好吃,我们西边的差点误入歧途,我就是听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着啊,走什么路,选哪边太重要了,你选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给坏的邪的站队,就没个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边。
  • 老蒙在离休前是个“长”,“平稳着陆”退下后,买花草,认识了老郑。一来二去熟了,老蒙跟老郑说,现在朋友多数相互利用,称兄道弟也不见得为情谊,我们的花缘比金子珍贵。
  • 记得我整个小学阶段好像都在捡破烂,学校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上交多少斤废铁,还捡过废纸。家里能上交的东西都交出去了。那垃圾箱,臭水沟我们都不会放过。我们很大一片家属区的孩子都在同一间学校上学,全校的学生都要求捡废铁,到哪里去捡呢?
  • 大陆知名媒体人江雪的文章《长安十日——我的封城十日志》,记录了一些封城细节和感受。在严厉控制言论的墙内,作者只是用平和的文字表述,但仍然难掩内心愤怒的呐喊。
  • 郭晶是位社工,她以社会工作者独特的眼光,在封城后有意识地持续书写、思考、细腻的记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了城里人们的恐慌、惧怕、焦虑和坚强……
  • 我不解为何眼前世界如此单纯的状态无法持续永恒?清醒后人们终究会以领土、种族、宗教、国籍、语言,或生存作为借口,持续争执甚或战争……
  • 北方山区土耳其战机不时针对藏匿在伊拉克山区的库德斯坦工人党(PKK) 土耳其籍的库德族民兵进行轰炸,郊区婚宴厅里开心庆祝的亚兹迪难民们正将音量开到最大,通宵跳舞不只是庆祝婚礼——还有活着的那个当下,没有人知道,明天究竟是否会与今天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