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糊涂糕的由来

作者:味蕾

人气 243
标签:

“糊涂糕”是澎湖的古早味糕点,先用糯米与黑糖熬成酱鬻,再加入十多种的珍谷拌匀,蒸熟后急速冷冻而成的糕点,外观黝黑透亮,Q软绵密,甜而不腻,深具饱足感,当地渔人称为“糕干”,因耐久存放,故是海上的最佳干粮。相传它的由来,还与艰辛开垦澎湖的先民有关。

先民开垦澎湖比开垦台湾更早三百多年,因为澎湖已是十六、十七世纪“唐山过台湾”的中继站。“唐山”是指“中国大陆”,更是指东南沿海的福建、广州,因当地人口过剩,居民无奈的从厦门口岸搭帆船,横渡澎湖天险的“黑水沟”海域(今台湾海峡)后登陆澎湖开垦。

从澎湖的“中央街”就可得到证明,它是台澎现存的最早汉人街道,也是最早的商圈,俗称“街内”、“下街”,约在宋、元时期,就有少数的闽南人来此开垦,到了明初(公元1592年),人数越聚越多,就在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挖了一口大井,为避免意外落井,在井口覆盖石板,并留有四个取水口,可供四人同时取水,就是现称的“四眼井”。

回想当年,先民来澎湖的交通工具全靠风力的帆船,航程不仅耗时而且危险,性命全系在海龙王的手中,加上船身摇晃不已,先民常常晕船、呕吐、昏睡,更因为呕吐现象吐光腹中食物,于是更加饥肠辘辘,就将随身携带的糕点塞入口中充饥,免除空腹伤胃之苦。漫长的海途中,“糊里糊涂”的,不知不觉的度过了惊涛骇浪的船程,终于平安的登陆澎湖,故先民就将此糕点称为“糊涂糕”。

随着渡海的交通工具进化,游轮、飞机相继问世,来澎湖的旅途变得快易平顺,人们不再晕船、呕吐而空腹伤胃,故“糊涂糕”也随之失传。后经有心人士寻访澎湖的耆老后,得知糊涂糕的内容物是糯米、麦片、荞麦、燕麦、薏仁、小米、枸杞、红豆、绿豆、花豆…等十多种的珍谷,注入少糖高纤的健康理念,再依循古法蒸制而成,将它发扬光大,再度重现于澎湖,将这美味糕点呈现于世间。

用糯米、糖、红豆蒸制的年糕较甜较黏,与糊涂糕很类似。(摄影:彩霞/大纪元)

糊涂糕与用糯米、糖(或加红豆)蒸制的年糕很类似,但外观较黝黑透亮,口感较Q弹而不沾黏,且内容物的五谷杂粮较多种,是少糖高纤、甜而不腻、深具饱足感的糕点,到澎湖观光游玩时,除了品尝鼎鼎有名的黑糖糕外,可别忘了尝一尝糊涂糕的美味喔! @*

相关新闻
【美食典故】高禄长寿的九层糕
【美食典故】画龙点睛的蒜泥白肉
【美食典故】天定良缘的糖不甩
【美食典故】意外收获的猫耳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