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松:中国足球是中国社会的缩影(上)

云松

人气 117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6月29日讯】6月15日安微合肥,中国足球队1:5惨败于泰国青年队,举世震惊、举国哗然。一场普普通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友谊赛,激起这么大的波澜,谁也没料到。与此同时,近邻两国日韩足球都相继挺进了巴西世界杯,这已经是韩国连续八次、日本连续五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日韩足球高歌凯旋,而中国足球却在继续堕落,惨败于不入流的泰国队脚下,差距之大,反差之强,令人掩面。

不巧的是,这一天还是习近平60岁生日,中国足球送给习大大的这份生日贺礼,实在令这位超级球迷难堪。中国梦未醒,足球梦先破灭了。6.15惨案,将中国足球打回原形,那种用巨资引援堆砌的虚假繁荣,像泡沫一样被无情的现实刺破。中国足球一夜之间从盛夏返回严冬,不可避免的开始新一轮折腾,声讨、问责、换帅,寻找替罪羊,然后又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恶性循环,继续堕落。

中国足球输球早已不是新闻,但这种输法,确实难以接受。难怪媒体一片哗然,称之为“惨案”。自从米卢率领国足在日韩世界杯昙花一现、铩羽而归后,中国足球就每况愈下、丑闻不断、屡战屡败,已经连续三届无缘世界杯了。不但打不进世界杯决赛圈,而且连续三届在世界杯亚洲区资格赛小组赛就被淘汰,亚洲区10强赛都打不进,遑论世界杯?世界排名也跌落在百名开外。更可怕的是,中国足球的未来看不到一点希望,青年队、少年队包括女足都是一败涂地。中国足球不但未能增光,反而为国人添堵,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中国球迷不知还要在世界杯上当多久的看客。一次次抱有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每次参加大赛中国足球都是受虐,输的没有底线,输的没有尊严,国人早已被中国足球折磨的疲惫不堪。中国足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足球问题了,而是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大奇观了。

中国不是号称体育大国吗?中国运动员不是在奥运会上披金挂银、风头十足吗?十三亿人口为什么就玩不转这小小的足球?

是中国对足球不重视?还是投入不够?还是中国球员身体条件不行,不适合足球这项运动?这些都不是原因。中国老百姓热爱足球,政府甚至把提高足球水平上升到政治高度,不能说不重视。中国足球也不差钱,球员已经迈入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的行列,是中国体育界收入最高的群体,堪比奥运冠军。要说身体条件,中国和日韩都是黄种人,球员的身体条件甚至比日韩好,他们能行,我们为什么不行?无数人都在探寻中国足球萎靡不振的原因,寻找医治中国足球的良方,但都没找到中国足球的真正症结。本文将首次全面解剖中国足球,全面揭示中国足球的真相,告诉你中国足球落后的真正原因。

一.足球运动的特点

足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球。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比赛是堪比奥运会的体坛盛会,也是全世界球迷狂欢的节日。在世界杯比赛期间,全世界都在为这小小的足球而疯狂,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时刻是足球这个小球转动了地球这个大球。在某些方面,世界杯甚至超过了奥运会,奥运会赛期半个月,而世界杯长达一个月;奥运会主要集中在一个城市比赛,而世界杯分散在举办国的多个城市比赛,对旅游、交通的带动以及社会的参与程度要超过奥运会;奥运会有很多冷门项目,有很多实力相差悬殊而无人问津的比赛,而世界杯从小组赛开始就紧张激烈、场场火爆、冷门迭出,每一场比赛都堪称经典;奥运会有三百多块金牌,很多金牌的含金量都不高,而世界杯只有一块金牌、一座金杯,而这座金杯就是无尚的荣耀,是当之无愧的皇冠,依我看100块奥运金牌也抵不上一座世界杯金杯。足球的影响力,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是其他体育项目望尘莫及的,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运动。

足球是一项有很高技巧,非常讲究整体配合,有着严明战术纪律而又很依赖临场发挥的集体运动。一支高水平球队,必须要有充沛的体力、良好的个人技术、鲜明的战术打法、顽强的斗志等等,而这些风格的形成,都需要球队和球员在大量高水平的比赛中积累。足球水平不是练出来的,而是赛出来的,是战出来的,是高水平竞争出来的,这是这项运动的最大特点。训练只是一个基础,而比赛才是提高的关键,所以足球这个项目不适合圈养,把球员集中起来长期集训,光训练不比赛是提高不了足球水平的。训练再好,没有实战经验,比赛也发挥不出来;训练和比赛完全是两回事,训练好比纸上谈兵,而比赛则是真刀真枪。对于一个球队来说,要提高水平难的不是体力、配合、战术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作风、凝聚力、专注度、拚搏精神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一个球员来说,要提高水平最难的也不是足球的基本技术,而是足球意识和比赛的临场应变能力。而一支球队战斗力的形成、精神力的产生,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胜利的累积,这都需要球员在长期高水平的比赛中锻练才能达到。从小到大,都需要这种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都需要这样的足球氛围和竞争环境,才可以训练出高水平的球员,才可以培养出高水平的球?

要提高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成功的事情,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开展普及足球运动,大力发展草根足球和校园足球,在此基础上开展规范的各级职业联赛,维护比赛的公平公正环境,优化配置好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热情,才可以搞好这项运动。彻底的职业化是提高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唯一必经之路。规范的职业比赛可以使球员得到很好的实战锻练,提高技术水平,保持足球运动的竞争性;而高水平的比赛又可扩大足球运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反过来又会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而且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可以使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一个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社会关注是基础,草根足球、校园足球是塔基,各级联赛和商业运作是塔身,而国家队则是金字塔的塔尖。塔尖的高度,完全取决于塔基和塔身,没有宽广的塔基、坚实的塔身,幻想空中楼阁似的塔尖是绝对不现实的。国家队的水平,根本不是练出来的,而是这个国家开展足球运动自然而然的结果,是足球这项运动开展水平的真实反映。足球运动开展的好的国家,国家队水平自然就高,成绩也好,反之?
然。

中国的体育政策,就是奥运战略,纯粹以奥运夺金为目的,是一种典型的政绩工程。所谓的举国模式,就是由国家投资,全方位保障,选拔一些优秀运动员集中圈养,长期集训,几年磨一剑,然后拿到奥运会去争金夺银。中国几乎所有的奥运项目,都是这种模式,特别是小球、举重、跳水、体操、柔道、赛艇、划船等优势项目全是这种模式。而这种模式,和项目普及没有关系,和群众体育也没有关系。为了取得突破,中国还专门在那些不普及观赏性不高的冷门项目上下功夫。这些项目参与国不多,选手还多是业余选手,取得成绩比较容易。这实际上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以举国对个人,以专业对业余,为夺金而夺金,当然容易取得好成绩,可是这种成绩有什么意义呢?

同为奥运大国,美国的奥运金牌要真实的多,含金量也要高得多。美国的金牌是体育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中国的奥运金牌是政府追求的结果,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人民也喜欢奥运金牌,但美国政府绝不会花纳税人的钱专门养运动员为奥运夺金。美国体育立足于社会,从事某项运动的运动员要自己能够生存。那些社会关注低、群众基础差、观赏性不足的项目,生存无法解决,自然没有人愿意从事,所以美国参与的都是竞争最激烈的最热门项目,比如田径、游泳、球类等项目,这些项目的金牌,块块都是货真价实。美国三大球都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金牌,这是什么含金量呀?美国人从来没有获得过奥运举重金牌,而中国是奥运举重金牌大户,每届奥运会都能囊括半数以上的举重金牌。是美国人体力不如中国人?那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大力士比赛中称雄呢?其实就是因为美国人把举重作为身体训练的一种手段,一种基础的辅助训练项目,而不会为了奥运夺金专门开展这种傻、笨、粗的运动。如果美国人也像中国一样针对中国的一些优势项目来长期集训,那谁能比过谁还很难说。

而中国所向披靡的奥运战略、奥运模式,一遇到足球就傻眼、完全失灵了呢?因为足球是一项非常诚实的运动,这项运动绝对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急功近利、偷奸耍滑的行为搞足球都行不通。中国奥运模式的那种集中圈养,不符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和足球运动对不上号。足球运动是世界主流运动,各个国家都参与,发达国家更普及,竞争是非常的激烈。足球运动没有捷径,就是从普及开始,从最基础的青少年足球抓起,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提高。这绝不是随随便便找来11个人就可以玩的游戏。同为集体项目,足球和篮球、排球还不完全相同,这些项目即使没普及走精英路线也可能会成功,但足球这个项目不行,必须把足球运动普及好了,足球运动整体水平上来了,国家队才会水涨船高。

足球运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不但具备了很高的竞技水平,而且是一项非常成熟的职业体育运动,已经形成了很科学的发展模式。一个国家要搞好足球,就是要普及足球、有一个好的群众基础;有一大批规范而健康的职业俱乐部;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联赛体系;有一个有权威的能够独立运作的行业协会,这个协会必须要对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有效的规划和指导,而且必须能够对全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有好的商业运作模式,使整个行业能够良性循环,等等。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是一项很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无止境的,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踏踏实实的,绝不是喊喊口号就完事了。足球发达国家走的都是这条道路,实践证明这是唯一成功之路。可以说,这条路就是足球的普世价值,就是足球运动的客观规律。

二、中国足球的改革和现状

中国足球的管理体制在九二年前也是由政府包办,和其他项目一样,都是走专业队模式,由业余体校、省市级专业队和国家队组成,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特征。这种体制运行了四十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步履维艰。比如,体育部门要搞足球,就要养一大批人,包括官员、运动员、教练员,人员多,但比赛很少,地方队除了四年一度的全运会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比赛了,队伍长期圈养,终日无所事事;因为没有比赛,足球水平也提高不上去;因为水平低,足球比赛也没有吸引力,社会关注度很低,观众少,国家队还好点,地方队比赛观众很少,三五毛钱的比赛都无人问津,所以那时候的比赛多是集中比赛的赛会制;体育部门不堪重负,省队除了成年队外,还得养青少年队,下面的一些重点地市也得成立专业队,一个省就得养千人以上,搞足球养的人比其他项目多的多,花的钱也多的多,还不容易出成绩,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体育局有点吃不消,除了个别足球发达地区和经济条件好的省市外,大部分体育局都不愿意搞足球这个项目;运动员待遇很低,除了很低的一点工资和很少的一点训练津贴外,运动员就没有其他收入,因此运动员没有积极性,也看不到前途;而且最重要的是运动员的出路无法?
决,退役运动员无法安置,以前国家管企业,退役运动会还可以往国有企业安置,现在经济改革了,企业都自主经营,往企业塞人越来越困难,而体育系统和政府部门不可能容纳消化这么多的运动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使足球完全陷入困境,迫使管理部门对足球体制进行改革。

1992年在北京西郊召开的红山口足球工作会议,确立了中国足球的改革方针,就是走职业化道路,开展职业联赛。具体思路就是将各省市的专业足球队有偿转让给企业,由企业为主体组建职业俱乐部,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联赛。经过一段时间筹备后,1994年中国足球首届职业联赛甲a联赛正式启动。甲a运行10年后,2004年更名为中超联赛,到目前为此,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整整搞了20年。

在职业联赛的初期,这项改革确实对中国足球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的进入,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足球的资金问题;提高了社会关注度,提高了足球的影响力,把观众吸引到了球场;大幅度提高了球员的收入;足球有了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等等。但是,随着联赛的深入,这个模式的弊端显露出来了,更深层次的矛盾也暴露了,中国足球运动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现存体制也成了阻碍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大障碍。

李承鹏等足球评论员称中国足球为伪职业联赛,很有道理。中国足协搞职业联赛的真正目的是想把包袱甩给社会,不用再负担运动队的开支,也不再发愁运动员的出路,他们只负责管理,不用承担任何实际责任,坐享其成。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没有责任,只享利益,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相关新闻
中国足协将足球成绩差归咎“风水不好”
周立波讽刺中国足球惹怒足坛 民众热议
贝克汉姆任中超联赛“形象大使”
中泰足球赛1:5爆冷 博彩公司遭“暗算”紧急封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