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迈汉唐”抚万国

郑和生平札记(二)

作者﹕刘翰青
font print 人气: 60
【字号】    
   标签: tags: ,

4 和平之旅

这支舰队的使命并非像明史所说--“耀兵异域”(备注3),而是要传播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宣示大明帝国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事实会证明这一点,考验很快就来了。

郑和舰队出海后经占城(今越南中部)南下,不久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岛是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就在郑和舰队到达前不久,这个麻国的东王和西王不知为啥打起了内战,结局是东王战败,地盘被西王都马板的军队占领了。明帝国的船员们途径这里,自然要上岸做生意,而这里又偏偏是东王的前领地,西王的占领军们大概是内战杀红了眼,把来自天朝的和平使者们当成了东王请来的外援,对他们发动突然袭击,误杀郑和舰队船员一百七十人。舰队的军官们声泪俱下的向郑和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应该对麻喏八歇国宣战,给以报复。如果这支舰队的司令是个容易冲动的人,以舰队的两万多精兵,配以大炮,火铳,把爪哇变成无人岛也不是什么难事,所幸郑和不是。他深知,如果轻启战端,正与此行的初衷背道而驰,也辜负了永乐大帝所寄予的厚望。他安抚众将,以超人的忍耐力做出了冷静的决定--派使者去见西王都马板。

都马板得知自己的部下杀害了大明船队的人,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了,立刻派使者到郑和那里反复解释,并派人连夜赶往应天府,向大明天子谢罪请罚。明成祖得知此事后,一面赞扬郑和顾全大局,一面通知西王使节,看在其谢罪的态度诚恳,决定“止兵不进”,但是,一百七十人死于无辜,西王都马板必须付黄金6万两偿命赎罪,如不然,“问罪之师,终不可已”,郑和于第二次下西洋时再至爪哇,都马板派使臣战战兢兢的送来黄金一万两谢罪,倒不是西王想赖账,而是那个小岛国砸锅卖铁也凑不出6万两黄金了,礼部大臣说这事不成,还差了五万两金子呢,得治这个使者的罪,永乐大帝却说:“我只是想让这些边远的人不敢犯罪罢了,哪里是真想要他们的钱呢?现在,他们既然已经知道错了,欠我们的钱就都免了。”

好勇斗狠从来都不是中国的正统和主流,中国民间历来有句话--“人只有敬服的,没有打服的”,这大概是孔子名言“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通俗版本,永乐大帝要向世界宣示的“大国天威”,恰恰是这种中华传统的道德价值理念,从此,爪哇“比年一贡,或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贡”,心服口服了。

5 世界警察

老子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恃强凌弱固然为人所不齿,但如果遇到杀人越货的歹徒,郑和舰队的大炮和火铳也决不是摆设。

话说三佛齐(苏门答腊岛)有个“侨领”叫陈祖义,这老兄原本是广东潮州人,因为在中国犯了罪辗转逃到了三佛齐的渤林邦(今巨港),按理说,经过这番折腾,就该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了吧,可是这位陈老兄不甘寂寞,选择了海盗这种“职业”,作为谋生手段,在当地纠集了些匪类,为非作歹。三佛齐周围都是小国,谁也没能力剿灭他,大伙都很头疼。这一年,郑和的舰队经过三佛齐,大伙终于看到点曙光了,三佛齐的“监国”施进卿立刻来见郑和,一见面就悉数陈祖义的罪行,把一肚子苦水都倒出来了,说这回天朝大军到了,我们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这陈祖义虽然凶顽,但毕竟不是疯子,看到郑和带来的一堆巨舰火炮,他知道顽抗就是送死,这小子宣布投降了,可是,他这个投降是假的,他召集了五千海盗,二十多艘战船,想利用诈降麻痹郑和,趁官军不备突袭郑和旗舰,抢劫明军携带的金银财宝。他自以为这个计划很巧妙,可是这种做为只能用来讨论一个命题--“用烧火棍儿抢劫装甲车的可能性”,很不幸的,这个命题显然不成立。海盗们以为自己人不知鬼不觉的靠近了明军船队,抢劫计划似乎就要成功了,明军船队突然杀声四起,火炮齐鸣,海盗们成了大炮的靶子,还没回过神来已经去见龙王了。这一役全歼海盗五千余人,击沉敌船十余艘,并俘获多艘,陈祖义也成了郑和舰队的战利品,被押回应天府,听候天子发落。陈祖义原本就是个逃犯,流亡海外又杀人越货,对他自然没什么可客气的,永乐大帝当着各国使节的面,把这小子明正典刑了,这下子大快人心,郑和舰队成了十五世纪的世界警察。

逼郑和在海外第二次用兵的不是海上的强盗,而是锡兰山(今斯里兰卡)的国王阿烈苦奈儿。这个家伙是个暴君,对明朝和其他邻国都极不友好,“屡邀劫其往来使臣, 诸番皆苦之”,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带了朱棣的诏书,告诫锡兰山国王要“祗顾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同时照例给予赏赐。然而,人心苦不足,这个阿烈苦奈儿垂涎郑和舰队携带的大量珍宝,一边骗郑和进城,“索金币”,一边派军队偷袭郑和船队。好郑和,处变不惊,他灵活的运用了一个古老的战术--“围魏救赵”,率领随行的两千人直捣锡兰山国都,锡兰山派出偷袭部队,几乎是倾国出动了,都城空虚,结果阿烈苦奈儿一家统统被郑和逮住,偷袭郑和船队的锡兰军闻讯赶回,又遭郑和半路伏击溃散。阿烈苦奈儿被郑和押回应天府,明成祖念其为远人,不久释放他回国了。永乐十年,朱棣派使节往锡兰山颁给诰印,封阿烈苦奈儿的亲属耶巴乃那为王,并送还阿烈苦奈儿。这一举措使海道清宁,来中国朝贡的使节越来越多。

郑和第三次海外用兵是在苏门答腊“生擒伪王”苏干刺。这个国家的内部关系也是一团乱麻,早先,国王的父亲死于与邻国花面王的战事。有个渔翁因率众杀了花面王,为苏门答腊王妻报了仇,而据有了王位,称为老王。后来王子宰奴里阿必丁年长,杀了老王夺回王位,老王之弟苏干刺自然不甘心,时时想杀宰奴里阿必丁以夺其王位。郑和带来的明帝国赏赐当然少不了苏门答腊王一份,这个伪王苏干剌因为没得到赏赐而怀恨在心,带兵拦截明军,郑和只得与之力战,最后把这个伪王捉拿回朝。

郑和舰队这三次充当“世界警察”的经历后来被合成“郑和擒三番”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除此之外,郑和二十余年间七下西洋,未动一刀一兵。

备注3:《明史》〈郑和传〉说,郑和下西洋要“耀兵异域,且示中国富强”。但最近有学者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图书馆发现,郑和传最初的稿本中,“耀兵异域”为“耀威异域”。@*(未完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节扫墓活动,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在黄历三月,清明的前一、两天。汉代以前的寒食节,禁火时间较长,约一个月,后慢慢减少,至唐宋时期已减为清明前一天。
  • 范仲淹说:我每天睡觉时,都把这一天所开支的费用和所做的事情,统统盘点一遍,自省内找:如果做得恰当,就可睡一个好觉;如果费用开支不当或做事不妥,就会彻夜难眠。第二天必定要想方设法,予以弥补、改正。
  • 陆稼书口中喃喃自语,好像与人交谈一样,过了一会儿,呼唤其家人说:“忠湣公在此,交代了一些事,我这就去啦。”于是闭目而逝。此时空中传来凤箫笙鼓的喧闹声盈耳不绝...
  • 北宋名臣范仲淹,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动无数仁人志士。
  • 年富做事详细,计算考核都很用心,所以一些积弊都能够被革除,而百姓们的生活也因此大有改善。
  • 当马顺要离开时,王竑很生气的跳了起来,抓住他的头发大吼说:“你们这群奸人,祸国殃民,早就该被杀头了,到现在还敢这么嚣张?”
  •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
  • 李秉说:“只要不将我下狱,一但入狱,我就必定不会出来,因为这会伤了国家的颜面。”
  • 当时,金人闻之丧胆,出“千金”重价购买,读后为之变色,惊叹说:“南宋有人!”这个使金人闻之丧胆的年轻的编修官,就是南宋时代的爱国名臣胡铨。
  • 宋璟为相,特别注意考察官员的品质。他认为:让那些阿谀逢迎之徒混入官场,一定不是好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