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肩担道义 父亲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6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伊铃多伦多报导)“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殊不知有爸的孩子是块宝,没爸的孩子同样像根草。中国传统家庭里,家是社会的根基。“家”字就是屋檐下面有父、有母、有孩子,缺一不可。母亲的温柔、贤淑给家庭细腻、温暖的关爱;父亲的阳刚、坚毅给家人自信和勇气;父为干,母为坤,相辅相成,共同为家庭支撑起幸福的蓝天。
  
从北京移民加拿大2年的杨江,有一个12岁的独生女儿。杨江认为,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是谁也代替不了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人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把孩子交给老人代为照顾,认为只要多挣些钱,多留点钱给孩子就行了。其实是错误的想法。”他说。

缺乏父爱是孩子心中的痛

杨江和太太都是电脑行业的专业人士。孩子出生1岁多时,夫妻俩工作非常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好请保姆帮忙。他太太下班早一点,还有短暂的时间陪孩子;而杨江每天忙到很晚,每次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早上离开家,孩子还没有醒来;几乎没有机会跟孩子见面。
  
半年以后,杨江太太发现孩子不对劲,脸上失去了笑容,不爱说话,看到动物、陌生人就躲,流露出害怕的样子,整天显得郁郁寡欢。
  
有一天,杨江回到家,太太说:“这样下去不行,孩子没有父亲陪伴行不通。你还是想办法多抽点时间陪孩子吧。”杨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宁愿辞掉工作,也要在家陪陪孩子。于是辞掉保姆,停职大半年时间,专门照顾女儿的日常生活,天天陪孩子出去玩。
  
很快,孩子恢复了正常,灿烂的笑容重新洋溢在小脸上;2岁的孩子跟在父亲身边,抓住他的手指, 每天骑着小单车在院子跑来跑去,生活得十分快乐幸福;还自豪指着跟在后面的父亲跟邻居和路人说:“我爸爸、爸爸、爸爸。”
  
走过这一段经历,杨江很有感受:不仅让孩子重新找回幸福感,自己也跟孩子建立了浓厚的亲情。“在一个家庭里,父亲、母亲、孩子的角色缺一不可。”他说。
  
杨江认为,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既很有限,又特别珍贵,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如果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没有父亲的影子,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父亲没有出现在他身边,那跟孩子之间就是一个情感的空白;长大以后,再给他金山、银山也没有用,无法抹掉孩子心中的阴影,取代不了跟他相处的那段时光。”

父亲应成为家人的靠山

熊先生来自湖北,儿子已经17岁了,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熊先生认为,作为男人应该多才多艺,不仅仅限于有份工作,挣点钱就足够了;家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麻烦事很多,包括一些家庭的维修工作。“虽然现在可以花钱请人,第一需要花费金钱,第二也不一定做的尽如人意。如果遇到一些小麻烦,家里的男人能解决,会让家人很有安全感。”
  
熊先生认为,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给家人一份依靠感。他还发现儿子跟父母分别单独待在一起的反应不同。“儿子跟我在一起,显得特别放松,更有安全感。跟母亲在一起就不同。”
  
熊先生还举出一件家庭小事。前不久的一天晚上,突然听到房间传来“轰隆”一声大响,大家赶快跑去查看,原来是一个床架垮下来。他太太和儿子看到后哈哈大笑:“哈哈,老爸又有事干了。”
  
“只有我的心态不同,不觉得好笑,而是担心发生了什么事。说明只要我在,家人很放松,有安全感,遇到任何麻烦都不用担心。 我觉得做为男人就应该是家人、孩子的靠山。” 熊先生说。◇

========================

父亲是孩子成长途中的引路人

杨江谈到,他的一位朋友独自带着女儿在加拿大生活,先生留在中国。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希望有一些自己的空间,于是开始逃避母亲的管教;这位母亲总希望孩子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时刻希望知道女儿在干什么。
  
母亲发现女儿在躲避她,就更加紧追不舍;越是追问,女儿就越不说,后来就连在外面玩耍也不告诉母亲。母亲变得越来越焦虑,最后发展到要割腕自杀来要挟孩子:“如果不说实情,就死在你面前。”
  
“这时如果有父亲在旁边指导、劝说,事情绝不会到这一步。男人较理性,不会意气用事。这位母亲是一个人独自照顾孩子,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把注意力全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女儿成了她的私有财产。”
  
杨江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亲、母亲的角色对孩子缺一不可,不能替换。如果没有父亲的陪伴,小孩的教育会存在很大问题。母亲对孩子更多的是情感、生活上的照顾。父亲不像母亲一样跟孩子有很亲密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人生规划及阳光的生活态度,给孩子勇气,鼓励她往前闯、往前冲,使她获得自信。这样,孩子的待人接物能力会非常强,视野非常开阔。
  
“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身教。言传的作用很小,身教才是最重要的。父亲的威严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庭有不同的氛围。光是教育孩子怎么做、怎么做,没有用。”
  
“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处事方式、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刻在孩子的心目中,有人说孩子像父亲、像母亲,其实是在相处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融进去了。如果在孩子的 成长过程中,父亲没有给孩子留下言传身教的烙印,等于这段时间没有你。”
  
杨江说,父亲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在获得,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是人生一段珍贵的回忆。如果没有跟孩子相处过,等到有一天闲下来时,突然发现孩子已经10几岁了,过去的那段时间是一个空白,此时再跟孩子培养感情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阴影已经在孩子的心中形成:‘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到哪去了?什么事情都是我独自面对、独自完成。现在你想来管教我?做不好还指责我?’此时孩子当然不愿意跟你交流。只有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在他身边,帮他出主意。作为引路人、做为朋友,经常陪伴他,这一路他一定会走得很好。”杨江说。◇

========================

做了父亲后更深知父亲的恩德

杨江说,尽管清清楚楚记得小时候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很开心,但是真正深刻体验到父亲的爱,是在自己做了父亲以后。
  
杨江的父亲是核工业部的工程师,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不在家,而且工作性质保密。“尽管经常看不到他的人影,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有时候看到他还感到有些‘怕’,但我们还是感到跟父亲的感情很深,能感觉到他对家庭尽心尽力。”
  
“每一次回家,父亲总会带好多好多各种各样好吃的食品,都是各个地方的当地特产。如湖北的麻糖,东北三省的松子,大连的鱿鱼干等。那时吃着父亲带回来的东西好开心。”
  
“现在想来父亲当年带回的那些特产,东西并不多,可看出他对家人是很用心的。有出差的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到了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要找到当地的特产是很不容易的。”杨江说。

对儿子的教育源自父亲的影响

熊先生表示现在,他的角色既是儿子,又是父亲。他说,在家庭里,父亲起着导航和核心作用,父亲的个人品行和才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人生导向。
  
他记得小时候去父亲的办公室玩,看到墙上挂的地图及办公室的陈设,以及办公室其他人对他的态度,能感受到父亲是个受人尊敬、也受人欢迎的人,因此而感到自豪,从而也更有自信。
  
熊先生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儿子在幼儿期就随他移民加拿大。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始终以一个开明的态度与儿子相处。因此,尽管与儿子存在中西文化的隔阂,也经历过儿子青春叛逆期,但从没有跟儿子发生过正面冲突。儿子也顺利的度过那个特殊的阶段,并考入滑铁卢大学。
  
熊先生认为自己对待儿子的处事方式源自于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性格温和,对儿女从未发过脾气,也不娇贵孩子。这让我从小自立性很强,大学一毕业,就离开武汉,到北京找工作,并且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儿子。”

(责任编辑:岳怡)

相关新闻
美华素食总汇 18周年店庆 倾情献爱心
台湾会馆双亲会庆典 贵宾云集
金田日本料理自助 精致日系美食
方中信最烦恼的事  为女儿物色学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