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动画华裔先驱 黄齐耀的传奇故事

文 ◎ 刘菲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 ,

1910年,黄齐耀在广东台山出生,九岁时和父亲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从此和留在大陆的母亲和姊姊两地分隔。一个曾被拘留在天使岛长达近一年半的小移民,是如何成为好莱坞动画史上的传奇人物的呢?一部由洛杉矶华裔独立制片人兼导演帕梅拉.汤姆(Pamela Tom)拍摄的新纪录片《好莱坞的中国水墨:黄齐耀作品》(Chinese Brushstrokes in Hollywood: The Works of Tyrus Wong)将黄齐耀鲜为人知的艺术人生搬上了银幕。

帕梅拉拍摄黄齐耀的艺术生涯

据帕梅拉介绍,她第一次得知黄齐耀是在和女儿一起看电视播放的《小鹿斑比》(Bambi)动画片时,片尾播出的拍摄花絮中,好莱坞动画名师Marc Davis和Frank Thomas谈到一位华人画家给这部动画片赋予了整体面貌。帕梅拉因此被吸引,经过查询找到黄齐耀,并和这位天才的寿星结下不解之缘。

黄齐耀以天赋和勤奋突破了好莱坞的偏见。(帕梅拉.汤姆提供)

在排华法尚未废除、大多数华人移民以开餐馆和洗衣房为生的年代,黄齐耀能走上艺术的道路,除了个人天分外,更要归功于独具慧眼的父亲与老师。小时候家贫,买不起颜料和纸张,他的父亲就用毛笔蘸水在旧报纸上教他书画。15岁在帕萨迪纳富兰克林初中上学时,一位中学老师看到黄齐耀绘画天赋,推荐他申请奥堤斯(Otis)艺术学院的奖学金。拿到奖学金后,父亲更是加倍打工供他深造。

黄齐耀细腻又带有东方色彩的绘画风格,让他顺利从奥提斯艺术院校毕业,成为30年代该校的第一批亚裔学生代表,也是当时第一位艺术天分受到主流瞩目的亚裔画家。1936年黄齐耀获得洛杉矶西部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奖学金。

1938年,黄齐耀被迪士尼公司动画部录用,从底层做起,每周薪水只有16美元。听闻迪士尼要拍摄《小鹿斑比》,黄齐耀毛遂自荐将自己画的草图给老板看,结果因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受到赏识,从此在业内一举成名,不久跳槽到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周薪涨到65美元,并一直做到1968年退休。

中国水墨风折服迪士尼

按照帕梅拉的说法,“西方训练加上国画熏陶造就了黄齐耀的独特风格”,“他把中国审美带给了迪士尼的观众。”

《小鹿斑比》被认为是Disney最成功的形象之一,画质精致细腻不输于现在的新片,斑比和小伙伴生活的森林既写实又诗情画意,受到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所喜爱。

“《小鹿斑比》片中有大量的风景、自然景观和生命的轮回,和他的风格十分合拍。”帕梅拉说:“他在适当的时候遇上合适的片子,才得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黄齐耀的创意、勤奋和多产使其能长期立足于好莱坞。在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担任概念插画师时,导演们看中了黄齐耀的快手,因此他的工作从未间断,《无因的反抗(Rebel Without a Cause)》、《枭巢扫荡战(Harper )》、《西部开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等西部片的设计都是出自黄齐耀之手。帕梅拉说:“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一部影片创造出形象来,然后开始作画,一周能画几十幅,他们都喜欢他的作品。他是华纳兄弟最受欢迎的插画师。”

除了为电影作画,黄齐耀还为Hallmark设计过贺卡、还绘制陶瓷,洛杉矶中国城孙中山像广场著名的龙壁画也是出自他的手。退休后,黄齐耀又开辟了制作风筝的艺术生涯。至今,人们还可以在南加州的海滩上看到这位百岁老人放风筝的身影。

黄齐耀接受命运的豁达人生观

而撇开艺术天赋,102岁的黄齐耀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在和黄齐耀接触的过程中,帕梅拉看到的是一位非常谦逊而且幽默的老人。身为华裔、又是女性导演,帕梅拉深知闯荡好莱坞的艰辛。她说即使是80多年后的今天,好莱坞仍然是白人男性主导的世界,而能在其中脱颖而出,黄齐耀要付出他人难以想像的艰辛。“谈起在不同制片厂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他从未流露出怨恨和不满之类的情绪。他真能泰然处之。他很相信命运。”对帕梅拉来说,这种豁达的人生观正是黄齐耀最可敬的品质。

2001年黄齐耀获得华美博物馆历史缔造者奖,2004年华美博物馆为他举办展览。2006年黄齐耀获得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第33届安妮奖(Annie Awards)评审奖终身成就奖。他还曾在《如何长寿》(How to live forever)纪录片中现身说法。

帕梅拉.汤姆在蒙特利公园市长大,先上布朗大学,后转入UCLA学习电影,毕业后为ABC、PBS和KCET撰写、导演和制作纪录片。14年前她和黄齐耀相识。为了拍摄此片,帕梅拉四处筹资。目前该片已经获得备受推崇的美国著名电影媒体indieWIRE“12月佳片”提名。

有关电影详情可见:
http://www.tyruswongthemovie.com/。◇
 
--转自新纪元周刊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gb/315/11782.ht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梁珍香港报道)“如果人生重新来过,我还是会选择扎纸。因为做开了,就不会转。”──“秋记扎作”陈伯 中秋节,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小时候阿妈买的手扎灯笼。但如今扎纸工业没落,往日的中秋传统在现今社会难以维继。茫茫人海中,还有一名九旬老人以毕生的经历投入到扎纸工艺中,以一双巧手留住传统,留住历史。 他,被称为香港最后一个扎纸师父。
  • 翻山越岭,陡峭的山坡,碎石不停落下;荒草蔓长已分不清方向;经受大自然洗礼及岁月刻痕,回家的路已中断、消失。跟随老流兴部落的泰雅族人找路寻根,促成陈洁瑶开拍《不一样的月光》,透过电影,看到原住民对待土地的温柔深情。
  • (shown)喜爱东方艺术的俄罗斯画家杨安东来到台湾,不会入宝山空手而回。拿起毛笔,汲取东方绘画的精髓,他钟情于国画创作与新技巧的开发。中国画所表现的东方思维与人文情怀,尤其是国画的美学思想与意境的营造,已融进他独特的、既写实又写意的水墨画作中。
  • 【大纪元2月23日报导】(中央社伦敦22日法新电)今天在叙利亚遇害的柯文(Marie Colvin),是英国“星期泰晤士报”(Sunday Times)知名的战地记者。 她的同仁今天纷纷表示推崇,赞誉她的勇气,并称她发挥了鼓舞作用。
  • (shown)60年来,男女老少的藏民被迫抛下世代居住的土地,前仆后继踏上艰险的徒步逃亡之旅。13年前,24岁的藏族姑娘达珍背着糌粑和行李也默默跋涉在终年冰雪覆盖的雪山上,雪霜将她的黑发冻成了冰,而希望似火烧灼心灵……
  • (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桃园县龙潭乡石管局附近之“碧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来自西伯利亚之鱼莺出没。鱼莺于高空锁定目标后,快速俯冲入池,眼明手快,抓住猎物随即一飞冲天。
  • 1948年,吴其轺进入美国西点军校航空分校留学。1949年,他在台湾已经是中校军衔。他的命运在这一年因为父亲的家书而改变。投降中共的父亲要吴其轺回到大陆为中共效力。不幸的是,吴其轺的父亲在他回国之后被中共枪毙。在遭受一系列政治迫害之后,吴其轺被监禁20年。1974年吴其轺出狱后以蹬三轮车艰难维生,2010年病逝于杭州。至此,飞虎队中国成员全部离世。
  • (大纪元记者周美晴台湾基隆报导)国内著名环保艺术家吕嘉萍,20年前即开始制作手工纸,纸的原料来自植物纤维,接触久了之后,她发现纤维本身的个性、面貌、多样化。台湾一直说纸是中国人重要发明,却没有让它有升华的机会,她受欧、美、日的影响与冲击,跳脱出纸的框框成为当代艺术,于基隆文化中心展出主题“森.呼吸”,传达大自然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